纳吉入狱、阿末扎希满身官非,对在野黨未必有利,因为在来届选战中,在野黨面对的是依斯迈沙比利的“准清廉政权”,509的攻击话题(贪腐政权)已经使不上力!巫统也不会分裂,聪明的党领袖会“西瓜偎大边”的往首相靠拢。这大概是纳吉入狱后的政局演变!
ADVERTISEMENT
周二,联邦法院五司维持高庭针对纳吉涉及的SRC弊案7项罪名成立,判处12年监禁与2.1亿令吉的罚款。消息传来,一时之间“亲者痛,仇者快”,法院外的粉丝相拥而泣,反他的政治人物说:“纳吉上诉失败是人民的胜利”。
是的,纳吉的官司从地庭打到联邦法院,历经4年的聆审,法院因罪证不足而误判的几率不大,纳吉因犯罪遭到应有的制裁,这不是“人民的胜利”,而是司法正义获得伸张。相信接下来“各党各派”涉及弊案的高层,都会寝食难安,因为连曾经位高权重的纳吉都必须接受法律制裁,何况其他政客?希望到时这些人将来也能坦然面对终审判决,不要审判结果不如己意,就说“司法迫害”!
纳吉入监服刑对国内政局的演变会有什么影响?来届大选,国阵会否因此案而受到冲击?我们觉得未必。在此之前,纳吉确实是国阵的负债,但如今他已经入狱,在野的阵营想要再借纳吉来抨击国阵是“贪腐政权”,恐怕不容易使上力;虽然巫统主席阿末扎希也官非缠身,但如今也正面对司法程序的拷问,所以反对党很难拿这些来说事!
除去了纳吉等人后,首相依斯迈沙比利领导的团队,只要在大选前没有人惹出贪渎官非,那么他们以“廉洁政权”自居没什么不可以;再者,首相在纳吉案审讯过程中,很显然并未出手干预,这一点他比希盟曾经的共主敦马高明多了!
纳吉入狱,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选民对国阵贪腐的“刻板印象”,所以这次的审判结果对国阵是加分效果,尤其是中产阶级及游离选票;至于巫统保守派、中下阶层及乡间选民,会因为同情纳吉而将票投给国阵。所以纳吉入狱对在野党是“利空消息”,未必是利多。第15届全国大选的选战要怎么打?在野党现在是时候谋对策了,千万别拿纳吉入狱当选战的主要战略,到时过度的抨击只会让游离选民反感。
纳吉已经入狱,接下来是巫统主席阿末扎希。2018年10月18日,扎希已经第6次被大马反贪会传唤录供,被控贪污、滥权及洗钱等47条罪名。今年1月24日,高庭宣判阿末扎希挪用“健康思维基金资金案”的全部47项表面罪名成立,他必须出庭自辩。目前案件还在高庭审理,等到下判,如再向上诉庭、联邦法院提出上诉,比照纳吉案件的审理过程,阿末扎希大概还有两年的时间。
濒海战斗舰(LCS)课题,依斯迈沙比利汲取IMDB课题教训,毅然快刀斩乱马,要反贪会速查,总检察署速控,而且行动也果然神速,已经有人先被控上庭;此外,原本的机密调查报告,也一一公开,更拱出了时任国防部长阿末扎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一箭双雕之余,也让人看到他部署为大选先卸政敌可能诉诸的“反贪防腐”攻势。
巫统法庭帮与官员派的交手,第一回合是首相赢了。从纳吉入狱的结局来看,阿末扎希想要躲过官非的“唯一可能”就是赢得大选当上首相。只是这一计策恐怕不容易获得党内的多数支持。
其一,依斯迈沙比利在巫统党内的地位渐渐坐大;其二,阿末扎希的患难之交纳吉已经入狱,等于断了半条臂膀;其三,政治是现实的,政客几乎都是墙头草,必要时一定会选边站,未来首相掌握的资源一定会多于阿末扎希。因此,巫统领袖审时度势之后应该会靠向首相,利之所趋,所以巫统不可能分裂。
纳吉入狱、阿末扎希满身官非,对在野黨未必有利,因为在来届选战中,在野黨面对的是依斯迈沙比利的“准清廉政权”,509的攻击话题(贪腐政权)已经使不上力!巫统也不会分裂,聪明的党领袖会“西瓜偎大边”的往首相靠拢。这大概是纳吉入狱后的政局演变!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这起爆炸事件突显了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漏洞。这不仅是一场工业事故,更是一场关乎公共安全的警钟。政府和企业必须积极改善现有的监管机制,防止类似事故一再发生。
首邦市布特拉高原的国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泄漏并引发严重爆炸,造成500公尺范围的区域陷入火海,失控的火势影响至附近民宅。
雪州消拯局主任旺莫哈末拉扎里的文告指出,火灾源于国油一条500公尺的天然气输送管发生泄漏并引发爆炸。大火与住宅区只有咫尺之遥,消拯人员紧急疏散附近居民;国油子公司国油贸易有限公司(PDB)基于安全考量,暂时关闭布特拉高原附近的加油站。
有民众指出,早在三个月前就曾向地方政府投诉,亦即新建店屋的位置过于靠近天然气输送管道,存在安全隐患。而目前发生火灾的位置,正是之前投诉的方向。
这场震惊社会的国油天然气管线爆炸,不仅关乎财产损失,更涉及公共安全、城市规划、企业责任、新建住宅批准、天然气管道品质与安全维护与政府监管等多重问题。
天然气属于高易燃、高压输送的能源。如果管线发生破裂、密封系统失效,或输气压力异常升高,都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因此,无论是技术层面的检修维护、政府监管政策、管道与新建住宅区的距离都务必高度重视,才能防患于未然。
尤其是雪隆地区,天然气普遍使用,管线直通住家厨房,虽然便宜方便,但谁知道埋在地底的天然气输送管线是否安全?
历史经验:台湾高雄气爆的警示
2014年7月31日深夜,高雄苓雅与前镇区一条输送丙烯的管线气体外泄,导致严重连环气爆,埋在地底下的管道炸开一道长度约六公里的大坑,造成32人罹难、三百多人轻重伤、300余栋房屋受损。
台湾当局事后调查,这次事故的关键原因包括:管线年久失修,未能及时发现泄漏点;地下管线规划凌乱,工业用丙烯管线穿越人口稠密区;政府监管不足,相关单位发现异常时,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该事件显示,当天然气或其他可燃气体管线与人口密集区交错时,管理不善会带来严重后果。这为大马提供了重要警示:目前许多城市天然气管线分布广泛,若建设品质不佳、监管不力、维护不足,极有可能上演类似悲剧。
天然气管缐维护与居住安全共存
在这次事件中,国油的天然气管线是否按照标准进行定期检修是关键问题。参考台湾经验,天然气管道的检修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包括压力测试:用以检查管线是否存在异常压力变化,以防止爆炸风险;腐蚀检测,因为长期运输天然气会导致管道内壁腐蚀,需要透过超音波或内视镜检查管壁的完整;泄漏监测,利用感测器技术及AI侦测泄漏点,以便及时维修;施工质量检验,确保施工时没有偷工减料或存在设计缺陷。
这些检测若无法严格执行,必定埋下安全隐患。尤其是大马部分地区的天然气管道铺设时间较久,老旧设备更需频繁维护。如果这次爆炸与管道老化或检修不当有关,则说明国内天然气管线维护机制有待加强。
再者就是都市规划中,新住宅是否应避开天然气主管道?住宅区与天然气管道保持安全距离,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根据国际标准,天然气输送管线应与住宅区、商业区保持适当距离,以降低事故风险。然而,我国许多地区的都市规划“可能”未严格考量这一因素,导致天然气管道与人口密集区交错分布而存在风险。
从这次事件中说明,政府应考虑制定(修正)更严格的法规,参考国外标准,包括新建住宅与天然气主管道保持至少100公尺以上的距离,以防止不可收拾的灾难;制定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估制度,确保新开发区域不存在潜在风险;在高风险地区建立天然气安全预警系统,让居民能及时在危险发生前迅速应对。
这起爆炸事件突显了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漏洞。这不仅是一场工业事故,更是一场关乎公共安全的警钟。政府和企业必须积极改善现有的监管机制,防止类似事故一再发生。
政府应该从这次事故中汲取教训,全面检讨天然气管道的维护与监管标准,并强化施工品质要求。同时,都市规划政策也应纳入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估,以确保居住安全。
正如台湾高雄气爆事件显示,任何基础设施的不当管理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若要避免类似悲剧,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加强监管与防范措施,确保所有人都能生活在更安全的环境中。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