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非常常识

发布: 9:00pm 12/05/2020

郑丁贤.希盟,马哈迪──你们还是爱著对方?

作者: 郑丁贤

5月9日当天,马哈迪和安华发表联合声明:“2年前,我们没有放弃人民的声音,今天也一样,为了人民,我们已经抛开分歧,争执和争吵。”

不知怎么的,我读起来,好像有罗志祥和周扬青,或者阿娇和赖弘国的味道:“几年前,我们爱得有声有色,今天也一样,为了粉丝,我们已经抛开分歧、互揭疮疤和争吵,重归于好。”

ADVERTISEMENT

抱歉,我把政治新闻和娱乐新闻混淆了;但是,不能怪我,政治已经娱乐化,政治人物和影艺人员,差别几希矣!

如果小猪和周小姐复合,或是阿娇和阿国重拾旧好,粉丝的反应会是如何?我猜想,很多人会che一声,然后说:“又再玩嘢!”

而当马哈迪和安华宣布再度携手合作,我身边的许多朋友,竟然也是如同上述的反应;之中,不乏希盟和马哈迪的原有粉丝。

马老爷子和华叔经过撕心裂肺,痛失江山的分手,2个多月后的今天,竟然可以重新合作,似乎两人的爱,已经无法割舍。

我说的“爱”,广义而笼统;可以说是对权力的眷恋,对利益的不舍,对名气的怀念,对首相位子的无法释怀。

而两人说,是“为了人民”。

人民又怎么看待马老爷和华叔的爱?

是的,多数的人民,在两年前的5月9日,把票投给了希盟,他们支持马哈迪和安华,实现了政权轮替的梦想,期待大马的民主,多元,廉正,公平,从此迈步向前。

希盟开始执政时,人民寄以厚望,支持率居高不下;尔后,巫统和砂沙议员跳槽,让它在国会占了140多席;加上当时砂拉越政党联盟的“友好”,实际上已经掌握了超过三分之二的议席。

这是一个拥有高度民意,掌控大多数议席的强势政府。如果它有决心和意愿,它肯定能够兑现它的竞选承诺,以及改革大马,建立新马来西亚。

但是,很快的,先是竞选承诺一一落空,领袖们找寻各种借口来推卸责任;包括需要更多时间、竞选宣言不是圣经、没有想到会当选等等。

其次,它的执政和管理能力苍白失色,处理兴都庙骚乱迟钝而不当引发众怒,反种族歧视公约和罗马规约进退失据,马来人尊严大会挑起种族情绪,推行爪夷文和砍掉拉大拨款侵蚀华社权益。

而希盟各党热衷于权位和利益的斗争,多于为国家人民谋福利。公正党内安华和阿兹敏反目成仇,马哈迪乐得利用阿兹敏来制衡安华,安华通过希盟施压要马哈迪交棒,马哈迪却和巫统、伊斯兰党明通款曲反制希盟。

一年半下来,希盟的民间支持率已经日薄西山,希盟内部的火并却是如火如荼。到了这个时候,可以预见希盟的前景,若不是内哄分裂,就是下届大选败选下台。

想不到的是,希盟选择更加快速激烈的自我毁灭方式。因安华逼宫而引发马哈迪摧毁性的辞职,以及随后连串的出卖和背叛,终于瓦解了希盟政府。

希盟不是垮在和敌人交战的战场上,而是倒在自己人的利刃之下。

2周年的今天,马老爷和华叔“为了人民”而重新合作;人民可以相信他们吗?人民如何避免成为利益交换的工具?

至少,人民应该问说,当时人民把选票和希望都付托给了你们,为什么你们却忘记了人民?

是不是直到你们已经失去首相位子,没有政府为后台,没有政治权力,缺乏政治资源的时候,你们才会再次想起人民?

你们可以为了政权和相位而再次相爱,准备携手再创奇迹,但是,这一次,多数人民已经不再轻易坠入爱河。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9:00pm 01/04/2025
天然气管爆炸,城市风险的警钟

这起爆炸事件突显了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漏洞。这不仅是一场工业事故,更是一场关乎公共安全的警钟。政府和企业必须积极改善现有的监管机制,防止类似事故一再发生。

首邦市布特拉高原的国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泄漏并引发严重爆炸,造成500公尺范围的区域陷入火海,失控的火势影响至附近民宅。

雪州消拯局主任旺莫哈末拉扎里的文告指出,火灾源于国油一条500公尺的天然气输送管发生泄漏并引发爆炸。大火与住宅区只有咫尺之遥,消拯人员紧急疏散附近居民;国油子公司国油贸易有限公司(PDB)基于安全考量,暂时关闭布特拉高原附近的加油站。

有民众指出,早在三个月前就曾向地方政府投诉,亦即新建店屋的位置过于靠近天然气输送管道,存在安全隐患。而目前发生火灾的位置,正是之前投诉的方向。

这场震惊社会的国油天然气管线爆炸,不仅关乎财产损失,更涉及公共安全、城市规划、企业责任、新建住宅批准、天然气管道品质与安全维护与政府监管等多重问题。

天然气属于高易燃、高压输送的能源。如果管线发生破裂、密封系统失效,或输气压力异常升高,都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因此,无论是技术层面的检修维护、政府监管政策、管道与新建住宅区的距离都务必高度重视,才能防患于未然。

尤其是雪隆地区,天然气普遍使用,管线直通住家厨房,虽然便宜方便,但谁知道埋在地底的天然气输送管线是否安全?

历史经验:台湾高雄气爆的警示

2014年7月31日深夜,高雄苓雅与前镇区一条输送丙烯的管线气体外泄,导致严重连环气爆,埋在地底下的管道炸开一道长度约六公里的大坑,造成32人罹难、三百多人轻重伤、300余栋房屋受损。

台湾当局事后调查,这次事故的关键原因包括:管线年久失修,未能及时发现泄漏点;地下管线规划凌乱,工业用丙烯管线穿越人口稠密区;政府监管不足,相关单位发现异常时,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该事件显示,当天然气或其他可燃气体管线与人口密集区交错时,管理不善会带来严重后果。这为大马提供了重要警示:目前许多城市天然气管线分布广泛,若建设品质不佳、监管不力、维护不足,极有可能上演类似悲剧。

天然气管缐维护与居住安全共存

在这次事件中,国油的天然气管线是否按照标准进行定期检修是关键问题。参考台湾经验,天然气管道的检修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包括压力测试:用以检查管线是否存在异常压力变化,以防止爆炸风险;腐蚀检测,因为长期运输天然气会导致管道内壁腐蚀,需要透过超音波或内视镜检查管壁的完整;泄漏监测,利用感测器技术及AI侦测泄漏点,以便及时维修;施工质量检验,确保施工时没有偷工减料或存在设计缺陷。

这些检测若无法严格执行,必定埋下安全隐患。尤其是大马部分地区的天然气管道铺设时间较久,老旧设备更需频繁维护。如果这次爆炸与管道老化或检修不当有关,则说明国内天然气管线维护机制有待加强。

再者就是都市规划中,新住宅是否应避开天然气主管道?住宅区与天然气管道保持安全距离,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根据国际标准,天然气输送管线应与住宅区、商业区保持适当距离,以降低事故风险。然而,我国许多地区的都市规划“可能”未严格考量这一因素,导致天然气管道与人口密集区交错分布而存在风险。

从这次事件中说明,政府应考虑制定(修正)更严格的法规,参考国外标准,包括新建住宅与天然气主管道保持至少100公尺以上的距离,以防止不可收拾的灾难;制定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估制度,确保新开发区域不存在潜在风险;在高风险地区建立天然气安全预警系统,让居民能及时在危险发生前迅速应对。

这起爆炸事件突显了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漏洞。这不仅是一场工业事故,更是一场关乎公共安全的警钟。政府和企业必须积极改善现有的监管机制,防止类似事故一再发生。

政府应该从这次事故中汲取教训,全面检讨天然气管道的维护与监管标准,并强化施工品质要求。同时,都市规划政策也应纳入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估,以确保居住安全。

正如台湾高雄气爆事件显示,任何基础设施的不当管理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若要避免类似悲剧,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加强监管与防范措施,确保所有人都能生活在更安全的环境中。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