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团党内斗分裂,吉打州重演4年前原任大臣慕克力被逼宫历史,一场在国内上演的政治马戏团,宣告首相慕尤丁和前首相马哈迪摊牌决裂,却让坐享其成的吉打伊斯兰党捡获吉州政权。
从5月12日到17日,短短6天吉打州政权易手的主角、场景和情节,对比2016年慕克力被逼宫节奏,似曾相识。而土团党的成立,其实就是从4年前慕克力被终结大臣职位开始点燃火苗,成为马哈迪的“政治复仇起点”。
ADVERTISEMENT
然而马哈迪后来取回江山,明明握得一手好牌却玩火自焚,再度祸延一心扶持上位的儿子慕克力,却也典当掉选民的选择,让伊斯兰党借机重新在吉打州执政,壮大声势。
伊斯兰党在2018年大选,公然声称准备等待时机成为“造王者”,除了捍卫吉兰丹州政权,取下登嘉楼政权,在吉打州也攻下15州议席,这不是“偶然”发生的战绩,而是伊党在吉打长期扎下的草根效应。
伊党向来最大的能耐就是“等”,吉打36个州议席,大选开票日伊党15席加上当时巫统3席,刚好和希盟形成18对18席平手。当时慕克力领导的希盟,因联邦政权是希盟掌权而在得利因素下侥幸过关。几个月后还拉拢巫统议员古阿都拉曼,自己先奉行“青蛙后门”歪招,勉强形成19对17的不稳政权。
然而,“喜来登政变”后,慕尤丁联合巫统、伊斯兰党,以及从公正党及土团党分裂出来的党员,和马哈迪对决,吉打州政权是慕尤丁和马哈迪最后摊牌的筹码,最终慕尤丁出手,形成今天伊党所言的“时机成熟榴莲掉下来”的局面。
土团党内斗,最后典当的是吉打州政权,这是马哈迪和慕尤丁的政治利益决裂,却不是所有吉打人民当初投选的意愿,遭殃的是吉打各族人民。伊斯兰党于2008年曾在吉打执政,任期内在州内推行的数项伊斯兰化政策,即使在2013年后失政权,这些政策都显然没有回头路,后来改朝换代也因宗教原则为前提,而不能被后来的当权者翻转回原貌。
如今吉打州在土团党内部分裂的决斗中,慕尤丁把吉打州政权当大礼顺势送给伊党,潜藏未来伊党会借时势扩展影响力的隐忧,而这股力量,预料会把土团党在吉打州连根拨起,讽刺的把当初土团党缘起的地盘,推向终结的可能性。
纵观慕克力失州政权前,希盟坐拥的19席中,土团党只占6席,而盟友公正党7席、诚信党4席、行动党2席。而希盟在大选时可以和伊党及巫统平分秋色,始终是仰赖非巫裔和城市巫裔选民的支持。而土团党如果不是在希盟旗下上阵,其实区区6席反映吉打巫裔并不钟情土团党,反而是倾向伊斯兰党。
土团党在吉打趋向末路,公正党也难成气候,毕竟在民联政府时代,吉打公正党当时也是只能以少数议席依附伊斯兰党。
希盟的分裂,造就伊斯兰党的玄机,而伊党和巫统在下届大选,却是面对两者合作下议席分配的问题,考验彼此的合作关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这起爆炸事件突显了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漏洞。这不仅是一场工业事故,更是一场关乎公共安全的警钟。政府和企业必须积极改善现有的监管机制,防止类似事故一再发生。
首邦市布特拉高原的国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泄漏并引发严重爆炸,造成500公尺范围的区域陷入火海,失控的火势影响至附近民宅。
雪州消拯局主任旺莫哈末拉扎里的文告指出,火灾源于国油一条500公尺的天然气输送管发生泄漏并引发爆炸。大火与住宅区只有咫尺之遥,消拯人员紧急疏散附近居民;国油子公司国油贸易有限公司(PDB)基于安全考量,暂时关闭布特拉高原附近的加油站。
有民众指出,早在三个月前就曾向地方政府投诉,亦即新建店屋的位置过于靠近天然气输送管道,存在安全隐患。而目前发生火灾的位置,正是之前投诉的方向。
这场震惊社会的国油天然气管线爆炸,不仅关乎财产损失,更涉及公共安全、城市规划、企业责任、新建住宅批准、天然气管道品质与安全维护与政府监管等多重问题。
天然气属于高易燃、高压输送的能源。如果管线发生破裂、密封系统失效,或输气压力异常升高,都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因此,无论是技术层面的检修维护、政府监管政策、管道与新建住宅区的距离都务必高度重视,才能防患于未然。
尤其是雪隆地区,天然气普遍使用,管线直通住家厨房,虽然便宜方便,但谁知道埋在地底的天然气输送管线是否安全?
历史经验:台湾高雄气爆的警示
2014年7月31日深夜,高雄苓雅与前镇区一条输送丙烯的管线气体外泄,导致严重连环气爆,埋在地底下的管道炸开一道长度约六公里的大坑,造成32人罹难、三百多人轻重伤、300余栋房屋受损。
台湾当局事后调查,这次事故的关键原因包括:管线年久失修,未能及时发现泄漏点;地下管线规划凌乱,工业用丙烯管线穿越人口稠密区;政府监管不足,相关单位发现异常时,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该事件显示,当天然气或其他可燃气体管线与人口密集区交错时,管理不善会带来严重后果。这为大马提供了重要警示:目前许多城市天然气管线分布广泛,若建设品质不佳、监管不力、维护不足,极有可能上演类似悲剧。
天然气管缐维护与居住安全共存
在这次事件中,国油的天然气管线是否按照标准进行定期检修是关键问题。参考台湾经验,天然气管道的检修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包括压力测试:用以检查管线是否存在异常压力变化,以防止爆炸风险;腐蚀检测,因为长期运输天然气会导致管道内壁腐蚀,需要透过超音波或内视镜检查管壁的完整;泄漏监测,利用感测器技术及AI侦测泄漏点,以便及时维修;施工质量检验,确保施工时没有偷工减料或存在设计缺陷。
这些检测若无法严格执行,必定埋下安全隐患。尤其是大马部分地区的天然气管道铺设时间较久,老旧设备更需频繁维护。如果这次爆炸与管道老化或检修不当有关,则说明国内天然气管线维护机制有待加强。
再者就是都市规划中,新住宅是否应避开天然气主管道?住宅区与天然气管道保持安全距离,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根据国际标准,天然气输送管线应与住宅区、商业区保持适当距离,以降低事故风险。然而,我国许多地区的都市规划“可能”未严格考量这一因素,导致天然气管道与人口密集区交错分布而存在风险。
从这次事件中说明,政府应考虑制定(修正)更严格的法规,参考国外标准,包括新建住宅与天然气主管道保持至少100公尺以上的距离,以防止不可收拾的灾难;制定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估制度,确保新开发区域不存在潜在风险;在高风险地区建立天然气安全预警系统,让居民能及时在危险发生前迅速应对。
这起爆炸事件突显了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漏洞。这不仅是一场工业事故,更是一场关乎公共安全的警钟。政府和企业必须积极改善现有的监管机制,防止类似事故一再发生。
政府应该从这次事故中汲取教训,全面检讨天然气管道的维护与监管标准,并强化施工品质要求。同时,都市规划政策也应纳入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估,以确保居住安全。
正如台湾高雄气爆事件显示,任何基础设施的不当管理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若要避免类似悲剧,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加强监管与防范措施,确保所有人都能生活在更安全的环境中。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