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首相敦马哈迪接受路透社访问时指出,他将会竭尽全力推翻首相慕尤丁,因为慕尤丁让一个人民拒绝的贪腐政党重新掌权。
敦马不能接受巫统成为政府的一分子,只是他憎恨慕尤丁的其中一个理由,最主要的原因是慕尤丁造成他的儿子慕克力失去吉打州务大臣职。
ADVERTISEMENT
慕尤丁被敦马缠上,会很麻烦,因为敦马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前首相纳吉被推翻是最好的例子。
2013年巫统党选,慕克力竞选副主席,因为没有得到纳吉的支持而落败,但纳吉的表弟希山慕丁却当选。2015年,马哈迪针对一马公司课题及“26亿门”要求纳吉下台;2016年1月,一批以阿末峇沙为首的吉打巫统州议员逼宫,迫使慕克力辞去大臣职。
一马公司弊案固然引人瞩目,但慕克力受到牵连才是敦马与纳吉决裂的导火线。马哈迪在2016年9月与安华和解,他借助希盟的力量,在509大选成功复仇。
敦马可说是大马首相的“终结者”,之前惨遭毒手的有阿都拉及纳吉,如今的他有能耐推翻慕尤丁吗?
敦马所谓不会放过任何推翻慕尤丁的机会,有没有包括利诱国盟的国会议员倒戈相向?
国盟只掌控113个国会议席,因此最快让它垮台的办法是游说至少两名议员过档。马哈迪在希盟执政时期,曾经拉拢巫统议员跳槽,以保住相位,现在会否故技重施?
在国会投首相不信任票才符合民主程序,但敦马无法在518国会提呈有关动议,相信7月的会议也没有机会表决,因此相信敦马会采取其他策略。
到底希盟成员党对于敦马竭尽所能推翻慕尤丁有怎样的立场?是默许,以从中得利,还是乐见其成,报回一箭之仇?
安华受过教训,因此拒绝出席敦马召开的记者会,表明要与他保持距离的立场,然而行动党和诚信党的态度却暧昧,他们可能是需要敦马的强势领导,以抗衡巫伊集团。比较起来安华的作风太过温和,对巫伊妖魔化行动党无能为力。
但是,敦马在过去执政的22个月,已经严重打击希盟的形象,为何希盟领袖还迷信敦马能够挽救反对党阵营?
如果希盟不齿慕尤丁、阿兹敏及巫伊通过后门的方式夺取政权,那么他们也应该与拉拢议员推翻政府的肮脏手段划清界线,否则他们与国盟就没有什么两样,也降低到同一水平。
只讲求政治利益,不讲原则的幕后交易,已经把政坛搞到乌烟瘴气,打击人民对民主体制的信心,国家不能再重复这样的政治丑态。
而且民众正受到冠病疫情及没有收入的夹击,此刻以不合理的手段夺权徒增人民的不满,政治动荡也会加剧抗疫的困难及经济衰退。
事实上,敦马意图利用希盟掌控的92个国会议席落实个人的隐议程,包括出任第九任首相。如果希盟不再与敦马搅和,他一个人是搞不出什么花样。
现在敦马的朋友越来越少,敌人却越来越多,因为他太爱玩弄分而治之的计谋。他要倒慕尤丁,巫统主席阿末扎希、纳吉肯定会助慕尤丁一臂之力,因为他们不想回到敦马掌政的日子;一个持续分裂的土团党,也就无法威胁巫统。
在土团党内,敦马只获得4名国会议员追随,势单力薄,反观有27名最高理事与州联委会主席发表声明,力挺慕尤丁。况且社团注册局也已发函确认马哈迪的辞职信已经生效,慕尤丁出任代主席是合法及符合党章;既然敦马已非党主席,随时可能被开除。
敦马也不可能恢复在希盟的领导地位和威望,因为支持者无法接受他无缘无故辞去首相职,让希盟政府垮台。
政治人物没有底线,就什么都敢做,没有羞耻心,包括用高职收买议员、变节了还大义凛然,人们不能指望这种出卖原则和良心的领袖挽救国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这起爆炸事件突显了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漏洞。这不仅是一场工业事故,更是一场关乎公共安全的警钟。政府和企业必须积极改善现有的监管机制,防止类似事故一再发生。
首邦市布特拉高原的国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泄漏并引发严重爆炸,造成500公尺范围的区域陷入火海,失控的火势影响至附近民宅。
雪州消拯局主任旺莫哈末拉扎里的文告指出,火灾源于国油一条500公尺的天然气输送管发生泄漏并引发爆炸。大火与住宅区只有咫尺之遥,消拯人员紧急疏散附近居民;国油子公司国油贸易有限公司(PDB)基于安全考量,暂时关闭布特拉高原附近的加油站。
有民众指出,早在三个月前就曾向地方政府投诉,亦即新建店屋的位置过于靠近天然气输送管道,存在安全隐患。而目前发生火灾的位置,正是之前投诉的方向。
这场震惊社会的国油天然气管线爆炸,不仅关乎财产损失,更涉及公共安全、城市规划、企业责任、新建住宅批准、天然气管道品质与安全维护与政府监管等多重问题。
天然气属于高易燃、高压输送的能源。如果管线发生破裂、密封系统失效,或输气压力异常升高,都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因此,无论是技术层面的检修维护、政府监管政策、管道与新建住宅区的距离都务必高度重视,才能防患于未然。
尤其是雪隆地区,天然气普遍使用,管线直通住家厨房,虽然便宜方便,但谁知道埋在地底的天然气输送管线是否安全?
历史经验:台湾高雄气爆的警示
2014年7月31日深夜,高雄苓雅与前镇区一条输送丙烯的管线气体外泄,导致严重连环气爆,埋在地底下的管道炸开一道长度约六公里的大坑,造成32人罹难、三百多人轻重伤、300余栋房屋受损。
台湾当局事后调查,这次事故的关键原因包括:管线年久失修,未能及时发现泄漏点;地下管线规划凌乱,工业用丙烯管线穿越人口稠密区;政府监管不足,相关单位发现异常时,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该事件显示,当天然气或其他可燃气体管线与人口密集区交错时,管理不善会带来严重后果。这为大马提供了重要警示:目前许多城市天然气管线分布广泛,若建设品质不佳、监管不力、维护不足,极有可能上演类似悲剧。
天然气管缐维护与居住安全共存
在这次事件中,国油的天然气管线是否按照标准进行定期检修是关键问题。参考台湾经验,天然气管道的检修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包括压力测试:用以检查管线是否存在异常压力变化,以防止爆炸风险;腐蚀检测,因为长期运输天然气会导致管道内壁腐蚀,需要透过超音波或内视镜检查管壁的完整;泄漏监测,利用感测器技术及AI侦测泄漏点,以便及时维修;施工质量检验,确保施工时没有偷工减料或存在设计缺陷。
这些检测若无法严格执行,必定埋下安全隐患。尤其是大马部分地区的天然气管道铺设时间较久,老旧设备更需频繁维护。如果这次爆炸与管道老化或检修不当有关,则说明国内天然气管线维护机制有待加强。
再者就是都市规划中,新住宅是否应避开天然气主管道?住宅区与天然气管道保持安全距离,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根据国际标准,天然气输送管线应与住宅区、商业区保持适当距离,以降低事故风险。然而,我国许多地区的都市规划“可能”未严格考量这一因素,导致天然气管道与人口密集区交错分布而存在风险。
从这次事件中说明,政府应考虑制定(修正)更严格的法规,参考国外标准,包括新建住宅与天然气主管道保持至少100公尺以上的距离,以防止不可收拾的灾难;制定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估制度,确保新开发区域不存在潜在风险;在高风险地区建立天然气安全预警系统,让居民能及时在危险发生前迅速应对。
这起爆炸事件突显了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漏洞。这不仅是一场工业事故,更是一场关乎公共安全的警钟。政府和企业必须积极改善现有的监管机制,防止类似事故一再发生。
政府应该从这次事故中汲取教训,全面检讨天然气管道的维护与监管标准,并强化施工品质要求。同时,都市规划政策也应纳入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估,以确保居住安全。
正如台湾高雄气爆事件显示,任何基础设施的不当管理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若要避免类似悲剧,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加强监管与防范措施,确保所有人都能生活在更安全的环境中。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