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长希山慕丁访问中国的会后记者会上,亲切的称呼王毅一声“大哥”,目的不外乎彰显两国的关系和友谊,一个不逾矩的问候,宾主尽欢,结果却在国内掀起漫天风波。
以希盟为代表的安华,认为希山的“大哥论”让“马中外交政策倒退25年”;前外长阿尼法表示,希山应该承认外交上的错误,立即向人民道歉,并撤回言论……
ADVERTISEMENT
我们实在不明白希山慕丁本次外交之旅犯了什么错误?他在维护国家权益上退让了?他签署丧权辱国的条约了?都没有。
回放当时两人的对话,希山慕丁说:“马来西亚和中国都是一家人,你永远是我的大哥。”(生活在地球村,本就一家人)。王毅竖起大拇指回以:“我们是兄弟。”过程就这么简单。稍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中马之间的友好和热烈。”
显现“大哥论”并没有形成反效果,反倒是反对党的“矮化”论,模糊了希山慕丁此行的焦点;华人社会持反对意见者,急忙“声明”我们是马来西亚人,原因是担心友族同胞的不快,真的有“被迫害妄想症”,除了政客,没有人会把“兄弟”和“矮化”划上等号!
中国是礼仪之邦,希山慕丁入境问俗;会谈过程双方以礼相待,会谈结束双方兄弟相称,表示此行成果丰硕,希山慕丁“何过之有”?怎么会有“外交政策倒退25年之说?”如果依阿尼法“传授的指导棋”:撤回“兄弟说”言论,那才真小器的有失国体,即使不伤了两国和气,也会让中方一头雾水!
如果把自己心胸敞开,能登高望远,就不会因为我们外长的一声“王毅大哥”而觉得自我矮化。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与人称兄道弟,这是一种礼貌,怎么到了外交场合却成了禁忌?况且希山慕丁称王毅为大哥,并没有白纸黑字定为“规矩”,只是他个人在特定氛围下的真情流露。
从1997年开始,我们记得安华曾经数次提起:“我爱马哈迪宛如自己的父亲,我也曾经跟他斗争,我接受他如今是领导马来西亚的最佳人选。”安华的谈话只是“真情流露”的政治语言,后来,他和敦马也没成为父子。政治人物真的没必要在显微镜下检视别人,用望远镜遥望自己!
所谓“外交”,就是用圆融的手腕达成谈判的目的,而不是在谈判过程中逞口舌之快,坏了大事;所以我们应该赋予希山慕丁一轮掌声,别对他诚挚的“外交语言”说三道四。
回想2018年8月下旬,前首相敦马访问中国,离境前在北京开了一场记者会,会中当着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面,宣布暂停东海岸铁路、沙巴和马六甲天然气管道工程等3项计划。我们一时间十分错愕,因为那种场合实在不宜做这类的宣布;敦马或许不满前朝政府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但这个篓子是我们自己捅下的,我们就应该先行内部问责,对外“有话好好说”,何必迁怒于人?更换来自已的失礼。
我们说说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家晏婴,他为父亲守孝,穿著、吃食、宿寝皆简陋。他的老家臣说:“这不是大夫为父的治丧的礼节呀!”晏婴说:“只有卿才是大夫。”(意味着自己不是卿大夫,其实他万人之上,一人之下)曾子将这件事转告孔子,孔子说:“晏子可以称得上懂得远离祸患之人,不用自己正确的守丧行为去驳斥他人的奢华浪费,懂得用谦逊说话,免得得罪人!”
晏婴的智慧可为他山之石,但会不会又有人说,这里是马来西亚,不能举中国历史典故为例,因为会自我矮化!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即使俄罗斯希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也不可能与中国决裂,因为普汀不会不了解唇亡齿寒的道理。
《孙子兵法·谋攻篇》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看来特朗普从未读过《孙子兵法》;反观,基辛格读了还融会贯通,他评价《孙子兵法》不是谈论战场上的厮杀,而是“势”,包括内政、外交、地形、情报、后勤、士气等,这些都影响一个国家的“气势”变化。
特朗普上台,先请马斯克大裁员而伤了联邦政府的士气;对外急着亮底牌,举凡“吞并格陵兰”、“修理乌克兰”、“对付亲密盟友”……,最近更诏告天下,将向全球国家征收20%税收,无一豁免。
这一底牌导致:“吾不知彼,但彼知己”。美国的强势作风,全球200个国家都惊觉有难临头,但不可能任由宰割,联手抗美是唯一活路。这一场贸易战,美国如同二战时期的轴心国,准备以一己之力对抗其他合作的同盟国,结果可想而知。
战国末期,秦国很强大,但仍需各个击破其他六国;如果秦王当时嚷嚷要灭六国,结局肯定是六国灭秦;今天的特朗普正在与秦王反向操作。
联俄抗中的如意算盘?
美俄有关俄乌停火谈判并未按照特朗普的剧本发展,他的“联俄抗中”战略面临挑战。评论员都很明白,特朗普试图与俄罗斯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打破中俄合作的局势,以削弱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因为中国被特朗普视为首要“敌人”。然而,俄罗斯早已熟悉特朗普的交易手法,不会轻易改变其战略选择。
如前所述,特朗普最近提出全球关税壁垒政策,亦即对所有进口产品征收20%关税,无一豁免。这将加剧美国与盟国的摩擦,美国势必陷入全球贸易战的泥淖。策略暴露得太快,使得对手有足够时间反制。当敌人已经知己知彼,过早亮牌的他,胜算恐怕不到一半。真的打烂了一手好牌。
特朗普的“联俄抗中”战略出自一个核心假设:只要给予俄罗斯足够的利益,解除部分制裁、承认俄占领的乌东地区合法性,俄罗斯就会改变外交取向,转向与美国合作,与中国保持距离。然而,这一策略很难实现,原因如下:
其一,普汀对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有所防备:特朗普的外交策略以“交易”为核心,即透过利益交换改变对手的立场。但上一次执政时,这招已经用过了,并未给俄罗斯带来实质好处。
特朗普第一任期,曾在赫尔辛基峰会上对普汀表现友好,但他的政府依然对俄罗斯加强经济制裁,并退出《中程导弹条约》(INF),对俄军事施压。至此,俄罗斯质疑特朗普的任何承诺,不会轻易相信美俄关系能够改善。
其二,俄中关系已深度绑定,唇亡齿寒:近年,中俄关系加深,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特别是当西方对俄罗斯进行全面制裁时,中国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经济伙伴。
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主要体现在能源出口、科技合作、金融贸易,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俄罗斯希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也不可能与中国决裂,因为普汀不会不了解唇亡齿寒的道理。
全球关税壁垒:美国与世界为敌
除了“联俄抗中”,特朗普还提出了一项极具争议的经济政策——对全球所有进口商品征收20%关税,且不给任何国家豁免。这意味着美国必将与全球经济体发生贸易摩擦,引发全球贸易战。
美国的关税政策必然引起盟友不满,而陷入孤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针对中国,影响所及,包括欧盟、日、韩、加、墨、英等传统盟友。这些国家原本是美国在全球经贸和外交上的支柱,如果美国将他们视为贸易战的对象,势必造成盟友关系恶化。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曾对欧盟、日本和加拿大征收钢铝关税,导致欧盟和加拿大对美国进行报复性关税制裁,如今如果再度发起更广泛的关税战,这些国家只能寻求其他合作伙伴,例如强化与中国、东协和拉美地区的贸易关系,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美国到时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到时欧盟必定提高对美国农产品和汽车的入口关税,日本与韩国可能对美国的科技产品设置限制,这将严重打击美国出口产业。此外,美国高度依赖进口的商品,包括电子产品、原材料、汽车零件等,20%的关税将直接推高国内物价,导致通货膨胀。
特朗普的误判:底牌亮得太快
特朗普过于急躁,过早亮出底牌,使得对手能够提前准备反制计划。
在外交层面,俄罗斯早已识破特朗普的手法,不会轻易倒向美国,而中国也可能加速推动去美元化,减少美国金融制裁的影响力。
在经济层面,全球关税战将削弱美国与盟国的关系,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被孤立而自食恶果。
其实,特朗普原本可以透过更细腻的外交策略,逐步诱导俄罗斯向美国倾斜,并在关税问题上保留一定的谈判空间,但如今他选择了一种过于强硬的方式,把全球都得罪光了,也让对手的团结师出有名。
特朗普曾以“谈判高手”自居,但这次的策略恐怕过于简单粗暴,忽略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当敌人已经知己知彼,而特朗普却过早亮牌,他的胜算,恐怕真的只剩下一半了。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