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骑驴看本

发布: 8:00pm 01/09/2024

张立德

骑驴看本

吉隆坡

地陷

城市结构

张立德

骑驴看本

吉隆坡

地陷

城市结构

张立德.化地陷为契机,重磅改革吉隆坡

是时候来一次彻底的“修复”和“重建”,从基建,到政治架构布置,借此次为契机,来一次彻底的改革,让吉隆坡扎扎实实地晋升为一流的城市。

当局决定停止48岁女游客薇治拉治米的搜救行动,诚如首相署(联邦直辖区)部长扎丽哈所言,这是迫不得已的艰难决定。经过了9天不懈搜救奈何依然仍无踪影,在薇治拉治米家人的谅解下,考虑了事发地点周遭的环境安全,以及搜救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安全,当局在专家的建议下,停止搜救。

ADVERTISEMENT

虽然如此,后续还有很多的工作必须进行,包括重建和修复事发地点一带。毕竟继续挖掘,势必会影响附近地质的安全,事发几天后,距离发生地陷的地点约50公尺处,出现第二个坑洞就是一例。

停止搜救意味等于放弃吗?我没有这方面的讯息,更不是专家。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希望当局在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时,会同时想办法,采用其他的方式,继续寻找薇治拉治米,但愿会有“奇迹”发生。有时候,当解决一个问题时,被同样的框框困住太久,始终没有进展后,需要适时地跳出去,打破常规,或许会有新的突破。在此前提下,当局不能有意识地将这个问题掩盖起来,并希望人们的注意力会逐渐消失,继而忘记这个事件。

地陷新闻时有所闻,雪隆一带的地质安全,不断有各种的说法出现,确实的专业意见,和故弄玄虚的假消息,掺杂难辨,虽然不至于导致人心惶惶,但当局不能只是安抚和辟谣。毕竟这些坑洞的形成可能有很多种原因,包括人为和自然环境因素。因此当局必须有实际的行动,让人们有信心吉隆坡是可安全居住的。

当局必须正视此事件为一记警钟。一旦被忽视,可能会给这座城市,以及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带来风险。

吉隆坡自1800年代建立以来,城市就不断地在扩张,可以被发展的地段已近饱和,发展机器开始向不适合开发的地段前进,若不受到严格的管制,恐怕会影响地质,带来城市安全的隐患。

巴生河流域一直在建设,摩天大楼林立、高速公路立交桥错综复杂、供舒缓交通和排水的隧道,还有各种高架轨道,带来了便利,让城市看起来更宜居。但问题是,所有这些建设是否都考虑了城市的地质,和基础设施能否支撑这些建设?特别是我们在地面上看不到地下的基设。

扎丽哈表示,吉隆坡市政局会在当地进行全面的地图测绘,也会对全吉隆坡的地质进行研究,希望这方面的报告可以很快的公布,并公开展示,让居民查阅,以便能够掌握更全面的讯息。

首相安华之前指示市政局重新检讨隆市的所有发展计划,尤其是涉及政府土地的计划将暂时冻结,重新检讨有关发展计划的人口密度及土地用途,以免出现过度发展并为社区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与问题。然而这么一个艰巨的任务,新上任的吉隆坡市长,要如何执行,有能力贯彻吗?

我希望新任市长麦慕娜能够接下这个挑战,并视之为展现市政府的专业和效率的机会,以赢取吉隆坡居民,甚至全国人民的信心。麦慕娜必须让人们看到,她将居民的福祉放在首要的位置,她不只是一个公务员,而是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官,而且她会是最适合担任这个职位的人。只不过任务之艰难,麦慕娜能苦心志,去一一落实吗?

还有许多其他问题需要麦慕娜注意,包括频繁的水灾、树木倾倒以及排水和污水处理问题。这些事故都可能与此地陷问题存在关连,市政局需要制定一套计划,深入调查并系统化地加以解决。

吉隆坡市长不是民选,一般从上任到下岗,市民对坐这个位子的人皆所知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历任的市长也是很少与居民互动交流。麦慕娜一上任,就“遇到”地陷噬人事件,除了部长,市长就是必须直面问题的政府代表,她必须全力以赴,一改过往历任“办公室市长”的形象,站在第一线和人们共赴时艰。

尽管如此,民选市长对于发展吉隆坡成为一个宜居的世界级城市,仍然极为重要。因此恢复地方选举,还政于民,依旧是隆市人民渴望尽早实现的目标。“第三张选票”是希盟“曾经”的承诺,这个改革却依然无法兑现。改革不能实现的原因很多,最大的障碍还是政治。然而,政治就是管理众人的事业,吉隆坡作为首善之都,市民的民主权益却受到限制。市长不是民选,市民心声又如何传达呢?

即使有市政局委任的咨询理事会成员,但他们根本没有权力影响市政局的政策和运作,并且市长也没有义务听取他们的劝告与意见,充其量只是毫无影响力的“花瓶”。

吉隆坡是时候来一次彻底的“修复”和“重建”,从城市结构基建,到政治架构布置,借此次地陷为契机,来一次彻底的改革,让吉隆坡扎扎实实地晋升为一流的城市。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am 31/03/2025
【流浪者之歌/02】流浪汉妈咪/街头施饭关怀,让他们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当我们跟随杨辛娣的脚步在街上游走,无论是坐在街头、巷尾、转角、五脚基,又或是桥底下的流浪者,都一一与她点头打招呼,她记得每个人的名字,熟悉他们的喜好、脾性和背景,更被流浪者昵称为“妈咪”。

“流浪汉妈咪”究竟是因何诞生?

 【流浪者之歌/02】流浪汉妈咪/街头施饭关怀,让他们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杨辛娣解释,许多流浪者实际上有轻微的精神病。

若非杨辛娣亲口述说自己的故事,很难相信眼前装扮体面的她,曾一度携着女儿和流浪者一起排队领取救济的盒饭。

她是专门服务于外国游客高端定制团的导游,经常带着三五人小团在吉隆坡趴趴走深度游,深入体验吉隆坡,一日的收入比普通旅游团导游来得高。在Covid-19席卷全球之初,她以为旅游业只是如同过往的H1N1、MH370事件一般短暂遭受到冲击,2至3个月后便能恢复如常,她的存款尚能支撑过去,不料疫情越来越严重,完全超乎她的想像。

“其实全世界(实行)行动管制是在2020年1月,(虽然)我国是3月18日,可1月时我们旅游业基本就是关停了。”她细细回忆。

“一般来说,我们是来不及吃团年饭的,有很多工作要做,会开始马不停蹄地忙碌,不过那时我们居然还能吃团年饭,吃了团年饭就真的收工了,这是我从事旅游业20年以来从未试过的。”

婚姻失败加上工作停顿,堪称祸不单行。半年过去了,眼看着储蓄一点点消耗,入不敷出的她不得不限制自己每日只许花5令吉,若看到有善心人士或组织派发食物,就拉下脸皮排队领取盒饭,每日只吃一餐。

“人家说丢脸啊,怎么会丢脸呢?要吃饭的哦,你不吃你女儿也要吃啊。”

赋闲在家日久,她带着女儿在熟悉的吉隆坡走街串巷,不禁怀念起忙碌的工作时光而备感心酸,然而这种心酸却被陌生的街景冲击得一点不剩:在她们路过的店铺五脚基睡满了人,少则30至40人,多则50人。

“很严重啊!全部人睡在街上,一个走廊三四十个(人),有些比较长一点的走廊有四五十个(人)。”

原来,还有很多人比她们过得还惨。

 【流浪者之歌/02】流浪汉妈咪/街头施饭关怀,让他们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若非杨辛娣亲口述说自己的故事,很难相信眼前装扮体面的她曾一度携着女儿和流浪者一起排队领取救济的盒饭。
被面档老板善意之举启发,决心帮助流浪者

当她走过某家经常带游客光顾的餐厅时,该店老板和她寒暄几句后,她向老板表示口渴,是否能请她喝一杯水时,他却一反热络的常态婉拒:“我们没有做这样的事情。”

她理解老板担忧开了请她喝茶的先例,自此就成了常态,理解但也感到受伤。

“我曾经带那么多游客去帮衬他,如今连一杯白开水也不愿意请我喝。”

怀揣着受伤失望的心情,她们来到不常去的牛肉面档,心想着就算她不吃,女儿也得吃,于是叮嘱面档老板做一碗5令吉的面先让女儿吃饱。

原以为5令吉顶多只能吃一碗汤面,不料老板却端上一碗用料十足,价值10令吉的牛肉面,接着当她向老板要一个空碗,打算跟女儿分着吃,老板的回答不仅疗愈了她受伤的心灵,也间接改变了许多流浪者的命运。

“他说先让我女儿吃,他再给我做一碗,我当时有点害怕,怕不够钱买单,还提醒他我只有5块钱。”

“老板说不用,他请我吃。我当时就想哭,认识的人连一杯水都不请我喝,素未谋面的人却请我吃两碗20令吉的牛肉面。”

牛肉面档老板不经意的善意,以及让她大受震撼的街景,让她下定决心帮助那些露宿街头的流浪者,“流浪汉妈咪”杨辛娣就此诞生。

“如果我可以帮助比我更惨的人,那我的生命就还有意义。”

 【流浪者之歌/02】流浪汉妈咪/街头施饭关怀,让他们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一个个在家人、社会眼里已无药可救的人,在杨辛娣处重获新生,也值得新生。
从服务VIP到服务街友

尽管当时身在自顾不暇的困境中,可一旦下了决心就雷厉风行地实践,只是没钱怎么行善?

原来是在她领到一些食物后,将多余的部分再派送出去,自此每晚9时左右,她带着女儿开着小车到街上,为露宿街头的街友派发食物。

“晚上9时以后,才可以看到真正睡在街上的人。白天去的话,有很多人可能是经济不宽裕,但有住处的。”

她曾看过一名乘坐名车的7旬老人,白天时就跟流浪者坐在一起,看见有人派送盒饭,他亦跟着去领,因此只有在夜晚方能辨别出谁才是真正有需要的人。

“我们在街上的时间长了,你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人。”

鼓励流浪者不要放弃,有一天会找到人生的目标

杨辛娣坦承部分流浪者确实符合一般人对此群体的刻板印象:吸毒者、更新人士、黑社会、好赌等“牛鬼蛇神”。

“不过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我相信我们在座每个人都犯过错,只是可能没有他们这么严重,以致于要坐牢、家人不愿理会。”

“于我而言,他们的错误可能比较严重,导致他们无家可归。”

当他们身处亲人如同陌路,四下无援的绝境,她的关怀让他们找到活下去的希望,成了他们的再生母亲,并且亲地称她为“妈咪”。

比如曾有一名流浪者,是知识分子且具备国外工作多年的经验,也挣了不少钱,然而由于吸毒感染HIV病毒,仿佛人生已来到尽头,他的世界日月无光,觉得活下去再也没有意义。他对她说:“妈咪,今天我的愿望是今晚睡着后,明天不再睁开眼睛。”

“我告诉他,如果发生这样的事,那天会有一个人很伤心,他说他知道是谁,一定是我,没有别人。”

于是,她一直鼓励他们不要放弃自己的人生,要寻找到自己的目标。

“全世界都说他们是烂泥,是懒惰的,全世界看不起他们,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能这样活下去吗?”

“如果我那时候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很失败,失业、失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而放弃,那还有许多人比我更惨的。我跟他们说,若我没有放弃,你们也不允许放弃,有一天你们会找到人生的目标。”

 【流浪者之歌/02】流浪汉妈咪/街头施饭关怀,让他们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杨辛娣希冀,能设立一个地方,让他们在此接受技职培训,或做简单的包装工作,可饲养鸡鸭鱼或种植蔬菜等等,令他们从中寻找到人生目标,以及重新开始的力量和希望。
有时候他们只需要一个机会

有一次,她带着食物到街上,随机分发给经过的流浪者,其中包括4名印裔流浪者,在他们吃饭的当儿还跟他们聊起来,劝他们不要再流浪。

“有一人经常进出监狱,拉开衣服让我看他身上有18条鞭痕,可以说坏事做尽,也允许我拍视频让人们知道做坏事是会被鞭笞的。”

“(为何一次又一次明知故犯?)社会不要给他们机会。社会就是我们嘛,我们不要给他们机会。”

后来,她如常伸出援手协助和鼓励他们,半年后的某个白天,她路经电梯间,一名戴着口罩的印裔男子朝她招手,喊着:“阿妈!阿妈!”

当她寻思对方是否认错人时,他拉下口罩说:“我找你很久了。”

原来他就是半年前曾接受她援助,有过一饭之恩的4名印裔流浪者之一。这半年来每日晚上都来找她,却无功而返,于是改成白天来碰运气,还真让他碰上了。

“他提醒我半年前在这里请他吃炒饭,当时他才出狱2日,给我看过老婆孩子的照片,但妻儿已经不知所终,他和我一起为此掉泪哭泣。”

那时,她鼓励他站起来重新做人,他就开始找工作,重逢时已经打扮得整齐干净,判若两人。

“他说他已经改过,那时候我给了他一个希望,只要改过自新,总有一天会找回妻儿,让他们重新接纳他,他不要再重蹈覆辙。”

语毕,他立即蹲下扶住她的脚以示尊敬,并买了一份食物道:“阿妈,半年前你喂我吃饭,今天轮到我喂你吃饭。”

“他真的喂我吃饭。”

 【流浪者之歌/02】流浪汉妈咪/街头施饭关怀,让他们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别人曾问杨辛娣,是否担忧女儿独自在吉隆坡街上走动?她说恰恰相反,流浪者与她们母女相熟,等于街头巷尾都有“天眼”,帮她照看女儿。
重获新生,感谢“妈咪”扶助

还有一些流浪者经她协助和劝解,自愿去戒毒所、找工作……在续写人生后,回头再寻她“汇报”成果,给她送花、送鞋道谢。

“他们就捡了一些商家不要的花,写一张卡告诉我‘妈咪,我爱你’,这些人都是黑社会、吸毒者。”

“有一人给我送了全新的拖鞋,解释说是有鞋店倒闭,清除掉存货时店家给他的,他看着是我的尺寸才拿来送我。他说他不敢偷,因为‘妈咪’讲过不能做坏事。”

她希望接下来能设立一个场所,可供流浪者住宿、技能培训,因为社会大众对吸毒者、更新人士往往抱有偏见,不愿雇用他们,她想为他们提供一个去处。

她说,他们已经坐过牢,接受了惩罚,欠下的债已经还清,但社会又再惩罚他们,抛弃他们。当他们接二连三遭受打击和排斥,没有丝毫翻身的机会,便会重蹈覆辙。

因为光明处无人接纳,深渊处处是朋友。

所以她希冀着能设立一个地方,能让他们在此接受技职培训,或做简单的包装工作,可饲养鸡鸭鱼或种植蔬菜等等,让他们从中寻找到人生目标,以及重新开始的力量和希望。

一个个在家人、社会眼里已无药可救的人,在杨辛娣处重获新生,也值得新生。

光顾牛肉面档,不忘滴水之恩

生活逐步回到正轨后,她偶尔会到牛肉面档消费,尽管档主早就不记得她了,亦不知他就是她故事里提及的主角。

我们永远不知道一次无意的滴水之恩,会不会变成惠及多人的一汪涌泉?会不会就此改变别人的一生?

而那家拒绝请她喝一杯水的餐馆,她再也没有回去过。

相关报道:
【流浪者之歌/01】我住在街头!──露宿者的流浪故事
【流浪者之歌/03】无家不是罪!定点送食,温饱落难的人

延伸阅读:
【疫情下的弱势群体/01】手停口停,收入归零,三餐是奢侈他们的无助,你看见吗?
【疫情下的弱势群体/02】怕逮捕,怕遣返,怕感染,也怕未知的明天难民的辛酸,谁人知?
【疫情下的弱势群体/03】不管有证或无证,请别标签他们是“瘟神”他们的权益,不该被无视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