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6日讯)全国商业罪案调查总监拿督斯里南利尤索夫指出,我国发生的投资诈骗案数量令人担忧,截至2月2日,全国已发生765起此类案件,总损失逾1亿2560万令吉,占所有商业罪案的14.8%。
南利尤索夫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投资诈骗案频发的原因,其中一大问题是大量注册公司涌现,并以“股权”、“交易商”、“金融”、“资本”等金融术语命名,以此迷惑不熟悉投资的民众。
ADVERTISEMENT
他指出,目前公司注册程序过于宽松,导致许多空壳公司被用于诈骗活动。
大马公司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注册的企业和公司数量分别超过920万和154万,但仍在运营的企业和公司仅占17.8%和43.5%。
南利尤索夫指出,商业罪案调查部已在semakmule网站上列出了981家涉嫌参与投资诈骗的公司和企业,其中甚至有一家公司的董事竟然是一名21岁的学生。
他建议,大马公司委员会应收紧公司注册程序,避免空壳公司被利用进行诈骗。
“同时,国家银行也应加强对公司和企业银行账户的开设审核,例如,对名称包含金融术语的公司,应要求其提交国家银行的存款许可文件、商业证明和证券监督委员会发出的执照证明等。”
钱骡账户泛滥致诈骗案频发
他还指出,钱骡账户泛滥也是投资诈骗案频发的重要因素。
2023年至2025年1月31日,记录在案的钱骡账户数量分别为4万6048、5万零29和6567个。
其中,在联昌国际银行和马来亚银行开设的钱骡账户数量最多,均超过2万5000个。
此外,出现了利用在保安、制造、清洁等行业工作的外籍劳工的身份注册钱骡账户的趋势,警方于近期已发现22个此类账户。
他警告任何银行账户持有人,切勿将账户借给他人使用,否则将触犯法律,面临最高100万令吉罚款或最高7年监禁,或两者兼施。
为了构建更有效的预防机制,南利尤索夫建议将国家银行和银行机构合作推出的全国打击诈骗网站(NFP)的数据整合到商业罪案调查部运营的Semakmule网站中,并加强与国家反诈骗应对中心(NSRC)的数据共享,以提高预防商业犯罪的能力。
他表示,有关部门将在近期就此展开讨论和会议。
“如果公司注册和银行账户开设流程能够得到有效管控,投资诈骗案件数量将会显著下降。否则,此类案件只会持续增加,加重警方的办案负担。”
![close](/public/images/galleryclose.png)
![zoom](/public/images/galleryzoom2.png)
![image](/public/images/foursquare.png)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百格视频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