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过几周就是农历新年,大马华族同胞除了遵循一般传统的庆祝方式之外,还有一项有别于中港台等地区华人的“习俗”──听新年歌。“听新年歌”已成为大马华裔欢庆新年的一种特色,少了充满喜庆气氛的新年歌,感觉就不像是“过新年”,而推出贺岁专辑,也成为大马华人独有的文化;选购新年专辑,更是消费者必备的“年货”之一。
传统中国新年贺岁歌,最初是在四、五十年代开始唱起,经典如《恭喜恭喜》、《春风吻上我的脸》、《拜年》、《大地回春》、《春之晨》、《迎春花》等,正是那个时代传唱下来经典金曲。
而大马人最初接触的新年歌,正是四五十年代的巨星,例如:姚莉、周璇、葛兰、静婷、吴莺音、张露、白光等人所灌唱,那是乐队伴奏、曲风单调,以悠扬歌声取胜的传统新年歌,至今已成为历史中最老、最不朽的贺岁歌曲了。
已撤出亚洲市场的EMI(百代)唱片,于2003年曾修饰再版,在本地市场出版过一张《中国新年歌曲名典》的双CD珍藏版。这些昔日的第一代传统贺岁创作歌曲,是经过丰富的编曲音乐改编的版本,然后一代跟着一代传唱下来,经过岁月的洗礼后,成为百听不厌的长青贺岁歌曲。
拥有超过20年填写新年歌词经验的媒体音乐人依尔指出,那个年代的新年歌不论是填词谱曲,都是以比较传统、单纯、干净的手法去呈现,不像现在的新年歌,加入了很多音乐效果、电子乐大行其道等。
依尔表示:“早期的新年歌,你不会听到有大锣大鼓、咚咚锵的编曲,当然也没有霹雳叭啦的鞭炮声,当时主要强调词意简单、朗朗上口即可,不过,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能打动人心,也因为这样,这些传统最古早的新年歌,至今还是最受欢迎,大家最爱听的新年歌。”
新年歌传承的意义
从原本是“八大巨星”之一、演唱过不少新年歌的邓智彰,近年却摇身一变,走入幕后担任贺岁专辑制作人,既能唱能作又能写,说到一首新年歌的意义,相信邓智彰的体会比任何人都来得深刻。
他说:“我从小听妈妈唱新年歌最多,那时她都最爱听和唱的就是四、五十年代的版本,所以我自小便耳濡目染,也变得很喜欢听新年歌,我觉得这是大马人一项很值得保留的传统,其意义就像一种传承的精神,小时候我听妈妈唱;到了这一代我就教自己的小孩唱,新年歌对我来说某种程度上包涵了传承的意义及讯息在里头。“邓智彰今年在《My Astro牛转乾坤庆团圆》群星贺岁专辑里,所写的主打歌《庆祝》就把那份传承的精神写进歌曲里,希望这首歌带给人“一家团聚“的感受,在新年佳节里,借着新年歌能唤醒在外的游子,回到家中跟亲人们一起欢度佳节。
他说:“在我个人理念,新年歌没有所谓的好听或不好听,因为我们听的是一种‘记忆’和一份味道,像我小时候听的只是音乐很简单的新年歌,现在回想起来却认为很经典、很有意思;而现代新派的新年歌,可听度也一样不差,同样很有感觉,可能我们的下一代将来也一样会认为很经典,就看听新年歌的文化,是不是能让它一直这样传承下去。”
贺岁专辑的演变
追溯新年贺岁专辑的演变趋势,大约可分为几个阶段。
四五十年代有中国、香港、台湾歌手灌唱的经典新年歌曲陪伴大家度过漫长的岁月。到了七、八十年代,唱片公司看准贺岁歌曲在本地市场大有可为,于是开始刻意经营。
最初本地歌手是翻唱第一代贺岁经典歌为主,后来本地唱片公司开始投入加插本地音乐人的作品,例如:李俊雄、丁冬、田鸣、谢木及家飞等,交出少量本地贺岁歌创作。而此时,大联、丽风、东尼等唱片公司,则炮制了以“说说唱唱”方式呈现的新年歌曲,犹如一出话剧般,用聊天讲话或是一则笑话,跟歌迷朋友们拜年。
到了七八十年代,一些台湾歌手也“流行”唱新年歌,其中不乏“大牌巨星”,例如刘文正、费玉清、凤飞飞、潘安邦、恬妞、甄秀珍、银霞、郑吟秋、余天、罗时丰、韩宝仪、林淑容、千百惠、李茂山等等。连已故的邓丽君当年亦曾演绎新年歌向歌迷拜年。
那个年代的贺岁歌曲是以黑胶唱片、闸式及卡带方式出版,而当年市场上翻版较少,所以贺岁专辑在那个年代创下了不俗的销量,从此,听新年歌成了马来西亚华人新年独有的文化与特色;贺岁专辑也在大马国土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80年代后期,许多本地歌手崛起,并搭上唱新年歌推出贺岁专辑的列车,持续到90年代中期,新年歌市场一直是唱片公司一年一度“发新年财”的好时机,除了华语贺岁专辑,本地唱片公司也开发了少量福建及广东贺岁专辑的市场,尤其是福建新年歌可说是大马华人的特色之一,在北马及南马一带有很不错的销量,而一张新年专辑单只是在大马市场,动辙便可卖过三四十万张销量,是贺岁专辑的全盛时期,走过一段光辉的岁月。
盗版猖獗市场萎缩
到了90年代末期、踏入2000年开始,虽然贺岁专辑一卖数十万张的好景不再,但一些唱片公司还是很舍得花大钱投资制作,并且拉大队人马远赴中国取景拍摄MV,务求做到听觉与视觉双重享受。不过,随着CD、VCD及DVD的普及化,也因而让盗版日愈猖獗;加上科技的发达,消费人知道如何利用电脑下载音乐,重重地打击正版唱片市场,导致唱片业越来越艰辛,连带贺岁专辑的销量也开始走下坡,市场逐渐萎缩。
尤其是近这一、两年,贺岁专辑从最辉煌时期一年可推出高达40多张,令市场创下饱和颠峰;之后因销量欠佳,唱片公司逐年减少生产量,到了今年(2009年贺岁专辑)只剩下大约17张,包括全新制作及精选辑等。而过往每年必定拉队到中国拍摄MV的八大巨星,更是“停下脚步”不再推出全新贺岁专辑,反而是集结10年受市场欢迎的歌曲,以精选辑方式跟大家见面。
有句话说“年年难过年年过”,这正应了做唱片业者的心声,尤其是每年一度的贺岁专辑,虽说销量已下滑,但若是有一些新卖点或是开发新元素,或许还能另辟一个“春天”。在本地唱片公司的眼中,贺岁专辑的市场犹如一块大蛋糕,每家唱片公司各施各法,就看谁家的刀比较锋利切得比较大块,若是想切得大块,那就要下重本,制作一张既有水准又受市场欢迎的新年唱片。
可是话说回头,受市场欢迎也等于助长盗版商,现在的消费者,并不特别讲究品质,宁可花小钱买娱乐,加上全球经济不景、市道欠佳,很多人的做法是“能省则省”,尤其是一年才看一次的新年MV,若是想看画面(VCD或DVD)就买盗版;想听歌(CD)的则自行从电脑网络下载,如此一来,还有谁来支持正版唱片呢?面对物价上涨,但销量却每况愈下,试问还有哪家唱片公司敢继续投资出贺岁专辑?眼看许多唱片公司开始望而却步,未来我们还会有“新”年贺岁专辑听吗?这些问题确实发人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