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认识“homeschooling”这个在纽西兰等国十分普遍流行的教育概念时,我还单身。如今大儿子已经5岁,小女儿也已经3岁,都上幼儿园,距离上小学的日子也愈来愈近。
愈靠近我就愈忧心,学校,尤其是华小,是一个体制高于一切的地方,讲的是纪律,讲的是绩效,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几乎被课程大纲、考试、成绩和大班制压得完全消失了;在讲求“统一模式”和“一个答案”的学校教育里,孩子们的创意也似乎很有被扼杀的可能,能不忧心吗?
要找一个尊重孩子个体差异性的学习地方是何其困难?私立学校学费高文化也不同,政府小学没有母语学习环境,华小又因僵化而被捆绑。自然而然就想起homeschooling。
恰好有位好友也常思考“送孩子去华校”的问题。打从她的大女儿上华小那一天起,她就一直在为“做功课”这件事烦恼,看女儿做到午夜11点仍未就寝,一边陪一边发短讯给我,一则短讯有10个问号。而小儿子学习能力超越同龄小孩,6岁就问“什么是H2O?”不只能精准画出世界各国地图,同时音乐敏感度很高,往往只听一遍便能坐在钢琴前弹奏出完整的曲子。
他的幼儿园园长提了不只一次:“How good if I can home school him?”(要是能把他留下来在家自学多好?)小男孩上华小,数天后就回家说:“妈妈我不要去学校。”好友好言相劝:“不是有你喜欢的科学吗?”他纳闷摇头:“妈妈,那不是科学课。科学课不是抄黑板的。”
于是我们说好一起报名参加一个在家自学团体的聚餐会。认识到原来马来西亚的在家自学家庭着实不少,而且这些孩子也很独立优秀,多才多艺。
愿意付出的父母
一名在家教导3个分别是12岁、11岁和4岁的母亲在分享时说:“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不害怕‘做自己’,他们知道不需要为了得到他人的欢心而去做某件事,也不必因为被规定‘必须做’而做,他们之所以做,是因为他们‘想做’、‘希望做’,在学习上,这是更大的推动力!
“学校有时就是一个‘工厂’,依据生产系统,注重的是生产效率(功课)和生产绩效(成绩),学生并没有被鼓励要与众不同!
“我深切相信,home school给了孩子们更广大的智力与体格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全方位的人。”她还提醒所有在家自学者,要勇于面对外来的压力和眼光,同时不要忽略马来文,毕竟它是我们的国语!
晚宴结束后,我深切感受到,这些勇敢的父母,为了追求下一代更阔宽的成长空间,毅然选了一条有别于传统的路。尤其是双薪家庭,要决定把孩子留在家里,其中一方停职自己教,是不容易的。
第一、在周围的支援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要非常坚持。第二、教育不是一天便能验收成果的,必须坚持走下去才会看到成绩。他们都是愿意付出、为孩子追求更好教育的家长。
话倒说回头,也许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homeschooling,也不是每个家长适合homeschooling,更重要的只是,多认识这个概念,多了解这些家庭和孩子,为何要选择在家自学,再把这种认知,用来补足学校教育的缺失,调整教育方法,提升教育理念,就能够更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