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5/09/2009
老街古厝:唐人坡首座两层楼建筑物.谢氏甲必丹府变老屋
作者: admin

吉兰丹州首府哥打峇鲁建立之前的50年,唐人坡就已经存在,这个算法是以1790年镇兴宫(妈祖庙)建庙之年为标准,迄今遥遥218年矣。

有朋自远方来,将友人载到唐人坡和月光海滩路走一趟,沿途椰影婆娑,老气的峇迪店和蒸气袅袅的玉蜀黍档口,激不起买气。听说月光海滩被海蚀百般蹂躏,早已洗尽铅华,调头又回到妈祖庙上香去。

然而没有人,对曾经风光一时的谢氏甲必丹府,多加留意,尽管它矗立在大路旁。

第一任甲必丹谢清辉

马大中文系硕士刘香伦将毕业论文交托出版社出书,令《吉兰丹唐人坡甲必丹》一书引起瞩目,为谢氏甲必丹故居昔年风采“寻幽踏古”而来的学者,却莽莽撞撞、蒙尘擦垢的走入一片朽木败瓦中,无不扼腕嗟叹,一一寻思要如何拯救这一座曾经拥有辉煌历史的老宅院。

谢氏第一任甲必丹谢清辉(1874-1908年)原籍福建漳洲海澄县。其父亲谢文龙(1850-1888年)生于槟城,因为生意上的关系而搬迁到唐人坡居住,并迎娶甲必丹黄宰的幼女黄脉蛋为妻,育有一子谢清辉。

1894年,谢清辉受委为甲必丹的时候正值20年的青年,他名声赫赫,拥有雄厚财势,是当地一大闻人。

甲必丹府落成最风光

谢清辉最风光的时刻应该是谢氏甲必丹府落成志庆之时。这座当年气势磅礴的建筑物扩建自谢文隆与黄脉蛋在1888年建立的家居。原本一层的建筑物改建成两层,是唐人坡首座两层楼建筑物。

吉兰丹华人历史及文化协会筹委会主席黄崇锐(78岁)及夫人谭丽屏(73岁),多年来收集丹州华人史料,对谢氏甲必丹故居日渐衰老深感担忧。

他们说,谢清辉在位14年(1894-1908年)。他有2名儿子谢荣宗及谢荣廷,谢荣宗后来成为谢氏第二任甲必丹,在位40年,从1908至1948年逝世为止。

“我们所了解的是,这座故居的产业拥有权分成3份,分别是谢荣宗的2名儿子谢丕烈及谢丕耀各一份,以及其侄儿谢丕益及谢丕添共享一份。”

出租经营泰式餐馆

谢氏甲必丹故居最后后的屋主是谢丕添,谢氏曾经在宅院设练功场(据了解是五祖拳),后来他搬迁出去,将伯伯谢清辉的故居租给人家经营泰式餐馆至今。

在黄崇锐的印象中,政府几个单位,曾经有意修复甲必丹府,不过,都是纸上谈兵,加上谢荣宗的儿子及侄儿对如何处置故居有各自的想法,老屋未来的命运如何,有待谢府的几个家庭去商榷。

“必须将它列为受保护的历史建筑物,不过,它空有一页页的历史价值,至今却没有官方的地位。政府也不曾立个牌子,注明这间是甲必丹故居。”

旅游宣传石牌错误百出
颜珠篱写成“颜朱立”

大马旅游部在唐人坡建立的旅游宣传石牌里介绍唐人坡时,文字内容错误百出,吉兰丹华人历史及文化协会筹委会矢言要纠正错误,以免贻笑大方。

这座石牌建在镇兴宫牌楼左侧,有华、巫、英、泰4语注解,马路斜对面就是谢氏甲必丹故居。

黄崇锐说,最离谱的是,谢清辉之前的颜氏第一任甲必丹颜珠篱(1798-1843年),竟然被旅游部写成“颜朱立”;谢清辉的外公即黄氏第一任甲必丹黄宰,也误植为“黄财”。

他气愤的说,这种不该犯上的谬误,显示有关当局对审核史料的马虎态度,不然,就是“问错对象”。

“当下之计,就是向当局反映他们的失误,马上更改内容,否则,游客把误错的历史当真,可不是说笑的!”

英殖民势力入侵大马前
甲必丹制度已存在

从中国移居马来亚的华人,归属于两种包含政治体系的制度,其一就是受公开承认的甲必丹制度。中国史上曾推行“外人甲必丹”(蕃长)制度,但在马来亚第一位被殖民政府(葡萄牙)委任的是郑启基,又名郑芳扬。荷兰时代为李君常(原名李为经)。

一些著作认为,郑启基是马来亚最古寺庙青云亭的创建人。不过,也有学者又认为,郑启基于1632年在漳州出生,并在1677年荷兰时代,被委为甲必丹。

可以肯定的是,在英殖民势力侵入之前,华人甲必丹制度已在马来亚存在。

早期为家长式统治

从历史事件显示,早期华人甲必丹是一种家长式的统治,与清朝有着一定的联系。他们在马来亚的华人社会,维持着封建式的地位。基本上,政治思想是倾向中国的帝王制度,最突出的例子是槟城的第一任华人甲必丹辜礼欢,在1790年被莱特委任。

在吉兰丹,至今能追溯的华人甲必丹都住在唐人坡上区和下区,上区有颜氏第一任至第四任甲必丹,分别是颜珠篱、颜秋泰、颜绍纭及颜绍纷三代人;下区就有黄宰及其子黄柳枞,还有谢清辉及其子谢荣宗。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