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1/10/2010
文化工作应互相鼓励─兼回应杨邦尼〈华人文化节.文化大杂烩〉
作者: admin

华社成立各类型的文物馆、纪念馆,这是维护与保存华人文化资产的热诚义举。惟,建馆不易,要永续经营更难,华社民间组织和各地文物馆负责人诚有必要举行更多的互动交流。

8月21日,新山中华公会辖下的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与南方学院联办“文物馆经营管理研讨会”。这项活动是由马来西亚20年行动方略委员会主催,亦是本届全国华人文化节(新山区)的重点系列活动。举办的宗旨在于分享经营管理文物馆的经验及专业知识。

我们邀请台湾历史资源经理学会秘书长丘如华,以及前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现任国家纺织品博物馆馆长郑秀梅(Janet Tee Siew Mooi)各以中英语文举行两场主题演讲,并邀请国内民间文物馆的负责人和推动者: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名誉馆长林源福、槟城韩江学院华人文化馆馆长叶耿瑾及隆雪华堂执行长陈亚才以经验分享的方式,各自汇报彼等的实务经验和观察。下午时段,联办单位还分组带领与会者参观新山大皇宫博物馆和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最后,集合于新山海南会馆,由陈亚才和陈再藩负责总结。

博物馆虽具有“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功能,但民间文物馆若要兼顾上述4种功能,必须要有政府的财力和人力大力支援,否则很难尽善尽美。华社设立文物馆的定位必须明确,所谓“大有大做,小有小做”,这是一种分工。

丘如华在研讨会上指出,大马华社民间文物馆应是“教育”摆第一。她举日本博物馆学者伊藤寿朗提出的“第三世代”观点,认为博物馆经过“保存型博物馆”、“公开型博物馆”及“参与型博物馆”3个发展阶段。跨入第三阶段的博物馆,强调的是社区民众的参与,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以英语发言的郑秀梅馆长也在研讨会上提及,马来西亚国际回教大学等本地大学有开办博物馆学文凭课程,鼓励华裔子弟多多报读。而且民间团体可以和官方机构结合,政府可提供古迹维护的训练和各项辅助资源。官方博物馆也可借出文物给其他博物馆或学术机构作展出及研究用途。此次邀得郑馆长前来主讲,诚是民间华社与官方搭桥的机缘,让华社民众进一步了解与官方合作的可能管道。

当然,民间工作更需要相互鼓励和支持。华社民间文物馆的成立和经营,不能单靠热情或悲情。主办文物馆经营管理研讨会是期待集思广益,探讨如何永续经营文物馆。

是场研讨会没有剪彩、没有鸣锣。原本以为此乃一项(因实务专业而)“冷门”的研讨会,惟经各造努力运作,华社首办的文物馆经营管理研讨会获得近两百人参与(报名者不少还是来自各地的“外坡人”),远远超过了联办单位的保守预期人数,而且绝大部分参与者都是全程参与。如此赤诚反应,真是出乎意料之外。趁此热度,第27届全国华人文化节(新山区)工委会议决,赶在11月6日本届文化节闭幕典礼前,将是次研讨会及其相关文章汇集成册,当作本届文化节的献礼,并可资文物馆工作者参考之用。

正当努力校对、编辑本书之际,阅杨邦尼〈华人文化节、文化大杂烩〉,顿是难受。批评固然是一种评论方式,但对邦尼文章的观感,不是赞同与否的问题,而是感叹于邦尼在没有深入了解和参与文化节活动的情况下,就嘲讽本届华人文化节所有活动(包括文物馆经营管理研讨会)都只是一种满足“视觉”和“听觉”的“表演文化”、“文化表演”。这样草率的“概说”,未免过于“为写而写”了。对邦尼,还是那句老话:“讷于言而敏于行”吧!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