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3/01/2011
开拓多元价值思考
作者: admin

我在思大任教第二年,接到了母校中原大学景观建筑系喻肇青教授的电话,请我帮忙接待一批景观建筑系四年级的学生来马海外研习,为期两个月。海外研习是景观建筑系四年级的必修课,课程内容很简单,就是要学生出国体验不同的自然文化地景,当然还有人文艺术。这样的课程对拓展学生的国际观有很大帮助,为了方便照顾学生及加强国际学术联系,景观系选定了4个国家的几所大学,包括美国柏克莱加州分校、华盛顿大学、中国天津大学及马来西亚的UCSI大学,另外,欧洲组则以几个国家的城市为学习对象。

换句话说,该系学生到了四年级便要集体出国两个月,把教室从校园移到国外,这样的课程可说是创举,据知在此之前,尚未有大学科系敢把海外研习列为必修课,当中最大的顾虑是学生是否能在4年内存到足够的经费,以便让他们安心出国两个月。想当然的,在推展这课程时,该系的确遭到一些阻挠,部份家长抱怨让孩子上大学已经付出不少学费,临毕业之际又要再花上一笔钱让他们上海外研习课,这对一些中下收入家庭确实是不小的负担。另外,也有一些家长置疑系上是否有能力照顾学生的安全,毕竟让一班60人左右的学生集体出国两个月,是不小的负担。

这些阻碍最终是怎么摆平了,过程我不是非常清楚,但从一些学生的口中听到,原来是系上一些老师自愿帮忙学生解决经济的问题,包括借钱给学生,还有老师为了鼓励学生观察学习,自费买了不少台单眼相机送给学生!这无非说明了,这些老师为了让这个课程成功,连自己的教书老本都奉献出来了。

到目前为止,海外研习已来到第四届,而马来西亚组的同学也累积了37人,曾经来过马来西亚的学长姊回到台湾之后,将这里的生活经验传承给下一届,人数渐渐多了起来后,也开始组成了所谓的中原景观大马帮。

两个月的时间内,除了在思大建筑系交流学术,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全马各地走跑。开始时只是参观,例如到世界文化遗产地如马六甲及槟城乔治市,还有太平、甲板、怡保、巴生、东海岸的瓜拉登嘉楼、国家公园等地;而刚送走的第四届同学,甚至参与了半山芭社区艺术计划,也在双溪毛糯麻疯病院住了一个星期。另外,在行程结束之前,我腾出10天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安排想要参观的地点与行程。最后大家讨论的结果,分别往东海岸、柔佛及新加坡,还有砂拉越的布拉加(Belaga),10天之后大家一同前往古晋会合,并在住宿的地方分享大家在不同行程里的收获。

这种让学生走出课室外,到城市、森林、部落等地域亲身体验,吸收及领悟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同时也打开了视野,放下那些自以为是的习气。这种教育不仅是在培养知识及匠艺,更多时候是让一个人了解如何为人。

最近在批阅这些同学的心得报告,原来计划是要制作成一本图文书,然而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决定开放让同学自己选择他们喜爱的表达方式,来呈现他们的学习心得。有人以传统报告的方式表达,也有以书本排版的形式呈现,甚至有同学自制了影片上传到Youtube。在阅读/观赏这些心得报告时,发现到同学在思考上面的进步,以及真诚表达他们在马来西亚两个月期间的感受,让我有满满的感动。

摘录一位同学对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观察,关于那些不完美的魅力,实在该让更多人懂得欣赏::(开始的时候)在海外研习的这一堂课,真正想学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对于景观专业科目的视野扩大,想说看到一些特别的然后反观自己周遭环境的设计。参观了两个渊源颇深的国家,比较了新加坡各马来西亚。新加坡是一个完美到找不到一点错误的国家,就像一本很棒的教科书,做到每件像是很对的事,却不尽然是一本会让人流连忘返的书。相反的马来西亚,也许可以在其中发现很多矛盾,但也因为这样的不完美,让这个国家充满魅力。”

另一位同学在学习成果方面这样说:“行走这样多的地方,有了比较,才了解彼此差异,也更深一层了解自己,才能打开这世界的门,不再将自己局限在狭小框框中。这次的旅程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让我能以更诚实的角度去看待一切,没有先入为主的偏见,以更开放的心去感受,虚心接纳不同的事物,唯有倒空容器才能承接更多的事物!这趟旅程不论在专业上或是在人生经历上,对我而言是成长的第一步。”

这些深入的观察体会需要一定时间来蕴酿,也需要一定时间沉淀与反思。两个月的学习观察,从一开始的陌生与排斥,以即定(成长背景)的价值观来审视所有事物;一直到后期的接纳与认同,以及回馈反思,几乎可以从每一位同学的身上看到这样的心态转变。

身处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国度,这种开拓多元价值的思考训练,实该大大力的去推动才是。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