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为表彰蒋夫人宋美龄女士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美并肩抗日所作的不朽贡献,特在1995年7月间于国会山庄上举行酒会,向她致敬。最近我辗转从友人哪里读到相关记载的文字,脑海中盘旋不去的思念却是:这是历史的落幕,一个时代的结束。
历史的落幕:使我想起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在美国政学界喧腾一时的历史终结辩论。历史终结(The End Of History)是美籍日裔学者福山1989年所写的一篇著名文章(后结集成书),探讨共产主义之没落后,历史迈向自由,民主挡不住的潮流。福山是美国思想界保守重镇布鲁姆教授的大弟子,布鲁姆着有《美国心灵的封闭》(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一书,是80年代后期风行一时引人发思的知识性巨著。由此我则藉历史终结看蒋夫人毕生伴随一位几乎不知西方民主为何物却誓死反共的丈夫,而最后终于见到国民政府退守台湾的划时代巨变。她所经历的历史悲剧,到此方告落幕。
一个时代的结束:这是西方国家对一个影响那个时代重要历史人物高度的赞誉。记得1975年蒋介石先生过世时,当时的美国总统福特发表悼词,说是蒋介石总统的逝世,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The end of an era)。可是当时蒋先生一生功业中不可或缺的另一半仍然健在,那个时代并未全然结束。在蒋先生逝世20年后,美国国会再度举办以蒋夫人为主的荣典,这时夫人已是接近百龄的垂暮之年,她所代表的时代即将结束,走进历史,故使人有挥之不去的时代结束的失落感。
1949年国民政府撤守台湾,在那个危急存亡之秋,最具国际声望与中兴气象的文武高官就属吴国桢和孙立人。但是,这两位如日东升的军政界杰出人物,却像流星一样,疾然划过“美丽之岛”,骤然消失于“婆娑之洋”。这两位都曾经是蒋夫人的嫡系人马,也是促成中美联合抗日的幕后功臣,但夫人在晚年显然刻意回避这段少为人知的事迹。在“侯门深似海”的中国官场上,吴国桢与孙立人是典型的悲剧人物,也是真正为时代而殉葬的孤臣孽子。国民政府在风雨摇摆的孤岛上整军经武,同时,高层党政军大员也迫不及待地展开新一回合的权力大对决。在一系列的政治整肃中,吴国桢首先出局,乘桴浮于海,终老异乡,而孙立人被释兵权,幽居台中33载。
国民政府能在台湾稳住阵脚,吴国桢功不可没。1949至1953年吴国桢主持台湾省政期间,大力推动地方自治、重用台籍菁英,可说是推动台湾本土化运动的先驱。吴过去在大陆虽迭获蒋介石重用,但他临危受命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却使他璀璨的政治生涯埋藏了两大危机:第一,蒋介石任命其出长省府,完全是受到美国的压力,美方要求蒋撤换陈诚而代之以具有民主形象的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吴国桢,亟待美国支持的民族主义者蒋介石,不得不含辱听任美国干预内政与高层人事布局,而使蒋始终耿耿于怀;第二,有强烈政治企图心的吴国桢与另一同样深怀政治野心的蒋经国,遂在时代的风云际会中注定会走向对抗之路,并注定吴绝非蒋经国对手。
我从《自由中国名人传》中追慕是位50年代初期台湾政界的“智者”(Wise man),内心颇有感触。蒋介石与夫人迁台之初,深知其能用的人已不多。“文官爱钱、武官怕死”的重症,促成大陆的变色和国民党的全面崩溃。蒋夫人也知道,在亟需美援之际,亲美派的吴国桢和孙立人是她手中的两张王牌。但吴国桢向往西方民主政治和推行地方自治的施政之道,在欠缺民主素养的蒋氏父子眼中,简直太不切实际了。
吴国桢被蒋经国斗垮后,被迫自我放逐后两年,发生孙立人事件。吴、孙的由盛而遽衰,第一个关键是1950年6月爆发的韩战;第二个关键则是1954年12月在华盛顿签字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韩战初起,改变了美国在东北亚的战略部署,台湾被列入美国防卫半径中的一环,第七舰队开始巡弋台湾海峡,美国军经援助大量涌至台湾。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生效,一方面束缚了台湾对大陆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等于放弃反攻大陆)一方面也使台湾首次有安全感,从而奠定了日后台湾经济繁荣之基。在这两个先决条件下,蒋氏父子决定罢黜“不合作”、“不听话”的吴、孙二人。
每一个时代总有一批先知式的人物遭殃,也有一群道德上的勇者倒楣。吴、孙二人就是晦暗阴沉时代中的殉道者。一个进步的社会,不就是需要更多像吴国桢与孙立人这些殉道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