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小生在为马来文科陷入莫名焦虑时,梳邦新村华小一年级的覃志壕却完全没有问题,因为他在过去的3年里,就读雪州梳邦再也市议会(MPSJ)旗下的一所马来幼儿园,全校只有他一名华裔生。
他的马来文程度足以让母亲施秀兰(38岁)感到自豪:“我儿子说的马来语不只很马来腔,小小年纪还会baca doa,以及看简单的爪夷文,往往吓坏了陌生的友族朋友。在家里,他也会讲马来话,有些名词我们甚至要用马来话来教他,而他也会纠正我们。像水倒了,他会纠正你说:不是‘air jatuh’是‘air tumpah’。若不看样子,单凭他说的话,你真的会误以为那是生长在马来家庭的马来小孩!”这位开朗的母亲似乎以儿子的马来文程度为荣。
然而,不要以为施秀兰当初决定送4岁的儿子进入马来幼儿园,是有什么深谋远虑的刻意安排。那只是由于当时住家一带没有可以托育的幼儿园,只好考虑在公司附近找,结果找到了这一间。收费真的很便宜,从早上8时至傍晚6时,一个月收费250令吉,这在雪隆一带根本就不可能。学费便宜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当时才入伙3个月的幼儿园环境和设施都很新颖:“幼儿园范围很大,里头有图书馆、拼图室、游戏室、电脑室、独立玩具室、休息室,学习环境很舒服。”
把孩子送到一个全然陌生的马来语环境,初时她跟孩子的爸也不是没有挣扎过的:“我先生尤其担心语言问题,担心一句马来话都听不懂的儿子无法跟老师和同学沟通,难以适应。”但儿子的适应力本来就很强,再加上老师耐心的协助,这个沟通问题很快便解决了。
施秀兰身边的朋友一听到她把儿子送进马来幼儿园,脸上都会有一堆问号,跟就是一堆问题:你不怕他变马来人吗?不怕他受影响入教吗?不怕他没有竞争力吗?不怕他上华小时不能适应吗?甚至还会当面说你一定是纯粹贪学费便宜。
然而从小在巴刹协助父母亲经营糕点档口的施秀兰,根本不以为意。她常跟马来顾客交流,以国语沟通,只是她坦言对这项决定,一开始也不是没有动摇过,后来因为老家母亲的支持,她才确定自己的想法。当时母亲跟她说:“让孩子去读马来书没什么不好。”
她再想想,小孩都是善忘的,喜新厌旧的,等上了华小,他就会喜欢上新的环境,没什么好担心的。至于会不会“变马来人”,在她的认知里,民族性也是与生俱来的,不会轻易被改变的。“不只是对友族有进一步的认识,我在这个过程里,也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多学习一种语言是一个机会
结果,几年过去了,不久前甫上小一的儿子领成绩单,马来文就考了95分,就连原本让她担心的华文科学道德,科科表现都不错。“幼儿园的学习不需要花俏,打稳根基最重要。”她对自己所做的决定不曾感到后悔,二儿子跟小儿子也跟送进政府办的幼儿园PERMATA,对她而言,提早让孩子学马来文已经变成一种优势。
“环顾四周,不少孩子因为抗拒马来文,不肯读不愿读,结果只好从华小转学到全英语学习的私立学校。想想是很可惜的,我们身在马来西亚,能多学习一种语言是一个机会。马来文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难,我认为孩子们只要有机会多看多听多讲,肯定不成问题!”她认为“没有机会讲国语”是大多数华小生学习马来文的一大障碍。
她对幼儿园举办的大小活动都很支持,校方举办马六甲二日游,她也会举家参与,而他们往往是整个团体中唯一的华人家庭!跟马来同学出游不只是孩子多一个讲国语的好机会,也是家长们学习的好机会!
华小国语课程编写太难吗?对念马来幼儿园出身的覃家3兄弟而言,也许不成问题。若以他们的经验作为借镜,看来无论学习任何语言,语言环境是至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