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有关一些大专生在网上拍卖200令吉购书券和其他滥用书券的报导,而引起一些社会人士对大专生的负面看法和指责,笔者身为其中一名在籍大专生,认为有必要从个人的经历中指出一些事实,以证明并非所有大专生都是唯利是图、缺乏良好思维之辈。
笔者几年前在马大本科毕业,现为马大博士研究生,但因工作和家庭需要的关系而必须居住在南马笨珍。对于一名居住在外坡但得在首都修读博士课程的大专生来说,笔者虽然非常珍惜这样的书券,但笔者必须进一步思考这书券对本人有什么实际的帮助。因此笔者虽不否认可能会有一些书券遭到滥用,也不苟同这种作法,但是滥用书券并非这个课题的重点,因为更重要的问题是:这200令吉的书券到底对大多数有心正确使用的大专生能带来什么样的实际作用和帮助?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在学术研究上,所有学术的参考书价格都是非常昂贵的。到目前为止,笔者就花了超过1万令吉在购买这些书籍的费用上。相对于昂贵的参考书价格,200令吉书券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起不了太大的实际作用。并且,很多这些学术性的书本都必须在网络书店上购买,而书券根本无法在网络订购上派上用场。
笔者住在笨珍,最靠近的城市是新山。但是最大的难处是这些地方都非常缺乏学术方面的参考书,颇有手握书券却无从使用之憾。长堤彼岸虽不乏可购之书,但书券在那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唯一的选择就是北上吉隆坡购书,但问题是如果本人特地在这3个月的期限内北上购书,那么,这200令吉只能当作是交通费。
很多时候,学术知识的来源不只是从学术方面的书本取得,也能从大学网上图书馆的学术资料库取得,所以我们不能断定说现代的大专生不买书就表示他们并不追求知识。众所周知,现在很多的知识都能在网络上取得,而书本已经不是唯一取得知识的途径。
在这么短的限定期限里要去使用书券是很仓促和不实际的。在做学术研究上,相信是有需要的时候才买书,不能只为了要用书券而去买书。假如,大专生真的为了买书而买书,这是不是又是另一个滥用书券的课题呢?
笔者并不置疑政府派发200令吉书券的诚意,而是尝试指出书券是否真能达到派发的目的。舆论又因某小部份大专生滥用书券一事而谴责大专生,更加乖离整个事件的关键问题所在。最后,希望大家在探讨这问题时,须从多角度讨论和审视,而非一味指责大学生都是唯利是图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