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4/04/2012
华小家长送孩子接受纯英语补习.单语教英语更易学?
作者: admin

华教团体和华团最近跟教育部举行圆桌会议,坚持要教育部把华小不具双语资格的国、英语教师调走。

他们希望华小的国、英语教师,都具有双语资格,以利小学生学习语文,避免学生因为听不懂而对英语和马来语一知半解。

不过,却有不少华小家长在周末或是假期时,把孩子送往纯英语环境的语文学校补习英语,目的便是让孩子在单语环境下,更容易掌握英语。

位于吉隆坡安邦路的英国文化协会,逢星期六和星期日,便可看到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学习英语,这些孩子,包括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五年级,说明了即使收费再昂贵,许多家长仍然非常重视孩子的英文程度。

与“双语教英语”原则有落差

为什么在华团一再强调必须以双语教学英语的同时,却有不少家长花钱把孩子送到纯英语沟通的环境里学英文?再说,大部份的孩子还是来自华小。

董总坚持的“以双语教英语”原则,是不是跟华人家长所追求的“学习纯正英文”的要求存落差?

华小,在本质上必须以华文为主要媒介语。但是,在教授其他语文时,究竟是单语或是双语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语文更有利?

家长:华小教师语文参差不齐
让孩子学“正统”英语

由英政府支持的英国文化协会自1984年在吉隆坡开办英语课程,课程采学期制,每个学期约十周,目前每个学期就有近2千500名学生。

每逢周末,英国文化协会更是门庭若市,放眼望去,有近80至90%的学生都是华裔。这也说明,很多城市的华裔家长,对子女的语文学习十分重视,而且不惜花费昂贵的学费,让子女学习正统的英文。

家长秀莲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把孩子送到英国文化协会上课。她认为,两个孩子就读华小,只有一科使用英文,加上家中也以华语沟通,她自己又不懂得教,所以希望孩子能在全英语的环境下学习英文,加强他们对语文的掌握能力。

每个星期天将3个孩子送到英国文化协会上英语班的黄月燕认为,华小注重的是孩子写与理解能力,这与周末的英语课有互补的作用。

而她送孩子上英语班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正统”的英语。她认为华小老师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讲的英语未必标准。

目前,她最小的孩子有明显进步,现在已很有自信地用英语表达。

戴老师:在家以华语沟通
英文节是唯一学习管道

家中以华语沟通的学生,若没有另找补习老师,学校的英文节便是他们学习英文的唯一管道,这是普遍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背景。因此,学校的英文教育素质是孩子未来能否掌握英语的关键。

两名孩子就读华小,本身在独中教英文的戴老师发现,孩子的英文教师,不一定是英文科系出身,他们对本身的英文没有信心,只能照本宣科。在讲方面,发音也未必标准。”

教师未教国际音标

她说,英文课本虽然有列出国际音标,但是教师并没有教孩子如何使用。

“学生在小学时期能学很多,就连生字的读音都是死记硬背,而不是根据音标学习的。因此学生上中学后,遇到要思考的问题,便不懂得回答,也不懂得如何学会读新的单字。”

另一方面,她认为,在小学时期使用双语虽然能帮助学生适应与理解另一种语言,并藉此打好基础;但是,其缺点是,学生会继续以华语的思考模式写英文和讲英语,导致语法错误。

全英语环境刺激学生进步

“若学生在低年级时打好基础,到了高年级就能掌握英文句子的架构,那么全英语环境将会刺激学生进步。

不过,对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只会继续听不懂、继续不了解英语。”

刚退休的小学英文教师苏女士也认同,全英语的环境可让高年级的小学生更快掌握英语。

但她承认,华小的英文节数太少,每个星期只有大约2小时半的时间。教师用双语教英文的确能教得快,而且能让学生更有兴趣。

她之前任教的华小中,就连巫裔教师也被迫自学华语向学生解释英文词义,因为学生完全对她所说的没兴趣,也听不明白。

反对高年级用双语教学

但是,她反对华小高年级也使用双语教学法,并认为这是一种“倒退”的教学方式。

“我们为什么要用华语教英语?”

她说,目前,华小具英文资格的教师不多,若他们也不懂得中文,便不能教低年级的英文课。

据她了解,她曾任教的学校找来教华文的教师替补英文教师的不足,这些教师平时连简单的英文沟通都有困难,语法也搞不清楚,如何为小学生打好基础?

“结果是,学生小学毕业以后,他们还是不能用英语表达,是因为他们平时太依赖母语教育了。”

梅拉妮:掌握说英语技巧
家长希望孩子更有自信

英国文化协会学生组经理梅拉妮在英国以外的地区教了9年英语;她说,家长对老师们的要求主要是希望孩子能掌握沟通技巧、流畅而有自信地说英语,同时能发音准确并精准地用英语表达意思。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并在课后了解孩子的优缺点。他们也希望孩子能在一个只有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

华小英文课太少

黄义光与刘秀琪夫妇第一天带女儿上英语班,他们对女儿的期望是能掌握英语,未来进入大学或到国外深造时,能够更快进入状况。

他们均认为,华小的英文课太少,程度也不够高,孩子若仅在校内上英语,则未来恐难跟得上别人的脚步。

王建钧与刘晓蓁夫妇也有同样的考量,他们认为华小的英文课是不足够。

王建钧说,孩子在幼儿园上的英文课程比起一年级的英文课深,而小学老师在教英语的技巧方面不强,加上孩子自上了华小后少讲英语,所以决定让他们来上英语班。

上华小后少讲英语

这对夫妇在教育孩子初期使用英语,但随着孩子进入华小后,他们的沟通语言自动地转成了华语。

此外,夫妇俩认为华小的大班制对语文教学也带来负面影响。刘晓蓁说,两个孩子在上幼儿园时非常活泼,求知欲很强,但在上小学后便开始变得不爱发问。

她认为,孩子班上有约50人,而英文课不是每天都有,每堂课的时间又短,若每个学生都发问,老师难完成课程进度。

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常被制止发问,也因此渐渐地不喜欢发问了。

加入政府考试纲要
小班制灵活学英语

英国文化协会营运经理尼尔强调,该协会采用小班制教学,如每班大约只有14至20人,并在高年级班的课程中加入了政府考试的一些纲要,让考生可以灵活地学习语文。

“我们注重的不仅是说、听的技巧,学生的批判思考、与其他同学间的沟通合作都涵盖在教程中。这与学校的情况不同,他们在学校大部份的时间都是独自完成作业或是独自解决问题,而我们的教学方式较着重的是他们如何在英语环境下加强社交技巧以及完成不同的任务。”

另外,戴老师所任教的独中也依据市面上全英语的语言中心模式,设立了英语实验室,让学生通过活动能更自信地表达。活动虽然增加了他们使用英语的机会,但学生的英语水平没有提升。

戴老师解释,在师资方面,该校自然不能与专业的全英语教学中心的老师比较。但课程效果不如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的基础太弱,而这种上课环境较注重表达而非文法或是运用新词,因此学生最后的在英文并没有实质的进步。但是,课程确实让学生对说英语更有自信了。

■结语

英文协:5至18岁学生年增10%

近几年,英国文化协会5至18岁的学生人数,平均每年增长约10%。

英国文化协会市场部主管刘雯美指出,这是整个非英语系的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亚的趋势,韩国、中国、香港、泰国等地都有类似的成长率。反之,中学毕业生衔接大学的课程则没有这种趋势。

这显示,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在中小学时期就开始向讲“标准英语”的外国人学习,而不是到临上大学时才恶补英语。

时至今日,大部份华文教育背景的毕业生,在职场上面对首要问题,仍是无法流利地以英语沟通。

虽然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强大,但英语仍是全球的主要沟通语言。

华小作为华裔子弟建立基础的重要堡垒,华团和有关当局是否应该进一步探讨,华裔子弟在语文学习方面面对怎样的障碍?同时也有必要回归教学专业角度来探讨,华小的英文,应该是用英文来教学,还是由母语来教学。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