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种,从一片荒芜野林,蜕变成一个欣欣向荣的城镇,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甜酸苦辣,现在的成果是老一辈人用无数的血汗劳力所换来。
今日的蒲种与廿、卅年前的面貌已完全不同,经过岁月的“自然整形”,如今已是名美貌智慧并重,且收入财务状况稳定的“中熟女”。
蒲种占地4千461公顷,其中30%为废矿地,80年代矿业没落后,廿个矿地积水成湖,如今大部份废矿湖已填土建屋,仅剩几个废矿湖至今尚未发展。
8英里称古仔.14英里才称蒲种
浦侨成紧守家园83年
现年83岁的浦侨成是名土生土长“老蒲种”,打从在广西村出世的那一刻,他就没离开过这块土地,数十年来紧紧的守护家园。
他叙说道,蒲种8英里被称为古仔,至于蒲种14英里才被称蒲种,殊不知后来为何整个地区都统称为蒲种。
“很多人不知道蒲种的正确的历史,再加上没人去记载、撰写和编辑历史,以致这个社区的历史逐渐被淡忘,并随着老一辈逐一逝世而被埋葬。”
二战期间民不聊生
40年代,浦侨成是古仔益智华小六年级生,毕业那年因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停学。
他形容日本占领3年8个月的时光可谓是“民不聊生”,直到日本投降后,生活才恢复平静。
50年代,浦侨成在矿场做铁船而赚取每日区区2令吉的工资,生活拮据;后期转行后,薪金只有150令吉,收入微薄;鉴于要养家活儿,他选择开农场,养猪养鸡过日子,家里的生活总算获得改善。
“以前大部份居民都是从事开采锡矿、割胶和务农,简单却非常务实。”
蒲种今时少见木屋
他认为,蒲种区在1976年和1981年发生的矿场土崩事件,让当时居住在矿场附近的居民都感到担心,但当时的资讯不发达,也没有对其他地区的村民构成影响。
“蒲种今时今日的面貌已截然不同,除了在甘旦和蒲种14英里能看见少数木屋外,其他地区都已发展和重建,呈现现代化的新面貌。”
任益智华小董事长22年
如果说浦侨成一生为蒲种益智华小和华文教育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相信蒲种的华社都会有同感。他在担任益智华小董事长一职长达22年,尽管年事已高,但他却退而不休,不遗余力地为益智华小付出。
开设五金店三十几年
谢连森见证断路惊魂
谢贸易板楼五金有限公司东主谢连森(51岁)小时候住在旧巴生路,后期与家人迁至蒲种居住后,在拉央拉央1路与家人一起合开五金店三十几年,是其中一名见证蒲种11英里断路的人。
他说,蒲种以前是锡矿胶园,仅有少数的房子,但是90年代屋业开始发展,但却没有规划和处理排水,每当下雨时大量的雨水就会从高处流下,原本介于蒲种市中心和IOI广场是干枯的矿场,后来却因大量的水流入,积水成湖。
路段突下陷形成大峡谷
“1993年12月20日傍晚的一场大雨,大量的雨水冲下,位于我们店铺的前方的路段突然下陷,形成一个大峡谷,情况非常骇人。”
他坦言,据悉,当时是因为泥土流失导致,后来情况又再恶化。更甚的是,隔天又再发生水灾,居民苦不堪言。
“那段期间,从蒲种来往加影与八打灵再也之间的交通都被中断,当局费时1年才抢修,居民只能从沙登和梳邦再也绕道而行,非常不方便,直到后来兴建军用桥暂代通车后,两方的居民才重新有联系。”
他坦言,蒲种区内传来土崩的问题让很多人感到担心不已,不过此事件对蒲种没有带来太大的影响。
蒲种成就让人大跌眼镜
“蒲种在短短20年脱胎换骨,蜕变成一个全新的面貌。
相信许多人都和我一样,对于蒲种今日的成就都有‘大跌眼镜’看走眼的感觉。
城市化和人口剧增带来和许多的后遗,其中以交通问题和华小不足问题最为严重。
随着旧蒲种提升和白蒲大道通车后,谢连森位于大道旁的五金店每日就看着交通拥挤的情况,让他不禁问“何时才能不再塞”。
蒲种大事件
1993年12月20日 2小时的大雨导致山洪咆哮,冲断蒲种11英哩一条通往友谊石厂的路段,形成一个深达100尺,宽200尺的深谷,情况骇人,也造成往来方向的交通中断,并在1994年12月4日以军用桥暂代通车后,才解决有关问题。 2005年4月14日 白蒲大道第22.2公里处,位于蒲种市中心旁的大道路肩发生路陷,范围达至150尺,导致大道被关闭。 |
【延伸阅读】
蒲种.转型摩登商区(上)
蒲种湖泊“鳄”名远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