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7/11/2013
中国.医学生毕业困境
作者: admin

(中国)“现在社会上对医生的偏见越来越严重,这种强烈的不信任让我非常沮丧,甚至开始怀疑当初学医的决定。”王军说,接连曝光的病患冲突惨剧也令他震惊。

王军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从医之路。他说,可能会去国外当医生,“虽然国外的竞争压力也很大,但整体从医环境或许会让人感到安心。”

工作压力与收入不对等,因不被信任而持续降低的职业认同感,令人忧心的从业环境等诸多因素,使许多医科毕业生不得不权衡坚持或放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医改政策专家李玲说,中国每年培养的医学专业毕业生人数超过60万,最终选择做临床医生的约有20%。

李玲说,全国各地调研发现,这个现象已持续多年,而且愈加严重。“80%的医科毕业生没有穿上白大褂,昂贵的培养成本有可能被浪费”。

从医两年的刘艳华是解放军第89医院的一名医生。她说,当时班里55人中,做临床医生的仅5人。其余大部份选择继续深造,做学术研究。还有一部份去了医药公司或转到其他行业。

在李玲看来,医学人才的大量流失与从医环境不好有直接关系。“选择医生作为终生职业的人,多少有着悬壶济世的理想情结。一些人不认同医院过于看重创收的做法,选择离开这个行业。”

剑拔弩张的医患关系也使很多医学毕业生放弃了从医之路。近年来,中国发生的医患冲突从过去的打骂、医闹、上访,发展到伤医、杀医等严重暴力行为。统计显示,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

台州医疗界知名博主“医疗圈那点事”梳理了从2012年2月到今年9月医生被袭事件,在34起事件中,有五人遇害,其他人不同程度受伤甚至致残。

长期的工作压力和收入不对等也是医科毕业生选择转行的原因。肖锦怡今年7月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工作。她说,遇到病人多的时候,连续工作超过24小时是常事,比身体疲惫更严重的是精神压力,“你得时刻绷着一根弦,生怕出了岔子耽误病人”。

肖锦怡说,像她这样刚毕业的,月薪不到五千元人民币。“近几年,医院离职的越来越多,工作太辛苦,发展前景也有限”。李玲说,自1998年高校扩招,医学专业招收人数也翻了一番。“招生规模盲目扩大,已造成供大于求。同时,医学教育品质受到影响,医生整体水准下降,这也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