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峇株巴辖的宫庙民俗外,坟墓也是我此行的重点调查项目。在当地华仁中学沈志坚老师及友人赵友福先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先到当地闻人林份的坟墓去观察。
林份原名仕份,字锡恩,原籍思明(福建厦门),他乃峇株巴辖的开辟功臣之一,也是中国国民党之要员,曾获柔佛苏丹封赐“拿督”之衔。其墓占地大,乃他与3位夫人同圹之穴(但不一定3位夫人都葬在这里),整个坟墓具有浓郁的国民党色彩,曲手也很特别,不是一般所见的福建坟墓曲手的立柱雕刻,而是有点类似广府“内抱”式的曲手,但又不尽相同,第一及二曲手内抱,第三曲手则是敞开式了。
华山亭是峇株巴辖最老的冢山,这里有清朝光绪、宣统年间的古墓,许多古墓没人祭拜,一片荒凉,觉得应该整理美化一番。古墓造型多为简单式,显见出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在这里发现一个“清无主”之墓,即洪门会党徒不认清朝之主(皇帝),所以清字上面的“主”不写,成为“㳉”。
墓主为陈姓男子,原籍福建同安。研究华人在峇株巴辖的历史,华山亭的古墓调查是不可缺少的,这次只是简单调查,以后有机会还会走一趟。
隔邻的印度冢山,是印裔同胞葬身之处。一些坟墓造型接近华人式,他们也有扫墓祭祀之俗,现场留下许多祭品食物,有些采用华人的香及香炉。不过最大的迥异是他们提供给先人的衣服,是真正之实物,而非我们的纸制品,所以墓上可见男女传统或时髦服装,就将这些衣物永远摆在墓上或缠绕在墓柱上,直到腐化为止。
在福建公冢遇见红毛人
再到福建公冢,这里有一些杂物堆积如山,显得杂乱碍眼。一些坟墓十分硕大且名贵,且建有高大牌楼,那是名门望族的坟墓。赵友福在这里的福山亭发现有“憨番扛厝角”,在他带领下,我们终于一睹其风采,沈志坚看到憨番极为兴奋,他热衷当地历史调查多年,不曾在峇株巴辖发现憨番。
福山亭建于1928年,憨番就筑在亭上高处,左右各有一个,其上各有只狗,显见狗的地位都较憨番尊贵。憨番在福建、台湾、我国马六甲或太平等地的传统建筑上经常可见,那是因为昔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在武器军事上,中国敌不过他们,于是便在建筑上将红毛人做成憨番的模样,雕塑在建筑里抬大梁或扛厝角,惩罚他们为我们做低贱的工作,这是一种精神胜利,以吐气扬眉!
两个灰塑的憨番姿态相同,身子半蹲穿着西装,戴一顶大洋帽,以肩膀及一只手顶起厝角,一个表情沉重,一个愁眉苦脸,趣味盎然啊!
在黄丽云老师的带领下,我也急匆匆赴居銮、巴罗、占美、梁站、永平等地的华人冢山收集资料。
发现当地坟墓的造型多姿多彩,客家、福建、潮州、福州等墓多数尚保留本身籍贯特色。古墓不多,可见这里的历史不及峇株巴辖久,造型也一般,一些小地方的甚至极为简单朴素。福州墓有些也是墓穴兼浮葬,却与霹雳红土坎的福州墓造型不同。由于是筑在山坡处,从外观很难看出是浮葬式。
南马坟墓中,有一种造型很特别,前面类似潮州墓的“书卷”(或叫“椅子”),后部却是福建式的有“墓岸”,这种坟墓几乎遍布南马多个地方,到底属于哪个籍贯?还是一种新的“变种”?有人说,这是潮州加福建坟墓的新变种造型,这一切,尚待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