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8/12/2013
父母把孩子推出家门?
作者: admin

如果青少年是含苞待放的花,那青春期便是美好但敏感脆弱的年纪。

孩子正式告别受保护的儿童身份,逐步进入了充满疑惑的成年人世界。但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父母为了让孩子过更好的生活,双双投入职场,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面对过渡期所面对的困惑,在一些孩子心目中,“家”,不再是最温暖的避风港。

近年来,少男少女离家出走的个案有增无减,平均每个月都可在报上看到至少5宗寻人的新闻,还不包括那些没有见报的事件,情况堪虞。

从最近几个月的15个个案中,有10个个案是少女跟随男友离家出走,1个个案是少女因家庭问题而离家,也有一名少女因工作而离家。而涉及少男的个案中,有一宗与学业压力有关,另一宗则是少男和友人集体离家但原因不明。

抱着“知子莫若母”、“知女莫若父”态度的父母谨记,不当的关爱方式、管教式的言辞,或者是“不管不教,只满足物质需求”,很可能就是将孩子推离你身边、导致他们出走的原因!

社工协会:出走2因素
家庭“推”、诱惑“拉”

马来西亚社工协会财政艾米简单地将复杂的少年出走问题总括为“推”与“拉”两大因素(Pull and Push factors)。

她解释,孩子一方面面对的是不了解子女需求的父母,另一方面却是可以让青少年感受到关怀、自由、快乐的朋友。

“家庭将他们往外推,而诱惑将他们往外拉,两方面都是导致孩子出走的原因。”

孩子找不到发泄空间

艾米认为,这一代的孩子的空间太小,他们被父母责骂之后经常找不到发泄的出口。从前的孩子可以跑到附近的公园或是邻居家里玩,几个小时后可能就将不愉快的事抛诸脑后。

“但是这一代的孩子因为安全等问题只能呆在家,或是关在房里,独自面对情绪问题。”

“如果一边是要天天面对狭窄的家和父母的怒气,而另一边是花花世界和陪你吃喝玩乐的朋友,你会选择哪一边?”

艾米解释,倘若父母管教太严,阻止孩子与朋友相处,也没有为他们提供可发泄旺盛精力的空间,一旦心理压力大至不能承受时,孩子便会爆发而选择出走。

但她强调,如果父母管教不严,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不花时间关心他们,那孩子也会向外寻求关爱和认同,甚至离家出走。

她也认为,父母经常将孩子出走归咎于被坏朋友引诱,但事实上,如果家庭温暖和谐、亲子关系良好,孩子就算多向往外面的世界或是被父母骂,也不会想要离家出走。

“孩子不会因为单一事件就离开家,这些情绪都是经年累积的。”

艾米:出走青少年来自各族

辅导经验丰富的艾米说,出走的青少年来自各族,有男有女。但或许父母较担心女儿的安危,所以一般所见的都是少女离家的新闻。

“少年法庭的罪犯较少看到华人。华裔离家后如果决定不回家便会找工作做,而大部份的父母也会找寻他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少令人难过的例子,父母对屡次离家的孩子感到愤怒与羞耻,不再理会孩子,把他们放逐在外。”

孩子屡次离家出走的例子不少,孩子回家后若父母没有积极解决问题、故态复萌,孩子很快就会再次离家。

少男少女离家的“推”因素大同小异,主要还是因为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但吸引少女的“拉”因素主要是爱情,而男生则是自由,或是有机会与同龄或年纪较大的朋友做一些“男人”做的事。

出走青少年共同点
父母忙工作

根据艾米的经验,出走青少年的家庭背景都很相似,若不是相当贫困,便是十分富裕,两者的共同点便是父母都花很多时间在工作,为了让孩子过更好的生活而打拼。

“家长误会了,他们以为给孩子最好的物质便已足够。但事实上,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怀与陪伴,他们希望有人可以陪伴他们,与他们分享平时的所见所闻。”

13至15岁是出走“高峰期”

曾担任少年法庭顾问的艾米说,13岁至15岁是出走的“高峰期”,青少年因荷尔蒙作用而身体开始产生变化,他们从儿童过渡到青少年的时期常面对身份认同的问题而表现得很敏感。

“很多父母不喜欢他们的改变,譬如看到孩子想要多穿几个耳洞、与朋友出门玩、追星赶潮流等,这都被视为‘叛逆’而招来责骂,导致亲子关系恶化。”

张爱华:孩子长大
父母没改变教育方式

曾任教于北方大学社工系的张爱华则认为,孩子长大了,父母却没有配合改变教育方式,是问题所在。

“父母不能继续用管教10岁孩子的方式教育一个14岁的孩子。孩子的需求已经不同了。”

青少年不再像儿时一般依赖父母,他们更倾向于朋友,也因而受朋友的影响最深。父母若不尊重他们的朋友、阻止他们交朋友或是让他们无法融入朋友群中,都会对他们带来很大的伤害。

家长需学亲子沟通

执证辅导员谭维保也认同,父母不愿意调整心态,可能是亲子沟通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亲子代沟的问题上,他认为如何教育家长与孩子沟通是最难的,就算家长已经预先演练过,面对孩子时便会夹杂多重感受,而言不由衷。

“家长需要重新学习如何沟通,并调整他们对孩子的期望。”

他也指出,青春期的孩子不一定叛逆,反而可能是因为没有调整好亲子交流的方式才会使孩子有所反弹。

“从小到大,父母一直是用纪律方式来对待孩子。当孩子步入青少年时期,如果父母不调整对待孩子的心态,就会出现问题。”

“很多亲子关系的问题正是出于父母不愿意调整自己的心态。”

他以他所接触的个案为例,他会说服父母向孩子道歉,并肯定、鼓励父母作出的改变。

“只要父母愿意这么做,通常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又能重新启动了。”

谭维保:可克服家庭问题
青少年应参与建设活动

也是益人社会服务中心青少年发展总监的谭维保指出,参与过青少年建设活动的青少年,有者甚至有能力克服家庭功能失调的问题,而无需借助辅导。

此中心承办青少年活动约13年,透过建设青少年的活动,此中心人员能很容易看出面对问题的青少年;谭维保指出,如果需要辅导,他们会要求青少年由家人陪同主动前来。

“他们知道我们有提供个案辅导的管道,都懂得向我们寻求协助,我们要求父母或监护人前来,是希望他们能主动正视问题。”

谭维保指出,益人办过的活动分为很多不同类型,但仍离不开“建设青少年能力、找出每一个人生命中的亮点”这个主旨。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但不一定是在功课上。我们可以透过活动发掘他们的特点。”

活动依据年龄

他指出,此社服务中心的活动会依据青少年的年龄而分层次,如为12岁儿童而设的课程,内容主要指导他们如何解决与面对问题。

除了举办营会外,此中心设计了13至14岁的青少年适合参加的义工团,15岁以上的“实习小老师”或进阶成“小老师”的计划,让他们接触比较深入的义工活动,带领年纪较小的孩子办活动。

延伸阅读:

【相关文章:关心青春期孩子.沟通是最佳方程式】

【相关文章:出走为了肯定自我?】

【相关文章:我的青春我作主?】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