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政部宣布从本月21日开始,大规模逮捕非法外劳,决不展延宽限期;与此同时,内政部长阿末扎希宣称,国内230万合法外劳在今年年杪前须持有i-Kad,否则将受对付,显示政府正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外劳问题。
根据政府去年11月通过的外劳i-Kad措施,在不同领域工作的外劳将持有不同颜色的i-Kad,卡上附有外劳的完整个人资料如名字、照片、国籍、护照号码、工作地点及公司名称,及证件的有效期等。外劳随身携带,一旦遇到执法人员临检,便可证明身份,可避免外劳因语言沟通不良而引起的误解和纠纷。不过,政府实施i-Kad最主要的目的,应是为了让非法外劳无所遁形,藉此整顿和监视国内人数庞大的非法外劳。
因此,从积极的角度来看,i-Kad措施的用意是好的,不过,i-Kad能否真正发挥效益,政府仍须考量几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收费过高问题。内政部长宣称每张i-Kad收费110令吉,虽是包含在工作证的处理费中,但雇主还是必须付费。以一般中小企业平均聘有20至30名外劳的情况计算,雇主必须为外劳额外承担3千300令吉,至于外劳人数高达数千名的大型企业,成本势必增加。最低薪金制已给各行业雇主增加经济负担,如果i-Kad收费过高,业者将费用转嫁消费者,恐招惹民怨。
事实上,i-Kad措施早在阿都拉担任首相时代便已实施,现又附加各种保安特征重新推介,难免让人产生政府以不同名目推介i-Kad藉机赚进一笔的想法。外劳政策系统化固然重要,但只有贯彻政策与持续执法,才能看到成效。执法单位多年来常有非法外劳大逮捕行动,本月21日将展开新一轮行动,然而,这种季节性的取缔行动,并无助于减少或阻吓非法外劳进驻我国。
国内400余万各国籍外劳,非法和合法各占一半,外劳对我国建设固然有一定贡献,但外劳所衍生的问题同样是不胜枚举。外劳除了抢掉本地人的饭碗,影响本地劳动阶层的就业机会,外劳每年汇款回国的款项总额多达200亿令吉,而且不断在增加,也形成严重的外汇流失问题。政府不久前宣称,每日须花费2千250万安置非法外劳,如此庞大开销也让人咋舌。
外劳人数日益增多,衍生的问题周而复始,最根本的应对之道,应是削减引进外劳,但我国却让非法外劳有“漂白”机会,让非法的成为合法,再发给他们i-Kad,虽是善策,却非解决问题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