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伊始,马来西亚雇主联合会执行董事三苏丁即透露了一个令人忧心的消息:自电费在今年1月1日调高16%后,国内厂商的营运成本也相应提高了,其中纺织厂的营运成本更是激涨了25%,附加的电费成本达到400万令吉,面对沉重压力的厂商未来若无法控制电力成本,无论本地或外来投资商,都有可能考虑撤资,把工厂转移到劳力成本较低廉的国家,包括越南、柬埔寨、寮国或印尼。
厂商面对的成本上涨压力,不只是来自电费而已,还包括了私人界雇员退休年龄延长至60岁、最低薪金制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加上通货膨胀,都使厂商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特别是本地的中小企业,更是因此而充满了忧郁感和无力感。
事实上,在这一连串的成本上涨压力之下,真正面对冲击的,不是那些利润丰厚的跨国大公司,而是资金有限,利润本来就不高的本地中小企业。
“国内的投资和经商环境已日趋艰难,难以为继!”这是不少本地中小企业业者今天的共同心声。一些业者甚至认为,撤资情况已经发生了。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公会全国副会长江华强就指出,纺织业极度依赖人力,因此自去年最低薪金制实行后,已有厂商不堪成本压力而开始降低生产量,或者甘脆把生产线转移到拥有廉价劳工并且更有产品市场的越南和缅甸。
马来西亚厂商联合会副主席李耀建也持类似看法。不过,他表示,虽然前景不如以前,但撤资毕竟是最后的方法,通常只有在厂商面对生意连年亏损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马来西亚台湾商会联合总会总会长江文洲也表示,目前尚未听闻有任何台商准备撤资。但他也不讳言,拥有劳动力的印尼,才是台湾的热门选择。
形势看似如此悲观,撤资的阴影笼罩我国,但也有业者指撤资是言过其实的说法,马来西亚山东商会会长李卫博士就认为,马来西亚是个不错的投资地,例如多元的语言文化及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都是它的优势,何况厂商已在此投下了巨额资金及大量心血,所以他们未必会一面对成本增加的压力即仓促选择撤资,除非成本的增加真的已导致他们完全无利可图。
说到底,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如何艰苦,都还会有厂商选择留在这里继续奋斗,因为投资家考量的,不只是营运成本,而是也包括了其他方方面面,如有关国家的税率是否偏高、财经政策是否朝令夕改、法令是否有欠严明公正、官员效率是否欠佳、贪污腐败是否横行无阻等因素。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他们的投资,是不是为他们带来可观的盈利?投资不是做慈善,没有任何投资家在投资的时候,是不去考虑投资与报酬是否值得、投资有没有优惠条件等问题的。
无论如何,撤资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将造成民间的失业率增加,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以及连锁性地引发难以控制的社会问题,这绝对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愿政府认清当中的隐忧,为重建投资家和人民的信心,听取民意,在政策上作出适度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