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洋洋洒洒,展现了政府欲大刀阔斧展开教改的鸿图大计,但令人遗憾的是,作为教改火车头的师资问题,多年来却一直悬而未决,不只困扰着华小,也严重影响着中学的母语班。
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华社都把焦点放在华文独中困境和华小师资短缺问题上,顾此失彼之下,难免忽略了政府中学华文科师资严重不足的现象。
据本报探悉,全国国民型中学正面对严重的华文科教师不足问题,有待填补的空缺多达150个。而这只是国民型中学的数据,还未把国中母语班的数字计算在内。事实上,国中的情况比国民型中学更为严重。
前年,内阁指示成立解决华小师资短缺特委会,以解决华小师资不足问题;但华小师资短缺问题稍微缓和了,中学华文师资情况却恶化了,到底原因何在?
中学华文师资问题错综复杂,不少小学华文教师申诉,他们在进修大学课程后被调派去中学教书,但却不是教华文,而是教其他科目;也有中文系背景的老师,被当局派去国小教华文。此外,毕业于苏丹依德里斯师范大学中文教育系的教师,原本都是受训到中学执教华文科的,但其中一些却被调派去小学执教。这个现象,获得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主席吴文宝的证实。
上述现象说明了一个事实,即教育部并没有妥善的解决华小和中学母语班的师资短缺问题,只是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把师资短缺问题暂时扫入地毯里。
我们都认同,华小是华文教育的根,要维护华小,确保华小的生存与发展,师资是个关键因素,而中学母语班是华小师资的摇篮;如果中学的母语班因为师资问题而无法开办,或者素质下降,学生人数减少,环环相扣之下,华小的师资来源也必然受到影响,以致华小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受到阻碍。
全国政府中学的华文班,预计有1千班左右。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只要有15名学生报读,有关中学就须开办母语班。但实际情况并不顺利,许多中学校长不鼓励学生选修华文,并以种种藉口关闭或缩减华文班,剥夺了学生选读选考华文的机会。一些母语班虽然开成了,却被安排在非正课时间上课,报读母语班的学生必须在下午放学后留校上课,造成一些原本有意报读的学生裹足不前。有的中学则出现“有学生,没有华文教师”的问题,以致母语班无法开成。
尽管许许多多的华裔子弟本着热爱华文的热忱,克服了重重困难,艰苦地完成了他们的中学华文学习生涯,但近年来由于母语班面对上课环境不佳、时间不足、师资欠理想以及校方不鼓励等问题,报读报考华文科的人数一直都在下降,长此下去,必将波连华小,并影响文化传承。
面对这种令人非常忧心的现象,华社今后实有必要像关注华小和独中一样,不只更加密切地关注中学华文师资不足的问题,也须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施压行动,以促请当局拿出诚意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