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兰莪.八打灵再也13日讯)虽然巴生河流域一带的许多熟食中心已被外劳大军“攻陷”,掌厨者都是外劳,但是毗邻双溪威新村的双溪威巴刹美食中心却被业者和村民紧紧守护,一致拒绝聘请外劳烹煮食物。
星洲日报记者巡视位于双溪威巴刹第二层楼的美食中心,发现所有档口皆由本地业者经营,并不见外籍员工的踪影。
到美食中心用餐的顾客,多数是双溪威新村居民,美食中心也是当地人联谊的地点。
聘外劳将沦纯买卖
业者受访时纷纷表示没有意愿聘请外劳烹煮食物。他们不考虑聘请外劳的主要原因有4点:抢本地人饭碗、煮食不卫生、传统味道难传承及费用不菲。
业者坚持不用外劳,更多是为了维护传统不让饮食水准下降,因此他们愿意亲力亲为,惟生意的传承是他们所担忧的。
放眼看去,许多茶水档和面档是由一家人在经营。
在美食中心经营面档5、6年的陈观莲说,聘请外劳只会剥夺当地人的就业机会,也让生意沦为纯买卖而失去乡情。
她表示之前在哥打甘文宁一带营业,那里的环境很商业化,至少60%的熟食档是由外劳经营。有些业者积极扩充把4、5个摊位交给外劳,他们仅在幕后收钱。聘请外劳的费用并不廉宜,一般用心煮食的业者很难负担得起聘请外劳。
她并不是本村人仅在这里经营数年,但却深深感觉到这里的地方人情。这里做的都是熟客生意,亲手经营是回报当地人给予的信任,她认为食物交给没经注射疫苗的外劳处理是不妥当的。
业者感叹下一代不愿继承
经营茶水档40年的业主郑永明表示,这门生意到他已是第二代,当地人已喝惯他泡的咖啡。外劳为薪酬工作,肯定少份用心。为了熟客、乡亲,即使辛苦也乐意亲手泡下去。
郑永明指下一代受高深教育,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或不愿继承饮食行业,因此外劳进驻的时代可能很快到来。
鸡饭业者叶保球则感慨本地人都做不长久,请外劳则费用不菲,最好还是家人一起经营,但下一代没有继承的意愿。
顾虑卫生问题
外劳煮食居民不光顾
当地居民也表示抗拒外劳煮食,卫生是主因。
居民孙权山表示,本地人看到外劳煮食会怕三分会选择不光顾。
居民罗国威也指出,聘请外劳会破坏餐饮业的生态。合法外劳薪水不菲一日50令吉,也会占据当地人的就业机会,非法外劳薪酬减半约20至30令吉,但煮食水准让人不敢恭维。
印裔居民特雷莎路易表示,她吃惯华人业者准备的食物,从不光临外劳煮食的摊位,因为经卫生检验获得执照的是业者而不是外劳。
外劳煮食不用心
■茶水档业者郑永明
双溪威新村村民很重乡情,这里的顾客都是熟客。外劳跟本地人煮食一定有差距,因为他们不会特别用心,反而需要费功夫监督。可惜孩子们无意接手生意,但是能做一天是一天,为的是这些熟客的这份乡情。
外劳抢滩本地人难经营
■居民罗国威
印尼外劳抢滩让本地饮食业难以经营下去,合法外劳成本较高一天至少50令吉,非法外劳仅需二三十令吉,但煮食水准极糟糕,连我的印尼籍妻子都无法接受。
编者的话
保护美食人人有责
如果你在槟城街头,询问外州或外国游客来槟城的目的,他们的答覆若是完全冲着美食而来,不必惊讶,这是存在已久的事实。
此外,槟城人出名嘴刁,故有种说法,即外地人要品尝道地的美食佳肴,就要跟着槟城人的味蕾走,寻找道地人(非游客)光顾的摊位。
因此,在面对竞争对手多与强大的情况下,槟城的小贩也深谙一个道理:只要食物“不入流”,则很快就会被淘汰。这点,也反映了槟城人对美食的坚持与要求。
杜忠全和李永光都是“老槟城”,对槟城美食尤其熟悉,从他们的访谈中,虽没有全面否定,但却隐约嗅出对外籍人士掌厨的隐忧,及对新政策的期待。
尽管如此,今天所谈的仅针对新政策的功效,至于如何执法,所牵涉的层面多广泛,胥视地方政府从民间所取得的回馈后,才有所定论。而地方政府也必须做好全面准备,确保有关政策达到保护槟城美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