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佳、土地资源丰富、人文民情浓郁,让沙巴享有“风下之乡”的美誉。沙巴是一个多元种族、文化并存的社会。随着时代演变,各种文化元素于融合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一个专属“沙巴汉”(SABAHAN)的本土特色文化。
“沙巴汉”象征了华人、马来人、嘉达山、姆律、杜顺、巴瑶和其他族群和睦、宗教和谐与文化融合。
在沙巴,庙宇、清真寺和教堂相毗邻;华人传统咖啡店有马来人摆档烧沙爹、美食中心各族食档都有,毫无种族和宗教包袱;华文小学与独立中学随处可见非华裔学生,并且操得一口流利的华语,甚至是客家话;异族通婚,形成了一个“嘉达山-华人”、“姆律-华人”、“杜顺-华人”的特殊社群,无论父亲或母亲是华裔,该族群的后裔一般都保留华人姓氏;每年一度的沙巴国际龙舟赛获得州政府拨款支持,全州各地不同族群均参与其盛。
负责国民团结事务的首相署部长丹斯里佐瑟古律也说,东马的社会早已跨越种族及宗教的界线和籓篱,和谐成为一种日常文化及生活价值观,这是西马人民应学习的态度。
周惠卿:华小非华裔生比例高
自民党教育组主任兼沙巴华小工委会主席拿督周惠卿说,种族和谐不是一种说法而是实际的行动,非华裔家长鼓励孩子进入华小就读的情况,在沙巴已是司空见惯。
他说,在大亚庇区,位于城郊的华小及幼儿园(斗亚兰、担波罗里、必打丹、吧巴等)及土内陆区如丹南,非华裔学生的比例高达70至80%。“非华裔家长们对华小的教育和纪律信任有加,也认为孩子多学习一种语言,与华裔沟通和做朋友,是一个好现象”。
马来摊主:华裔顾客也光顾
阿丽莎在美食城众多华人档口中,经营马来档口,但她不认为这样的环境会影响其档口生意。她说,经营迄今,顾客源除了附近工业区的劳工之外,当地华裔顾客也会光顾。
曾爱琪:嫁杜顺籍丈夫
今年22岁的的曾爱琪,虽出身于烧香拜祖先的华裔家庭,却能享有宗教自由。在她17岁时便开始信奉天主教,每逢周日到亚庇圣心堂马来文课堂崇拜,就这样认识了大她12岁的杜顺籍丈夫弗尔迪克迪。
他们之间以马来语来沟通,相识两年后也决定携手组织家庭,并诞下一名儿子。现年3岁的他,能理解多种语言,包括英、华、客家及马来语。一年前,夫妇俩再迎来一名女婴。曾爱琪表示会把其两名孩子送往华文幼儿园及华小就读,因为华文在日后用处广泛,其想法也获得丈夫的认同。
陈伟强:嘉华族群需要定位
来自嘉达山-华人家庭的亚庇中文牧者团契主席陈伟强牧师,呼吁中央政府回到1963年马来西亚协议的初衷,为东马原住民重新定位,包括被政府边缘化的“嘉达山-华人”、“姆律-华人”、“杜顺-华人”等特殊族群。
他说,政府的政策不承认该族群的存在,而该族群若以华人自居,将失去原住民应有的权益;若以原住民自居,政府的单一政策又偏重土著(马来族)而剥削了原住民的权益。
杰菲里:不让沙文化受威胁
沙巴立新党主席拿督杰菲里吉丁岸虽赞同古律的说法,却担心沙巴的这份独特文化在受到西马领袖所实行的单元政策冲击后,逐渐消失。
“过去的沙巴因为不受到单元政策的影响,各族和平共处;但随着西马政治势力进入沙巴,沙巴的多元文化会在单元政策的冲击下,面临消失的危机。”
他希望古律在呼吁西马人向东马学习的同时,也要正视沙巴文化所面临的威胁。
曾立德:各族互相欣赏
“各族互相欣赏是沙巴的特色,这也是我引以为荣之处。”沙巴基督教联合会主席拿督曾立德说,东马没有西马的宗教和种族课题,各族间也不会从单一视角来挑起敏感课题,伤害彼此。
他说,州政府对各族都平等看待,也关心各宗教的发展,因此希望以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为首的中央政府,能同样关心其他种族和宗教的权益,共缔和谐美好的马来西亚。
保佛88饭店:异族夫妻经营
位于甘拜园88商业中心的保佛88饭店,是由客家籍老板邓景友与杜顺籍妻子联手开设的餐室,从厨师、厨房助理、点餐伙计都是土著。
这家餐室从早上到晚上都可见到许多华裔和土著用餐,店内伙计用马来文和英文缩写为客人点餐,供应本地著名保佛炒面和中餐大炒。
兴来茶室:20年前就是一马典范
丹绒亚路兴来茶室早在20年前就成为“一个马来西亚”典范的茶室,每天都呈现各族同胞文化大交融的情景。
这家老茶室有6个档位,有马来同胞经营的苏多牛肉面、罗惹面,华裔同胞经营的炸鸡档、点心、干捞面、煮炒、中式包点、西式糕点等,每天都吸引大批各族民众到店内,各自点餐。
郑观胜:沙应成为全国借镜
沙巴道教联合总会总会长郑观胜指出,沙巴各种族宗教互相尊重,所发挥的和谐融洽精神,理应成为全国的借镜和学习典范,使全体国民都能够融洽生活。
他表示,沙巴人和谐共处的独特现象,也会使身在本地的西马人感同身受,成为友善不分彼此,以及懂得尊重和谅解其他宗教信仰的人。
曹德安:年轻人要学会包容
沙巴华人文化协会会长拿督曹德安表示,没有一个种族和宗教是至高无上的,宗教及种族平等便是沙巴人民多年来和谐共处的原因。他奉劝年轻一代要有开明思想,接受及包容不同种族及宗教友善的行为,远离同化的意图。
曹德安也说,州内也有多个地区如吧巴、丹南、斗湖、保佛等,清真寺、基督教堂及庙堂都毗邻而建,多年以来相安无事。
吴青松:谨慎处理宗教课题
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马佛青)会长吴青松认为,东马政府在处理宗教课题上一直都保持敏锐的触觉,在发现可能威胁宗教和谐的课题之后,能在第一时间内实行有效的政策以稳定整个宗教的局势。
他希望东马政府持续为我国宗教缔造和谐共处的“净土”,不让宗教敏感课题破坏种族和谐。
吴添泉:沙不鼓吹种族宗教两极化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副总会长兼沙巴中华大会堂总会长拿督斯里吴添泉表示,沙巴得以维持种族和谐融洽精神,主要是州内不鼓吹种族宗教两极化,州民各就各位,各奉各神,促使种族宗教之间相安无事。
沙巴华校的土著学生多达30%,各族能够在同一餐桌用餐,你吃你的Mee Rebus(马来卤面),我吃我的干捞面。同时,华裔子民以马来语沟通交谈,在沙巴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根本没有种族宗教问题,但这些去到西马却都变成大件事。”
编者的话
“Bah” 沙巴是经过历史变迁和各族汗水挥洒,逐渐形成一个多元种族、文化并存的社会。各族对“沙巴汉”本土特色文化的情感与日俱增,因而让各族间跨越肤色、语言与宗教的界线。 然而这份珍贵的文化在未来是否得以延续,非单一种族、文化和信仰说了算。年轻一代是否能肩负起文化捍卫的责任,秉持着开明的思想与包容的态度,成了问题的关键。 “沙巴汉”象征了华人、马来人、嘉达山、姆律、杜顺、巴瑶和其他族群和睦、宗教和谐与文化融合。从生活习惯、饮食、异族通婚、不对事物两极化,都展现了“沙巴汉”对他人的包容、谅解、接纳和尊重。 值得一提,马来语虽是我国通用语,但“沙巴汉”却喜欢在句尾加上“Bah”,恰好成了其他州属的族群辨识“沙巴汉”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