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父母们都要忙于替刚升上小一的子女张罗开学事宜,这些“小宝宝”常忘记带功课,又或执错书包,一般小朋友尚且如此,对育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小朋友的家长来说,更感吃不消。其实,情况又未至于这么坏,只要家长早早替孩子做好准备,协助他们适应新环境,他们一样能够有愉快的校园生活,陈锦鸿一家正是个积极正面的例子。
两年前,陈锦鸿和杜雯惠的儿子驾桦被评估患自闭症和中度智障,然而今年9月,他已经顺利在主流小学升读小二,去年还考获全级第一名。读者或会惊讶,为何患“自闭症”和“智障”,成绩仍能如此优秀呢?那就不得不佩服陈氏夫妇为儿子所付出的时间和心机。
参加新校兴趣班适应环境
自闭症儿童不太喜欢改变,要适应新环境也许比一般小朋友更困难。驾桦升小一时,两夫妇都做了不少工夫,让儿子更熟习小学生活。“他小时候十分害怕面对新环境,试过带他到陌生的地方,不是想立即离开,便是睡在地上,所以以前我很少带他外出。我们早知他要比一般小朋友花更多时间去适应小一,所以在选择小学后,我便立即查看学校有没有一些兴趣班可供外来的小朋友参加,结果给我们找到了,所以在上小学前,我们有一段时间,每星期都在那小学上音乐班,到真正开学时,他对那个环境已经十分熟悉,不再表现害怕。”杜雯惠说。
驾桦念小一时,由一名影子老师陪伴上课,他可以在影子老师提点下顺利完成班上的工作,让驾桦很快便能适应小一新生活,夫妇问过儿子后,决定小二不再为他聘用影子老师。杜雯惠笑言,影子老师的作用,也许是令作为父母的安心一点,“儿子最初上小学,我的确很害怕,因为由他出生开始都由我们贴身照顾,小息时,真的很想在班房外偷望他。可是当你以为他不行,他却做到了,等于我以前不能想像他可以应付考试,结果他却考出如此好的成绩。”驾桦在刚过去的考试中,考获全级第一。
背诵强沟通弱
安排言语治疗
驾桦念K1时初步被评为自闭症,随后到协康会做过一阵子训练,K2回到主流幼稚园当插班生。“他的学习程度跟一般小朋友相差不是很远,跟专家谈过,他在主流学校念书也没有太大问题。”妈妈说,儿子较弱的一环是沟通,他从不主动逗人聊天;别的孩子上前问他可否一同玩,他也从来不给反应。此外,他的语言发展亦较慢,现时7岁的语言能力只等同一个3岁孩子左右,每星期仍需接受言语治疗。
在父母眼里,儿子有很多优点,例如他爱绘画,记性也好,而且没有暴力行为,所以在学校里很多同学都很爱惜他。“每天接他放学,都会有不同的同学走到我跟前说:‘我今天负责照顾他!’或者‘我今日帮他做了什么什么……’老师更对我说他受欢迎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数学和背诵能力强,在问答比赛时,同学们都抢着要跟他成为一组。”杜雯惠说。
驾桦被评为中度智障,可是在访问期间,看到他畅顺地完成爸爸给他的乘法练习,跟父母也对答如流,完全没有智障的表面征状;杜雯惠指出,因为儿子入小学前做的智力评估并非特地为自闭儿童而设,无论正常或有学习障碍的小朋友都是用同一种形式去发问问题,然而这种形式并不适合有自闭症的驾桦,例如他不习惯望着别人,所以做不到一些需要看图回答的问题;另外,他的语言发展又不太好,所以一些需要组织的问题便答不上。因此,评估结果虽然得出中度智障,两夫妇并没有被这个“标签”吓怕,“小一几次的考试已证明他的智力跟其他小朋友一样,而且他平日没去补习,只在考试前请老师来替他温习一下”。
减少工作
争取亲子时间
三、四年前,陈锦鸿为了全心照顾儿子,放弃不少工作机会。每天他都不放过跟孩子进行亲子活动的时间,除了想看着儿子成长和进步,也不希望太太为了照顾儿子而带来过大的压力。现时他跟杜雯惠以夫妻档形式主持香港电台亲子节目《诉心事家庭》。
“在我照顾儿子这几年,明白到父母应如何为家庭去作出各种抉择。如果你觉得教孩子做功课感到很劳气,或者不明为何他怎样也学不会,有没有想过,可能那样的功课未必适合你的孩子?如果找一间适合孩子的学校,可能他们会觉得做功课也是一种乐趣!”
多尝试
学习变乐趣
儿子念幼稚园时,陈锦鸿已教他念九因歌,又读三字经。驾桦记性好,很快便学会,现在他每天会跟儿子做代数练习。“他的逻辑不太好,我便尝试用不同方法给他开窍。你看他现已学会乘数表,因为这可以开启到他的思考大门。父母最重要是尝试,他没兴趣的,不要硬给他,你看他现在很喜欢数学,所以做练习时觉得是一种游戏,不会觉得痛苦。但你可想过之前我已试过给他80多种他不喜欢的东西呢!”
配合子女特殊需要
不强求名校
由幼稚园升上小学新环境,对家长来说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忧虑。李先生的儿子康仔(化名)患有自闭症,并有过度活跃症倾向,即将升读小二,爸爸回想过去一年,他说:“老师都受过训练,能包容康仔,懂得如何协助康仔这类型小朋友适应学校生活,不会孤立他。”
康仔虽患有自闭症及过度活跃症倾向,但他曾接受认知测验证实IQ达120,爸爸替他选主流的融合教育学校,但与其他患同类学习障碍的小孩一样,康仔最初亦有适应困难,“课室有电脑、投影机,他会好奇去搞乱电线,又试过放东西入口,最喜欢发脾气‘瞓地’,最初老师只懂劝阻或作出小惩罚,但我向老师指出如果他再捣乱就不用理会他,任由他到别处‘瞓地’,但不要阻到其他同学。”他又赞扬老师会主动与家长沟通,告诉他康仔在校内的举动,“老师特别为康仔准备了一本簿,做得好就为他‘盖印仔’奖励他”。
“最重要八卦!”
李先生又指出,家长在升小选校时,切勿只顾自己的期望,最重要是关心子女的需要,“如果勉强入读名校,老师是否能够配合?可能那些老师未必有耐性、爱心及时间去照顾特殊需要学童,而且名校功课可能太多,对这类学生来说是太辛苦了”。当初选校时,他早已在协康会参加很多选校讲座,吸收选校“行情”,他笑指家长“最紧要八卦!”、“不要将自己藏起来,从网站、校方资讯、其他家长口碑等,‘八卦’多一点学校资讯,听多些意见。”
李先生亦建议其他家长不要盲目追求子女的学术表现,“好像康仔曾试做一份中文抄写功课,虽然只有5句句子,但他做了45分钟,少一点耐性也不行”。他又指宜因应子女的学习进度,切忌盲目跟风,“要找一套适合的学习方法给子女,而不只是跟随父母的意愿去做”。
学校设支援组
家长宜多沟通
协康会教育心理学家黄俊杰指出,患自闭症及过度活跃症的儿童升读小一,要适应新环境比一般小孩更困难,“他们会遇上社交、守秩序等障碍,因为他们在控制情绪、反应上十分困难”。他指出,自闭症儿童面对新同学,不懂得与他人交朋友,或者不懂在校内守规则,“在幼稚园时一般只留在同一个课室上课,但上了小学需要转到特别室上课,转换环境会令他们感到不安及不知所措,令他们情绪及反应过敏,继而尖叫、发脾气等”。
另外,过度活跃症学童在面对新环境时,则表现得缺乏专注力,“幼稚园时课堂时间不会太长,但小学课堂最短也可能要上35分钟,当他们的专注力约只有20分钟时,就难以长时间守课堂上的规矩”。
黄俊杰指上述两种学障儿童的家长,如希望子女入读主流小学,选校时宜做足资料搜集,“就自闭症学童,学校宜设立‘言语治疗服务’及‘社交小组’,提供语言及社交训练;而就过度活跃症学童,则宜提供‘行为训练小组’,协助疏导其情绪及行为问题”。他建议家长可多参考学校网站及其周年报告,寻找学校相关资料,“融合教育的学校多设立‘学生支援组’,家长要多主动与专责老师或社工沟通,对子女适应学校生活极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