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州尤其是新山,从街头装饰、市政局徽章,甚至王室的信物和用具装饰,皆可见到由甘蜜和胡椒组成的艺术图案,从此处可知,甘蜜与胡椒种植业早年在柔佛历史曾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林源福:甘蜜渐被遗忘
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名誉馆长林源福受访时透露,甘蜜与胡椒在柔佛开发史上,占重要地位。
“若没有甘蜜与胡椒,恐怕柔佛不会那么快从一个靠海上贸易的海国,转变为以陆地种植业为主的柔佛苏丹王朝。”
如今,甘蜜几乎被人们所遗忘,而在柔州也很难看到甘蜜树。
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于今年9月18日至明年9月18日,在文物馆四楼展厅举办“同甘共苦──甘蜜与胡椒展”,让民众不仅能看到相关史料与图片,还能闻到和触摸到真正的甘蜜与胡椒。
关于甘蜜胡椒业与柔佛的关系,林源福在专访中,向本报读者娓娓道来。
他从数个层面,深入剖析柔佛早年的甘蜜与胡椒业,让人们一窥其少为人知的一面,这包括:从甘蜜种植家与商家之间的关系,谈种植家被剥削的情况。
此外,他也谈及柔州特有的征税承包制度──“甘蜜与胡椒饷码制度”,让大家了解当年,天猛公、椒蜜公局及甘蜜商如何牢牢控制甘蜜与胡椒的产销。
充染色原料及药用
1830年,十九世纪初,欧洲开始使用甘蜜作为鞣皮和染色原料。
随着欧洲皮革与纺织业对甘蜜的需求量大增,促使新加坡与柔佛甘蜜种植业的腾飞。
甘蜜的用途,除了作为鞣皮与染色用途外,也能作为药物之用。
或许大家会问,是谁最先把甘蜜带来柔佛栽种?答案是柔佛义兴公司首领陈开顺。
华人移民开发事业
印尼廖内最早种植
若要谈南洋一带的甘蜜种植源起,得先从印尼的廖内谈起。
林源福透露,1727年,满清政府取消海禁,促进海外贸易,很多华人移民到南洋寻找新事业。有些人到马来半岛开发锡矿,有的人则到印尼开发园丘。
甘蜜种植最早在印尼廖内。在十八世纪,1740年前后,在廖内民丹岛,便有华人开始种植甘蜜。
十九世纪初,廖内华人种植家把甘蜜与胡椒种植移到新加坡。当莱佛士于1819年到新加坡,那里已有二十处甘蜜胡椒园。
甘蜜经提炼后,剩下的残渣可作为胡椒的肥料,保护胡椒的根。也因此,人们在种植甘蜜同时,也在旁种植胡椒。
英政府取消关税价格飙升
许多人蜂拥种甘蜜
林源福表示,1830年,欧洲采用甘蜜来取代由橡树提炼出来的鞣皮原料,因为那样成本较低。
由于位居世界航行要道,新加坡成一跃成为甘蜜集散地。到了1834年,英政府取消关税,甘蜜进口至欧洲更便宜,刺激了甘蜜需求,导致甘蜜价格飙升,许多人蜂拥种植甘蜜。
十至二十年后,英殖民政府在新加坡征收土地税,再加上私会党问题,促使甘蜜种植家到别处另觅新种植地。
这时,刚好柔佛正值开发,柔佛王室鼓励华裔种植家前来开发,而这促使原本在新加坡从事甘蜜种植的陈开顺南来柔佛开港。
依布拉欣于1826年继承为柔佛天猛公。他继位后,在柔佛推动港主制度。
1844年,陈开顺从天猛公依布拉欣那儿取得陈厝港的港契,成为港主,于是带领一批劳工到柔佛开发种植甘蜜与胡椒。
林源福说:“陈开顺可说是柔佛甘蜜与胡椒种植的奠基者。”
柔佛甘蜜胡椒种植业的辉煌期介于1844至1910年期间。
向甘蜜商贷款
种植家签下苛刻条款
林福源透露,早年,甘蜜种植家在开发园丘时,往往因为缺乏资本雇用员工,而向甘蜜商贷款,并签下苛刻条款。
有关贷款不算利息,条件是园丘生产的甘蜜,得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商人。商人卖给种植家的米粮,则以市场较高的价格卖出。
他说,当时是“绑合同”的,甘蜜种植家5年内无法翻身,要七八年才可脱身。实际上,比较能赚到钱的是商人,而潮州人主要掌控甘蜜与胡椒的种植与展销。
种植业全盛时期
甘蜜胡椒推行“饷码”制
阿布峇卡(1833至1895年)于1862年继任为天猛公,1886年成为柔佛苏丹。
在甘蜜种植业的全盛时期,阿布峇卡在柔佛推行“饷码”制度,以每月固定征收甘蜜与胡椒税,这是柔佛特有的制度。
在此制度下,阿布峇卡不直接抽取甘蜜税,而是由指定某人承包征税,然后再交给他。此人可从中抽取佣金。
若以1877年为依据,甘蜜抽税每担是1角5分英币。当时的价位,是根据伦敦市场来报价。胡椒价格则是甘蜜的一倍。
林源福指出,在1877年以前,柔佛甘蜜与胡椒税的饷码承包商是陈旭年。
作为拥有柔佛七条港的港主,陈旭年也是甘蜜种植家和销售商,因而一跃成为19世纪柔佛甘蜜大王。
另外,在那个时期,甘蜜商也成立了“椒蜜公局”,它对甘蜜与胡椒有一定的管治权。
林源福解释,甘蜜与胡椒运到港口时,必须有椒蜜公局的船证,才可上岸。无形中,天猛公、椒蜜公局,以及“饷码”制度便控制了椒蜜的产销。
熬煮需要大量木材
十九世纪末欧洲弃用甘蜜
林源福说,到了十九世纪末,欧洲采用化学鞣皮,不再用甘蜜作为鞣皮原料,甘蜜业因此逐渐走下坡。
另外一点,熬煮甘蜜需要大量木材,因此,早期的甘蜜种植家会砍伐附近的树木,以作为提炼甘蜜的燃料。
早年提炼甘蜜,是将甘蜜枝叶熬煮七至八个小时。熄火后,让甘蜜冷却,倒入模里,然后切成小块,置于户外晒干。
由于大量砍代,甘蜜园附近的树林几乎被砍光,种植家被迫去找新芭种植,这令甘蜜种植带有游耕性质,不够稳定。
后来,甘蜜与胡椒业被黄梨与树胶种植业给取代。
那时候,树胶业腾飞,主要因为电器业与汽车业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树胶原料,以制造电线绝缘体和轮胎之用。
不过,树胶业过后被油棕业取代,油棕可作多方面用途,包括食用、美容及工业用途等。
林源福认为,从上述情况可见柔佛华人社会经济命脉,以种植业为主。
“杜仲胶”成抢手原料
在甘蜜与胡椒种植业发展全盛期之前,柔佛曾发生一段“小插曲”。
林源福透露,1840年,柔佛发现类似天然胶的杜仲胶树。天猛公依布拉欣即刻派人采集,并取得杜仲胶贸易的专利出售到欧洲。
当时,西方国家欲在大西洋海底铺设电话线,“杜仲胶”的自然胶性成为抢手原料。
由于每次收割树胶,必须砍下整棵树,再加上一棵树需30年才长成。因此,“杜仲胶”在数年内便被砍完。
活动名称:“同甘共苦──甘蜜与胡椒展”
活动日期:今年9月18日至明年9月18日
活动地点: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四楼大厅
联络电话:07-224 9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