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讯)玛美里族是马来西亚的原住民族之一。玛美里(Mah Meri)的意思是“森林(Meri)之人(Mah)”。他们主要以玛美里语沟通,在家则使用Besisi语来沟通。大部分村民相信万物有灵,也有小部分村民信奉伊斯兰教或基督教。玛美里族大多数居住在雪邦的武吉甘榜(Bukit Kampung, Sepang)至巴生港口一带。在凯莉岛(Pulau Carey)一带的居民大约有500人。族人多从事木雕和编织艺术,并以此成名,吸引不少游客到此旅行。
定居凯莉岛
种植油棕为生
受访的希丁(Sidin A/L Bujang)是凯莉岛上玛美里族的第四任村长,又称Tok Batin。
在我国独立之前,为了要在森林里寻找资源,玛美里族民都过着游牧的生活,也以捕鱼为生。而现在,他们定居在凯莉岛,组成村落,并以种植油棕为生。由于时代的进步,他们推选代表处理村内事务,以让村落有个稳定的发展。此外,他们也停止了渔业活动,因为出海捕鱼的工作危险且收入不稳定。村里的妇女多数从事农务、编藤、料理家务的工作或跟随丈夫出海捕鱼。
祖先日(Hari Moyang)是玛美里族一个重要的节日。他们会根据月历或涨退潮来决定祖先日的日期。当天,他们会在当地的寺庙祭拜祖先以示尊重。他们也会祈祷祖先带给他们平安和更好的收获。玛美里族民也会在祖先日后的三天或一星期,暂停一切有关杀生和破坏大自然的活动。这节日常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间接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
玛美里族也有他们的传统禁忌。其中一项有趣的是,族中传说不能让猫越过尸体,否则死者会化作厉鬼,聊害民生。为此,在进行葬礼前,村长会确认死者家中没有猫,以防意外发生。希丁希望玛美里族的文化能够传承下去,因为他认为玛美里族的文化是上天恩赐给他们的瑰宝,他为此感到光荣。
有别于一般的传统观念,玛美里族的女性也能接受正统教育,处理村内的事务。到了一定的年龄,女子便会结婚,尽母亲的责任。村民每月的收入勉强负担得了家庭的日常生活开销,但仍希望能帮助孩子出外求学,以具备与外界社会竞争的能力。
每个木雕都有一个故事
拉昔依沙曾获艺术大师奖
岛上的玛美里手工艺品展览馆于2008年11月2日成立。展览馆中摆放着玛美里族民的呕心沥血之作。这些展览品独具特色,广受喜爱,因此吸引了许多观光客前来参观与购买手工艺品。对玛美里族而言,手工艺品用于装饰及保佑平安,在重要的祖先日里,手工艺品如面具与传统服装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中一名发展玛美里族手工艺品的伟人拉昔依沙有着“雪州木雕战士”之称。在他的协助下,玛美里族的木雕及峇迪获得了14项奖项,他本身也获得2006年国家艺术大师奖。
然而,这些奖项和荣耀似乎是虚无的,因为在现今社会中,玛美里族的手工艺品逐渐被遗忘,制作手工艺品的条件也受到影响。因此,展览馆管理员拉巴雅(Rabaayah)希望政府能采取行动,制止环境被破坏,好让玛美里族的传统文化永存。
木雕是玛美里族传统艺术之一。在以前,面具用于驱病,而现在用于商业用途上。木雕的价钱是以木雕的大小来决定,价钱位于50至5万令吉之间。加里(Gali)是一名拥有21年经验的木雕师。他的作品曾经获得世界文教组织(UNESCO)的认可并曾在多处进行展览。制作面具的木料是可在红树林找到的Nyireh Batu。加里会到森林砍伐木材,把木材经过清理后在木上画草图,而面具的图案大多以灵魂为主。之后,加里会开始进行雕刻工作。雕刻好的作品将会被磨滑,再被打蜡至少三次。整个过程耗时大约三星期。
每个雕刻品都有自己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Harimau Berantai。它的故事描述使用残忍的方法打猎,死去的灵魂将会使用同样的方式来报复。此外,另一个杰作Moyang Tok Naning则常用于表演和祭神。
在这个行业中,加里不时面对收入不定以及顾客挑剔的困难,但他乐观地面对挑战,因为他对木雕存有浓厚的兴趣。他只希望红树林能够受到保护,因为一旦红树林被大量砍伐,具有历史性的木雕业将受到威胁。
玛丝娜从小学会编织
巧手编出玛美里美丽
玛丝娜是一名以编织为职业的妇女以及JO'OH传统舞蹈的接班人。由于从小就学会编织的技巧,因此玛丝娜拥有一双巧手,能编织出各式各样的成品。编织考验手工的细腻,因此多数由妇女负责。编织的材料为亚答叶,松叶和斑兰叶等。编织不同的东西需要的材料也不一样,如编织马来短剑的材料为亚答叶,而编织篮子和草席则需要松叶和斑兰叶。玛丝娜说亚答叶通常生长在河边,亚答叶的采集也需要根据它的季节。编织草席或篮子前需让松叶和斑兰叶放置冷却。此外,编织草席需耗时3个星期的时间,因为编织的成品越细腻所需的时间越长。
除了编织之外,玛美里族也拥有自己的传统舞蹈,她曾在彭亨州瓜拉弄宾呈献这独特的舞蹈表演。舞蹈的服装是由树皮制成的,而且还必须由舞蹈员亲手制作。制作服装一共需耗时3天,其中包括了收集材料和编织过程,一点也不能马虎。
学记感言:
玛美里族世世代代以木雕及编藤闻名。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努力把传统延续下去的那份坚持。可是社会的贪婪与狂妄使得手工艺品的材料益发短缺。我们深深地希望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能够被制止,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流传。
联合报道:杨棓升 B28045、林纾妃 B28046、欧阳佩诗 B28017、曾一宁 B28044、刘于嘉 B28047、郑康申 B28048、黄子恒 B28049、赖歆逾 B28051、陶奕有 B28053、陈敬礼 B28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