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二○一五年七月十一日(星期六)
时间:早上九时三十分
地点:KLCC Lounge2
决审委员:陈雪、甘耀明、李天葆
记录:邓雁霞
投票结果:
边佳兰唱本3票(李天葆、甘耀明、陈雪)
豢养粲然3票(李天葆、甘耀明、陈雪)
墨宝1票(李天葆)
张老师1票(甘耀明)
梅姐1票(陈雪)
作品讨论:陈雪(简称“陈”)、甘耀明(简称“甘”)、李天葆(简称“李”)
本届花踪马华小说组参赛作品共六十一篇,由初审评委周锦聪、许钦斐、梁靖芬选出三十篇晋入复审;再由复审评委庄华兴、林惠州、贺淑芳选出十篇晋入决审。
《墨宝》
李:这是我投的一票。这篇书写出马来西亚华人特别的状况,写一名书法老师过去习中文的传统与现在的落差。作者带一点散文式的文字,通过写徐悲鸿的画,写过去的往事、沧桑的变迁、价值观的变化,淡淡的忧伤触动我。我觉得他写得很有情感,虽然不是特别好,没有达到首奖的程度。不过如果各位没有选这篇,我也不争取。
甘:作者对书法这种古老的传统记忆描述得很精细,对细节拿捏得非常迷人。这是让我惊喜的地方,可惜比较像是散文,小说成份被压低。没有选它不是因为它比较像散文,而是与其他作品相较之下,它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比较少。
陈:这篇象征了古老的情怀,反映了现代人如何去看待古老的,终将逝去的文化和文物。他的叙述能力、隐喻及使用的意象都相当好,只是与其他作品相较而论,小说感比较薄弱。
《张老师》甘:这是我投的一票。这是一篇关于一名印尼女佣照顾失智老人张老师的故事。这个小说呈现了整个华人社会,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银发族的家庭伦理和价值,年轻一代都在工作,只能靠女佣姐姐“Kakak”去照顾老人家。
小说呈现了强大的社会气氛,同时也以交叉的角度从一个印尼看护之眼去看待华人社会问题,这一点有触动我的心。
我觉得在细节上,作者在写女佣与张老师,整个生命的故事呈现得非常到位,也十足的细腻,还有雇主张老师的女儿,情绪之间的应对,呈现出一种雇主和姐姐之间紧张的张力。还有市场的安哥(Uncle)也带出了情绪、情感的互动,我觉得气氛营造得非常好,也蛮有意思的。
我之所以没有特别推荐他的原因,是因为他从女佣的角度去看事情,没有更大的身份落差。作者从女佣视角出发的观点不多,也没有写太多女佣的想法,呼应了小说中的一句话,“于是,她(女佣)与张老师之间并没有交流。”
作者本身没有和女佣太多交流,虽然开始描述一些女佣原来的生活环境,比如养鸡,但接下来没有更积极的从姐姐的角度去看事情;女佣在小说中的介入不多,观察不多,也没有从自己的身份去做更多的事。
因此,整篇小说的力道没有那么足,作者如果用女佣特殊的身份去对比,味道可能更强烈。作者呈现的是一个社会的状态,但没有更多社会具体写实细节身份的撞击。
李:《张老师》和《墨宝》让我摇摆不定。《张老师》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故事中的失智老人年轻时加入的合唱团,唱的歌曲都是社会主义、爱国歌曲,揭露了早期马来西亚华人左倾的现象,那些歌词在当时是禁歌,带出了当时小小的历史。
作者写得很细腻,可惜的是他没有把女佣的视角写得很深,因为他要把部份篇幅分给张老师。
陈:小说名字是“张老师”,我觉得作者主要想说张老师过去的历史,所以透过女佣的角色来描述。
但女佣和张老师有年龄上的隔阂,加上笔下的张老师是失智的,他的记忆时好时坏,只好透过女佣来描述。
缺陷是另外一个人——女佣的内在,她观看这件事的感受并没有写出来,作者一开始写的技法造成了这个缺陷。如果不放大这个瑕疵的话,其实他塑造的几个人物都蛮出色,张老师的记忆断断续续拼凑出来的过去十分迷人。
《梅姐》
陈:不知道这样的小说文学性高不高,《梅姐》叙述了一个奶妈(做月婆)的故事,故事不怎么吸引人,但我喜欢一开始制造的玄机,写得鬼鬼祟祟好像有些阴谋,虽然最后这个阴谋好像不怎么样。
李:我对他的文字评价很高,一些比喻写得很俏皮,但吊诡的地方是,他的悬疑最后没有悬疑。他把梅姐的角色写得有很多难言之隐,但难言之隐最后写不出来。作者把人物写得步步为营,感觉暗藏很多玄机,又把陪月说得好像在进行什么阴谋似的,让人猜想她想拐卖婴儿,或是诈骗集团,可是后来都不是。
作者也在文中暗示她欠人很多钱,然而她为什么不索性做满一个月,反而只做二十天?一个坐月婆为什么连名字都是假的?这些在文中都找不到答案。
陈:他营造的气氛,叙述的口吻,说故事的能力都很强,但可惜他讲的事情到最后是没有事。
李:那是一个没有犯人的凶杀案,连尸体都没有,感觉作者原本想写《色,戒》,结果最后写成《阿小悲秋》,期望有很大的落差。
甘:作者把梅姐塑造成一个老辣的身份,她懂得察言观色,也懂得做心理细腻的转折,与雇主的一进一退,宾主甚欢,形象做得很好,但小说的动机没有说服我。她制造一个小说轴心的转折点,可是那个转折点的突破性没有很大。
经过讨论,评审们一致同意放弃三篇一票作品。
《边佳兰唱本》
李:在马来西亚确实有“边佳兰”这个地方,而小说人物反抗的石油提炼与石化综合发展计划(RAPID)也是在现实中发生的。
甘:没有想到台湾人反抗的发展计划来到马来西亚,我们要先深感遗憾。
这篇小说主题非常清楚,就是反石油提炼与石化综合发展计划。因为这项计划,原本感情很好的铁三角朋友林水、刘火根和彭大海最后各奔东西,有的因而去世,有的被资方收编,有的继续留在抗争行列里。
作者采用的语言活泼,用了押韵、青春的,通过非常有特色的语言镜头带我们去到一个抗议现场。
他也把抗议书写得相当活泼,呈现出一个乡土剧的荒谬剧。小说里面的卡拉OK文化,吃、喝都符合了海脚人的个性。人物性格是犀利无比,融合了当地特色。
作者通过流行音乐文化的手法去写抗争,看起来很欢乐,但看到最后是充满着无奈、被镇压,被消音的、被自杀的,社会关怀的性质很强。
我看第一遍的时候很喜欢,无论是题材还是文字,看第二遍感觉没那么好,主要是因为他的视觉观点没那么说服我。小说中有两个视觉观点,一是林水,一是刘火根,如果他保持林水的观点会比较好。
因为他是被资方收编的,资方收编充满更大的无奈,他没有办法坚守朋友,必须为自己的生活而坚持下去,完全展现庶民在面对强大政权时内心巨大的荒凉和无奈。可惜作者没有坚守这个视觉和观点,前面写林水,后面写刘火根,如果从头到尾都是林水的话,这个炮会更强。
陈:这一篇很有意思,作者把流行歌曲和反抗运动结合起来,变成是一个反抗政府的前身。参赛作品中很少写社会议题,他的处理方式十分有创意。
林水这个角色本来并没有积极的抗议,而是被时代的浪潮不得已卷了进去,他最喜欢还是唱K的、喝几杯小酒,不是一个高唱正义的分子。只是或许作者的本意就是要抗议,所以才从刘火根的视角去写后来的部份。就抗议来说,他方方面面都写了,他不是写学生,而是乡土的社运。
李:这篇文章让我血脉贲张,他的文字让我很吃惊,用字夸张、大胆,加以联想、比喻,还有歌唱通俗歌曲。
一开始我不喜欢“唱本”,因为“唱本”不是马来西亚习惯用词,之前有梁靖芬的《朗岛唱本》,因此当我看到“边佳兰唱本”有一些抗拒。但看完之后,觉得“唱本”十分吻合小说的故事。故事主人翁不明不快,无奈到必须唱出来,他们唱的不只是心声而也是一个血泪史。这一篇又是写实,又是隐喻,如果文字一般的话,那可能是一般写实的小说,但他的文字、语言都非常强。
陈雪刚才问我,马来西亚人是这样的用词吗?我说不是,这是个人化的风格,特别为石化综合发展计划写出这样的一篇文来,大鸣大放;也写出生命力,渔民用生命来抵抗,作者要传达的东西,和塑造出来的人物非常吻合。
陈、甘:这篇都在我们的名单前一两名。
《豢养粲然》
陈、甘、李:不太懂“豢养粲然”题目的意思,这篇小说的主要缺点大概就是名字。
甘:为了这篇小说,我还上网查了“金河”这个商场,感觉类似台湾的中华商场,它应该是马来西亚上个世纪十分重要的商场。
我觉得这是一个满有喜感的城市喜剧故事,加上家族传说两个重要元素,可读性非常高。故事很简单,一个不在故事发生现场的妈妈,说了一个家族去了商场参观的故事,这个叙事者——妈妈其实当时在肚子里面。她不在场,却和子女说这个家族传说故事。
从象征意象来看,金河广场是一个重要的意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吉隆坡黄金灿烂的盛世代表,包含了整个家族集体追逐的梦想。追逐梦想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伤害,但整个家族一起面对这个伤害,然后演绎出我觉得非常传奇的传说。母亲后来带着家族传说和孩子去看金河广场,但事实上金河广场早已没落。
整个故事的腔调满有意思的。
作者不是用直线的方式去述说家族的故事,而是一个妈妈的肚子里参与故事,出生长大后才以一个说书的方式把它演绎出来。
第二,故事呈现了一个城市的繁华和沧桑,一座商业广场的不断推移。生命的喜悦、高潮和跌落都在小说呈现出来,我觉得他使用的意象非常好,小说塑造得完整,可读性很高,看起来是个新春喜剧又沧桑的故事。
陈:作者在叙述一个年代,一个她没有参与、凭着想像的传说。读者会以为那是一个如何传奇的故事,但其实只是一对夫妇带着孩子去看金河广场的故事,作者写出贫困人家在白手起家之后,开着自己的车子,小心翼翼去一个地方朝圣的心情。
比较厉害的地方,是这件事不断被重说。当由妈妈来说的时候,她的故事有了改编,最后读者才发现,她当时还在妈妈的肚子里。
她说的是市井小民的传奇,里面没有什么大惊大喜的事情,就是两个小混混和她要钱。其实她要说的是“过去的时光”,她比较喜欢那个执守恬澹的时代,大家勤俭、努力地制造一个繁华,而不是像现在都市无情的繁华,全部都是金钱叠起的高楼大厦。
另外,小说中描述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细节也写得很好。与《梅姐》有很大的落差,虽然看似平淡,讲的事情很小,可是隐喻的是一个大时代的故事。
李:我很有同感。作者以诙谐、喜感的方式来反映时代的变迁,三代人在都市变化的缩影。过去金河广场鼎盛的时候,楼上还有歌剧院,很多台湾歌星来演唱,九○年代以后金河广场有一种过时的感觉。那是我小时候长大的地方,所以读了有很大的共鸣。
陈:这在台湾也很相似,是我在五年级看到的台湾。
(图:星洲日报)首奖与评审奖讨论(图:法新社)
李:以文字来说,我投给《边佳兰唱本》。
陈:以我个人而言,《豢养粲然》会比较自然,《边佳兰唱本》在技术伤的扣分造成整个小说的张力减弱了,小说后面的视觉观点,若用林水来看整个故事会更好。
李:《边佳兰唱本》呈现出大鸣大放,渔民描写很出色。以短篇小说对人物的要求,小说中众多人物可能一时难以辨认,你必须去认识那些名字,不过这篇小说以文字和事件的铺成取胜。
甘:我也承认,他的题材完全压过《豢养粲然》,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呈现是十篇入围小说中相当独特的。
李:另外才情的发挥,《边佳兰唱本》比较抢眼。
陈:《豢养粲然》比较没有缺点,整个篇幅很完整;《边佳兰唱本》的技法有一些瑕疵,叙事上企图心比较大导致失控,不过就文学性是没有问题。
经过评审们多番考虑,最后一致通过,由《边佳兰唱本》获得首奖,《豢养粲然》获得评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