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引发的情况,已经是大马愈来愈难预测的现象。
就在这几天烟霾好转之际,全国不同地区又有暴雨;人们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庆幸风雨吹走烟雾,却担心豪雨成为新患;特别是东海岸的居民,眼见乌云密布,暴雨骤来,不免担心去年的大水灾,将会再次侵犯家园。
去年年底爆发的大水患,被认为是数十年来最严重一次,造成21人死,23万人被疏散;吉兰丹、登嘉楼和彭亨许多地区交通运输隔绝,成为孤域,危险重重。大水灾也导致经济损失约40亿令吉。
令人疑惑的是,2014年大水灾发生之前,并没有特别的警讯。开始时,大家还以为只是常年水灾,不至于造成大害,而疏于防范,结果因为防灾措施不足,使灾情加重。
这是一次经验,也是教训。气候现象已经脱离常理,人们不能再以常情来衡量,尤其不能等闲视之。
根据大马气象局的预测,风向变化和云层形成,将使豪雨在本周开始进入密集期,而这种气候,可能会延续至明年1月。
在这期间,随时都会发生水灾;应对水灾的措施,必须是做好最好的准备,来面对可能的最坏情况。
防灾和救灾工作,必须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民间组织共同承担,结合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资源,全力以赴。
中央政府的国家安全理事会是防灾和救灾的中枢,它的责任是作出预警,以及协调政策,分配资源;而各部会,包括内政部、天然资源部、农业部、通讯部、卫生部等等,都有各自的责任范围。
而直接涉及防灾救灾工作的是州政府和地方政府。
去年大水灾以吉兰丹最为严重,个中原因就是该州森林砍伐缺乏控制,导致水土严重流失;而州政府又缺乏救灾准备,面对交通中断,疏散中心不足,粮食供应短缺,导致灾情惨重。
在这方面,反倒是登嘉楼州政府的准备工夫比较充份。它在之前已经在不同的可能灾区设立疏散中心,储备了充足粮食,以及准备救灾船只,把灾情控制在最低程度。
而民间许多非政府组织也发挥很大作用,譬如佛光协会组织了救灾队伍,带了设备和粮食在第一时间直奔灾区,不但帮助灾民,也带动了自愿救灾的效应。此外,全国民众也热烈捐献,体现了大马人的关怀和团结之心。
面对大自然的考验,必须尽可能做好准备,也要发挥同胞之爱,才能雨过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