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7/03/2016
【听弹琴】西洋音乐的记谱法
作者: admin

尽管在本地学西洋音乐历史一般从巴洛克时期开始谈起,但是音乐的源头要比这更远古。西洋音乐的源头,从有记载的部份说起,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时代;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如亚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和柏拉图(Plato,424/423-348/347BC)等人,也详尽叙述了音乐的理论、社会功能和教育意义。总体来说,西洋音乐的起源,与整个欧洲文化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文化的思想可以藉由文字、图像、雕刻与绘画记载下来。然而,音乐却是一个抽象、无法触碰、属于听觉层面且不容易完整记载的艺术,因此,现在按照世界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定义,音乐与其他表演艺术一样归类为“无形文化”,或“不可碰触的文化”(intangible culture)。我们今天看到的记载音乐的五线谱,其实也是经历了数千年的演进,而稍微比较固定下来的一种记谱方法。随着现时代对音乐发展的要求,五线谱能完整或如实记载的也是非常有限。

拜占庭时期(或东罗马帝国,约330-1453年)发展出一套音乐记谱方法,是以一些特殊的符号,或者文字本身的重音,来标记音乐旋律的流动。另外,大约公元9世纪中叶,欧洲教会也发展出一套称为“纽姆谱”(neumes)的符号记载当时的葛利格圣歌(Gregorian Chant)。到了14世纪,为了更有效更精准的记载音乐,当时作曲家Philippe de Vitry(1291-1361)为首推动“新音乐”(ars nova)的发展,乐谱也开始更细腻的记载音符的高低与长短。15至17世纪之间,音乐的拍号、小节线、调号等也都逐渐成型。尽管在记谱方法的发展过程中,乐谱也曾经出现过四线谱甚至六线谱,可是到了1700年,5条线的“五线谱”记谱法可以说是真正的确立下来了。

几乎与五线谱的发展同期,为了更有效教导一般大众唱赞美诗,在17世纪的法国教会里,便发展出一套以数字取代乐谱的记谱法。后来这套方法在19世纪时加以改进,成了当时学音乐的另一种重要媒介。这种数字记谱法也被称为“简谱”,今天在东方国家依然非常流行也很常见。

音乐究竟是一个结构非常复杂的艺术,乐谱上除了要记载旋律(音的高低长短),还有和声的演进、乐器法,甚至是复杂的情感等等。因此,要把这些音乐的各种层面与结构用五线谱完整记载下来,还是难以让作曲家满足。于是,现代音乐也在催促着乐谱的持续发展,一些近代作曲家如John Cage(1912-1992)和KarlheinzStockhausen(1928-2007)就发展出了一套图像记谱法,尝试用图案来描述演奏方法和情感。

音乐的记谱法到了今天还在持续演进中,为的就是可以更完整或更精细地记载音乐的思想与感情。乐谱就像是一个语言,记载了流动的声音思想。一个时代或国家,如果没有这个声音的思想可以被记录下来,这个地方的文化即是非常匮乏的。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