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甘榜峇鲁,常有误闯另一个世界的惊喜,而走进甘榜峇鲁边界的这间锡克庙,则是误闯另一个世界里隐藏着的另一个小小世界,惊喜连连。
Gurdwara Tatt Khalsa是坐落在甘榜峇鲁边界的锡克庙,和俗称“秋杰巴刹”的Raja Bot菜市场相毗邻,建于1922年,是东南亚最大的锡克庙,前半部是朝圣礼拜的空间,后半部是公共饭堂和厨房,寺庙后方是Tatt Khalsa大厦,里面有一间锡克教学习中心。
锡克教奉行平等原则,主张全人类不分肤色,平起平坐,不搞阶层和级别歧视,寺庙一律门户大开,欢迎人们入内参拜。Gurdwara Tatt Khalsa也不例外,虽然寺庙内清一色都是印裔,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但他们投给陌生人的眼神是友善的,嘴角绽开一朵微笑,以示鼓励。
作为一个外来者,进入锡克庙之前一定要遵守规则,不论男女,都要包上头巾,没有自备头巾者,可用寺庙准备的头巾,把头发盖好,脱去鞋袜,方可进入。
公共饭堂里,虔诚的锡克教徒在席子上盘坐进食。(图:星洲日报)
锡克庙的一大特色是提供免费的全素膳食,一日五餐,任何阶层和宗教的人都可以一起进餐。Gurdwara Tatt Khalsa的公共饭堂开阔明亮,超过大半的空间是类似学校食堂的长桌长凳,旁边有个小区域地面铺了席子,大部份人在长桌上用餐,只有小部份缠头巾和蓄长须的锡克教徒,在席子上盘坐进食。
饭堂采自助服务,人们自己拿乾净的餐具,排队领取食物,吃饱后自己清洗碗碟。洗涤区内,有4个巨形水槽,第一槽是肥皂水,洗掉油污后,依序过3次清水,把洗好的餐具分类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风乾。
只会说旁遮普话的厨师,埋头把炸好的蔬菜饼切成小块。(图:星洲日报)
宽敞明亮的厨房,锡克大叔蓝吉正在准备做炸蔬菜饼。(图:星洲日报)
厨房内有3位厨师,其他都是自愿工作者,我在厨房门口伸头探视时,高头大马的蓝吉大叔朝我招招手,于是我就老实不客气的走进厨房参观。
厨房和饭堂一样宽敞明亮,清洁卫生,蓝吉和另外几位缠头巾蓄留大胡子的锡克大叔刚刚做好了午饭不久,稍微休息片刻,马上就要开始准备茶点。当天是礼拜天,午饭有白饭丶小扁豆咖哩和chapati,一顿饭,就用掉8公斤白米和15公斤面粉。茶点则是炸蔬菜饼,一款是高丽花菜饼,一款是洋葱圈丶马铃薯和苋菜做的混合菜饼,蔬菜里加入马豆粉丶咖哩粉丶发粉丶香料丶搅碎的青辣椒酱料等,在一个巨桶内以人手不断搅和,再放入油锅,炸至金黄酥脆,成品乍看来像日本料理中的天妇罗,但味道十分丰富,佐于现煮的玛沙拉印度香料奶茶,让人吃得满心温暖。
除了玛沙拉茶,大叔们还另外煮了一大壶美禄,原来每个礼拜天寺庙后的锡克教学习中心都有一群孩子在上学,下午3点,他们就会过来吃下午茶。
学习中心的全名叫Sri Guru Granth Sahib JiAcademy,教授的课程有旁遮普语丶锡克教经典丶历史和传统印度乐器等,仅在星期日下午1时至5时上课,学费全免,和寺庙一样对外开放,任何人想要报读都无任欢迎。
锡克教学习中心里的孔雀琴乐手老师。孔雀琴(Taus)原意是孔雀,琴身也形似孔雀,十分漂亮。(图:星洲日报)
手提管风琴(Harmonium)在19世纪英属印度时代非常流行,一手按键盘,一手控制风箱,使气流震动活动簧片而发声。(图:星洲日报)
更多相关报道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