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方不断有移民偷入境时,他说,干脆在边界盖一道墙吧;当有极端伊斯兰恐怖分子发动恐怖袭击,造成严重伤亡后,他说,那就暂时禁止穆斯林入境。当美国工人投诉中国工人抢饭碗时,他说:“我们要停止让中国‘强奸’我们的国家。”
上述这些话出自将代表共和党在年底角逐总统宝座的地产大亨特朗普之口。用语浅白、通俗、具煽动性,但最直接打动民心。
以民粹主义讨好民众
早前车祸身亡的中国前驻法大使、前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生前在“2016中美大学智库论坛”上演讲时指出,最近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膨胀,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美国总统大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相当猖獗。
他说,民族主义的内涵有两条。第一,热爱自己的国家;第二,排斥他人。把本国面临的各种问题、责任都推到别国身上。
他指出,在选举政治中,有人就喜欢用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来讨好民众,提出一些口号,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只要能够赢得选票就行。“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结合起来更加危险。民粹主义会导致从政者被民族主义所绑架,丧失理性。”
特朗普曾在演讲中自认,他和希拉里之间的竞争,是在强硬的民族主义和“崇拜全球化的领导层”的政策之间的选择。
特朗普以“华盛顿的圈外人”自居,猛烈攻击两党“当权派”
政商勾结、金钱政治。他常常口出狂言,有意挑战美国主流社会的“政治正确”观念,在其支持者眼中这种言论恰好反衬精英阶层的虚伪。
特朗普冒犯言论助长声势
他触碰“政治正确”的冒犯言论还包括“墨西哥人都是强奸犯”、甚至冒犯霍士新闻女主播“你可以看到血从她的双眼流出来,血从她身上其他地方流出来”,但这些争议性言论,并没有把他从竞选之路拉下来,反而让他声势更强劲,一些美国人甚至认为他口吐“真言”,不像其他挂满各种面具的政客。
而特朗普的竞选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起来!”,更深深打动那些对生活现状不满的中下层白人的心。他们相信特朗普可以带领美国人走出目前的政治僵局。他们认为,特朗普才能真正代表传统的、具有保守意识的共和党人,并不信任为了胜选而推出拉丁裔候选人(克鲁兹、鲁比奥)的共和党高层。特朗普在许多问题上也与其他共和党人有巨大的偏差,例如他主张向富人加税、为中产阶级减税,这种相对民粹的做法与其他候选人完全不同。
杨光斌:社会主义获支持
美国社会结构正变化
其实何止特朗普,与在民主党初选与希拉里缠斗的桑德斯则是从美国政治光谱的最左边竖起民粹主义的大旗。桑德斯对华尔街金融资本大加挞伐,号召“政治革命”。这个75岁的老人在美国年轻世代特别是大学生中广受欢迎。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光斌指,历史上,美国一直以个人自由、私有产权为核心的“美国信条”为豪,别说桑德斯这样大张旗鼓的社会主义,哪怕是极为温和的社会主义都难有容身之地,而今天社会主义者居然成为有竞争力的总统候选人。同“特朗普现象”一道,这一抹风景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美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的变化。
他认为,这种“革命”的诱因就是长达30年的新自由主义。
他指出,在战后30多年里,凯恩斯主义确实让西方社会变得相对平等了些,比如在1970年代末,企业高管的最高收入不过是工人的35至55倍,而新自由主义则使这一比例高达500倍以上,30%的美国民众只拥有1%的财产。这种社会不平等的结果必然会在选举政治中以民粹主义形式体现出来。
民粹浪潮或威胁全球经济
从大西洋到太平洋,极左和极右派民粹主义正渐渐成为主流。
但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民粹主义的盛行都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欧洲经历债务危机,难民危机,带来社会思潮的变化,美国自911后陷入反恐战争泥沼,再加上次贷危机的出现,也给民粹主义的抬头提供了土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过程并没有获得好处,更加深了他们保守孤立的态度。
有分析指,掀起民粹主义大浪的是全球化带来的果实,无法让全人类雨露均沾,于是引起全球化下的未获利者的反动。
中产阶级持续萎缩,使民众普遍“反全球化”及“反自由贸易”;各国政府无法有效振兴经济,滋生“反菁英统治”情绪;宽松货币政策使贫富差距更加扩大,也带动“反既存势力”声浪。
英国“脱欧”公投虽已成定局,但这只是全球民粹浪潮的第一波冲击,未来12个月内类似的政治事件恐层出不穷。10月意大利宪法公投,极左派“五星运动”党有机会趁势而起;11月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能否胜出?影响不言而喻;明年春天的法国总统大选,极右派“国民阵线”党魁马琳勒庞可能打入第二轮投票;之后的德国大选,极右派“德国优先党”也将趁势追击。
欧盟贸易专员斥致市场衰败
不过,欧盟贸易专员马姆斯特罗姆日前在北京出席中欧盟峰会时斥责当前在全球呈上升态势的民粹主义浪潮,她警告,如果民粹主义从政者掌权,会导致各国纷纷关闭自己的市场和边境,“这将成为孤立、失败以及衰退的起源。”
支持者多为教育程度不高白人
特朗普可说是美国总统竞选史上最具争议的候选人。这位“政治素人”参选之初,许多人都把他视为一个“跳梁小丑”,但当反体制、反正统潮流将老牌政客纷纷卷下,特朗普藉助民众焦虑和不安,摇着民粹主义旗帜乘势而起。
而他的死忠支持者多为白人、低收入、受教育程度不高,被挤至社会边缘的人士。
专家根据出口民调发现,支持特朗普的选民都希望选出会改善他们经济情况的候选人,由于特朗普一直声称,要把流失到海外的工作岗位带回美国,这番表态受到了很多蓝领阶层的欢迎。其中只接受高中教育的选民挺特声音最高。他们来自全美各地,来自乡下、郊区甚至城市地区。
例如在新罕布什尔州,未受大学教育选民中有47%投特朗普。这并不意味受大专教育的选民唾弃特朗普,他在这群体中的得票也常领先。
共和党支持者主要是白人群体,这位地产大亨最坚固的支持者还有住在流动房屋的选民。
《纽约时报》一个分析发现,那些维持“旧经济”,主要从事农业、建筑业、贸易和制造业的地区,较有可能投特朗普。失业者或停止找工群体也多挺特朗普。
政治学教授赛兹和特斯勒曾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说,特朗普一再宣传他凭本身力量取得成功,“这引起了那些自认没什么好运的美国人的共鸣。”
选民批奥巴马说多做少
特朗普“行动派”受落“
特朗普令人惊讶的政治成就说明了什么?摇滚教父库珀的一段讲话,可说做了最好的解释。他说:“我认识唐纳(特朗普),我知道他是一名‘行动派’,他不是一个‘说话者’”。
的确,特朗普是一位“行动派”。为何选民如此受落?这是因为他们对奥巴马总统感到不满,他们认为奥巴是一位说话者和一位思考家,说多做少。事实上,奥巴马政绩相当可观:医疗改革、击毙了恐怖分子奥沙马、挽救美国再次陷入经济大萧条,改革华尔街,拯救美国汽车业等。
发展商没有意识形态
为何特朗普会与行动派沾上边?其中一点是,他是一位地产发展商。退休城市规划官员哈默曾撰文称,特朗普贴合发展商予人的刻板印象:大胆、务实、果断和妄尊自大。在哈默来看,发展商没有意识形态,只有成功。特朗普30年前曾写了一本畅销书《交易的艺术》。
哈默表示,发展商做的东西是看得到的,他们建造了人们可以居住、购物或工作的地方。一些发展商更把自己视为公众英雄。他预测,“特朗普真的会筑起一道墙。”
另一个让特朗普被视为行动派的原因是:他不是政治家。
人民希望政府能解决问题,但国家债台高筑、非法移民、恐怖分子攻击美国人、工作流出美国等等问题仍悬而未决,人民对此感到愤怒,他们认为这都是政治从中作梗。
选民被政治局外人吸引
特朗普以一位强者自居,他会撇开政治把事情办好。他会如何着手还不清楚,但支持者并不以为意,他们认为特朗普会要做就做。选民常会被这些政治局外人士所吸引,例如1992年以独立候选人参选的大富豪佩洛特、布什时代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现在则是特朗普。
一旦不思前顾后
当选总统“风险大”
特朗普会当选总统吗?他当选风险太大也很危险。但这也并非不可能。如果11月总统大选前发生了非常事件,例如10月发生金融崩盘,或者美国发生在巴黎和布鲁塞尔一样的恐怖袭击,这些灾难将会让选民急于寻求改变。人们会开始说“我们不能再像这样了。”这对代表现状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来说,无疑是敲起丧钟。
但哈默警告,发展商一旦不思前顾后,毫无原则地为获短期利益而行动,将会惹麻烦上身。以一位行动派来取代一位思考家将冒巨大风险,美国人可能会出现一位不三思而行的总统。
美国上一次选出一位政治素人总统是艾森豪威尔总统(1952年)。当时他的前任杜鲁门曾做出著名的预测“可怜的艾克(即艾森豪威尔),他会在这儿,喊着要做这做那,但会一事无成。白宫可不是军队,他会感到恼火。”
“可怜的唐纳”或许也会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