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1/08/2016
包装上日期是品质指标.与食品安全未必有关
作者: meewei

你应该也有类似的经验,在打开包装时才发现原来饼干刚过期了,明明产品是不容易变坏的食品、且看起来完好如初,要把刚过期一天未开封的饼干丢到垃圾桶,心中难免感到可惜,但又怕吃了过期的食物会影响健康。虽然大家普遍都会查考这些日期标签,但我曾经问过很多身边友人,是否知道包装上这些日期的由来?反应却大多是一知半解。

有关食品包装上日期标示(datemarking),各国都有类似的法条规范,但该日期的表达方式上,各国却不尽相同,举例有:有效日期(expirydate)、保存期限(shelf life)、制造日期(manufacturing date)、最佳食用日期或赏味期限(best before)、此日期前食用(consume by或use by)或出售截止日期(sell-by)等。可以看到,各地的标示方式和意义非常多,而且中、英文的翻译往往也不只一种。

在超级市场中,摆放了各种国内生产及国外进口的食品,上面各种标示都有可能出现,也难怪很多消费者会分不清这些日期的意义与差别。在目前市售食品的包装上,“此日期前食用”、“有效日期”及“最佳食用日期”较为常见,“此日期前食用”与“有效日期”两者的含义比较接近,很多地方都会规定产品只要过了这些日期就不能贩售;而“最佳食用日期”在意义上,是食品在该日期前可维持良好的品质或风味,但并不表示食品过了此日期就会变质或不安全。

产品的有效日期或保存期限是怎样决定的呢?基本上,厂商可就其产品的原料、组成份和感官品质的变化,以及产品包装、保存方式、安定性及过去的经验等因素,自行决定相关日期,至于时间的长短,由数天到数年都很常见,原则上,厂商必须确保产品在这些期限内,能够维持预期的品质,没有变质或腐败的问题发生,所以,产品能保存多久其实没有定律。有效日期较为严谨的推定方式,是可透过长期的保存试验,考量分析微生物、营养成份、风味、色泽或质地等变化,综合判断储存期间的相关变化,来决定产品合适的保存期。不过,厂商一般也可以直接以市售的类似包装食品为参考,来订定自己产品的保存期限,这种做法相当普遍,也并无不妥。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厂商如何估算有效期限,其实也无法完全预测贩售前后,产品在保存上可能出现的任何突发状况,同样的,部份消费者也可能因不了解而未能将产品适当保存,因此,建议购买食品后,应参照包装上的指示把食物好好保存,尽量在该日期前把食物吃完,食用前也要习惯先观察产品的外观和品质状况。

食品过了最佳食用日期就安全吗?

不少人会把最佳食用日期当作安全指标来看待,但严格来说,这些日期并非食物中毒或病源污染的警告标志,很多时候只是用来判断某种产品的新鲜度,未必一定与安全有所关联。以饼干这种水含量低的食品为例,若储存上都遵循包装上所建议的指引,在适当的条件下储存,即使在过了最佳食用日期后,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其实仍然是可以保持不错的风味。一般来说,吃了超过这些日期的食品,应不会造成安全上的问题,相反的,假如购买的是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消费者一些无意识的举动,如:离开建议温度太长时间使产品解冻、存放期间反覆改变储藏环境,即使未过期也可能出现品质下降或变坏的情形。

同时,当包装被打开之后,又或是在太热、过湿或曝晒的环境中储存,产品的保存日期都会大大缩短,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