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考入复旦大学,巧的是,时值百年校庆,有幸亲逢其盛,成为复旦大学第101级学生。百年校庆,自然场面显赫,专为校庆制作的宣传片也很是让复旦师生骄傲且动容。我清楚地记得片中有两位名师令我印象深刻,一位是中文系的章培恒先生,另一位即是外文学院的陆谷孙先生。只是,现在,两位先生都已故去了。
章先生因专治中国文学史而知名,逝世于5年前,陆先生则以主编《英汉大词典》而享誉学界。日前,陆先生在上海新华医院去世了,享年77岁。
余生也晚,虽久仰两位先生大名,但也无由亲炙。我进学校的时候,章先生早已患病住院,至少我从未在校园里见到先生身影。陆先生,则是有几回傍晚下课,看到先生缓缓在复旦宿舍旁散步,但也从不敢上前打搅,至多擦肩而过时朝先生微微一笑,道一声“陆老师好”,多半这时候高高的陆先生也回报以亲切的微笑。
记得欧阳修说过,“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授者为门生”,我想对我这样的普通晚生来说,并没有荣幸能够忝列两位先生门墙,但对任何认真读过三卷本《中国文学史》和厚厚巨册《英汉大词典》的读者而言,我们又不妨说是另一种门生————一种未登记在册登堂入室却在内心深深敬重前辈的门生,我们一样在先生的门墙外听课,一样在先生的著作里拾取学问的珠玉。
编词典就像做厨子
陆先生,其实大家更爱称呼他为“陆老神仙”,这自然是陆先生在网路世界里的别名。但我想旁人若是以“神仙”自呼,怕是要引起公愤的吧。青年学生爱以神仙恭称陆先生,一是由衷歆服陆先生渊博且日新的学问,据说哪怕是“小清新”、“剩男剩女”这类潮流热词,老先生都能一一翻来,惹得一干80、90后膜拜不已。
不过这些只是神仙的本领,不足以涵容神仙的品格。大家爱以老神仙称呼陆先生,最要紧的恐怕还是佩服陆先生高洁的品格和清贵的操守。
譬如编词典,陆先生说编词典就像做厨子,受不了做饭做菜的热气,就不要轻易进词典编纂的厨房。可他一进这热气腾腾的厨房,就是三十多年。《英汉大词典》全书4203页,1500万字,他每一个字都看过、都校过。而1986年出任《英汉大词典》主编之际,陆先生就约法三章,明确宣布“一不出国,二不兼课,三不另外写书”,直至1991年《英汉大词典》大功告成。
再譬如陆先生对青年学生的态度。我见过很多大学教授,学问一等一好,但发现他们其中很少有人真正爱给学生上课,因为在现行教授评奖制度下,上好一节课跟发表一篇核心文章,悬殊甚大。但陆先生爱给学生上课,一点没有大师架子,据说他曾自立规矩:一节课不让同学们笑3次,这节课就没上好。我在复旦见过几次陆先生开讲座的场面,只能用“盛况空前”四字来形容,跟平时那些讲座时玩手机、交头接耳的不专心相比,我在周围人的眼睛里读到了大家对一位好老师的真诚期待————那一刻,陆先生让青年学子看到了学问的光晕,知识的辉煌。
我相信,一个真正爱智慧的人对世间名利是无暇他顾的。我不是说名利就一定是坏东西,但我相信对名利的耽溺执着一定是坏东西,但今天窘迫的生存状况,让大家都在这种窘迫中迫不及待地要为自己抓牢一点什么。
一句话里透出来的自在和高杆
就儒林而言,我眼见一些教授为了职称的升等而费尽心机,饱受折磨,当然各人有各人的苦衷,不可妄议,但辛苦却是难免的。陆先生对自己的教授头衔看得很通达,他曾这样写道:“我当年提副教授就有争议;提博导更是硬性擢拔;如以今天的标准度量,无一合格。但即使职称的光环去尽,我还是我:书还是爱读的,文章还是要写的,人文关怀不会失落,学术的热烈追求和思辨的纵深薰修永无止境。所谓‘闲云野鹤’者,也决非空睇风云,长唳无已,而是对眼下急功近利狂躁进取的一种间离,对茕迷闹汩的一种自我惕励罢了。”
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陆先生那样对世间头衔名利如此淡泊的,我所称赏的也不完全在此,而是“我还是我”这一句话里透出来的自在和高杆。有些人的高杆是骄傲,有些人的自在是名利失算之后的无奈,但我眼中的陆先生似乎从始至终都不为这些事情所扰————他爱的是学问,爱的是与二三素心人的知识清谈,爱的是朴素简单的生活带来的牢靠与力量。
陆先生逝世后,见到有些媒体用“寂寞”、“孤单”来形容先生,我知道这些媒体的意思————跟今天的世俗热闹相比,陆先生完全有资格可以更热闹,用上海话说是更“扎台型”一些。但陆先生真的寂寞吗,孤单吗?我不能无疑。
我想,在旁人看来枯燥乏味至极的辞典编纂工作,陆先生未必觉得无聊无趣。事实上,跟大多数要凭藉外缘刺激来求取快乐的我辈相比,陆老神仙倒真是一个体尝过实实在在、干干净净的世间至乐的人,这真的是神仙才能有缘享受的福分了。
陆谷孙先生千古!
陆谷孙简介
《英汉大词典》主编、著名翻译家、复旦大学外语学院教授。2016年7月28日,在上海新华医院去世,享年76岁。
关于怎样才是好词典,他说,如果买到或者需要一本汉英词典,不妨去试试————查10个词,皆有,或者十之八九个都有,“我觉得这本词典基本就非常有用了。10个词里,两三个才有,其他的没有,那别买了,这本词典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