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1/09/2016
鱼云·为哭平反
作者: kychia

看电影,很多人看完后的评语多是很好看、不好看、很好笑、很不好笑、很精彩、很闷、很烂,高级一点就是笑中带泪。

而我,总是会以“哭点”来记忆电影。

哭点是相对笑点(令自己笑出来的“门槛”)而产生的,我是个哭点非常低的人。小时候是哭包,爱哭到什么程度,就是一年级刚开学时读到“爸爸”、“妈妈”就会联想到自己当下与父母分离,很难受,然后就默默地伏在桌上流下眼泪,我已经尽量不作声,但还是被老师发现,老师最后受不了我几乎天天哭,把我狠狠地打了一顿。被打完了,痛定思痛,为了不再挨打,决定不(在学校)哭了。

当时只有7岁,不懂得这顿打的深远,也没有意识到是因为自己很善感,同时在学校又缺乏安全感,所以才会一直哭。对于鞭打的恐惧感,令我对外界(相对于家里而言)或人前一点一点地藏起自己的情感,不再那么深入地去感受事、物,即使很想哭,也得忍住,绝不能声张。

这就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周遭的人对于“哭”的厌恶。

好,在学校就不哭吧,但是回到家里,我一看电视,还是常常会被连续剧和电影感动到哭。我已经记不起令我哭的第一部电视剧或电影是什么,但多数和亲情有关,就举最近看的《志气》吧。这是以“杀很大”广告中的性感扮相出位的郭书瑶努力转型的关键作品,但令我感动的却是她剧中的阿嬷对她的包容————即使春英再倔强,阿嬷还是不发怒,只是好声好气地告诉她自己做了什么菜,叫她去吃饭。

虽然这很老掉牙,周星驰的《大内密探零零发》中刘嘉玲也演过类似的桥段(刘嘉玲抹干眼泪,对爱上第三者的老公强颜欢笑着说:“老公,你要吃面吗?”来挽回老公的心),但我还是忍不住在黑暗中落泪,深怕被同事和学生看见。果然,戏一播完,同事笑着说:“你哭了啊?”让我觉得很尴尬。一些哭的学生也赶紧抹干眼泪,不愿让别人看见自己哭了。

这是我第二次深刻地感觉到“哭”是一件可耻的事。

到底哭有什么可耻?令人可憎的地方?

我不禁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我因为本身是哭包,另一方面是想帮哭平反一下。

专家说,人有3种眼泪,如果你流下的是“情感眼泪”(emotional tears),对身体有益哦。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拉姆齐医学中心(St.Paul Ramsey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曾经比较过因普通刺激物(例如:洋葱)流下的眼泪和情感眼泪。研究显示,情感眼泪能清除体内因情绪压力所累积的有毒物质,能减轻压力。抑制眼泪更对健康无益。

丰富我的创作

此外,我认为放任自己哭也对我的学习和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当了几年的老师和多年的学生,我发现很多人在回答理解问答题时,无法体会理解文中人物的感受,尤其是感动或者是比较悲情的部份,而这也体现在写作时无法生动地勾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我不敢说自己是高手,但我对于情感的理解向来拿捏妥当,几种常见的喜怒哀乐心理活动要简单描写也没问题。其实,我自己的切身经验很少,多数的情感经验都来自电视剧、电影、各种节目、书籍,我能够收藏这些情绪的不同体验,也许正是因为我在电视机前、电影院里从不忍住眼泪和欢笑,任由我的情感外露。

因为哭而产生的记忆点,我觉得也可以称作“哭点”

(类似台湾谐星的“哏”的概念)。这些哭点一直停留在我脑中,并随着我看了其他的影视作品或书籍搜集的哭点而不断连接、扩大、融会贯通。比如:一年级时我读到“爸爸”、“妈妈”就会想起自己与父母分开而哭了起来,而后,我看到许多关于父母和孩子的情节(例如《一路有你》)也会落泪,就像我最近看《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时,看到多莉的爸妈耐心地用贝壳来训练小多莉找到回家的路、一直对善忘的小多莉说“没关系,没关系”、妈妈担忧多莉的未来而哭泣,都不停擦眼泪。然而这些内容就因此而被我记下来了,弥补了我人生体验的不足,更丰富我的创作,因此,哭有什么不好呢?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