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盈帆是全职绘本家,也是一名全职妈妈。
她在新竹县的北部,一个叫竹北的地方宁静地生活着。为了专心画画,她在距离自己的家开车不到十分钟的一栋小套房,开辟了一个工作室。
甚爱动物的她,过去养过不少宠物,也在后院种了许多花。不过在宝宝出世以后,就成为她生命里最高等级的“宠物”、漫画里的“大魔头”,每天让她过关斩将。
三岁的儿子也是她灵感泉源和指引,“大人和小孩喜欢的绘本不同。成人喜欢素描、精致画风来烘托故事;小朋友喜欢明确的描绘出角色的动态、表情,需要一个明确的场景,鲜艳的颜色,清楚的轮廓。”
这些理论她都知道,只是从小孩的反应,她更加确定了这件事。她说,小孩子也不爱看电视里的真实影像,比如国家地理频道的动物影像;不过画成颜色鲜艳的卡通,他却很喜欢看。
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绘本,陈盈帆认为买绘本要仔细筛选,避免说教的内容,也不要选择太粗糙的图像,那样的图书无法吸引小孩子去翻阅。(图:星洲日报)
和宝宝一起成长的绘本创作
“我自己三岁以前记不得什么,有了宝宝之后,才补足了那段被遗忘的时光。”孩子让陈盈帆更加了解幼儿的世界。
原本画适合6岁至12岁阅读的绘本,她笑言自从有了小朋友,她越画越前,更适合零到3岁孩子阅读的图书了。
“他从一个只会睡觉的婴孩,突然会爬、会跑,会讲话了。这个年龄层学习的变化是一生之中,最快速、剧烈的时段。”陈盈帆开始画幼儿绘本,随着孩子的成长,她的绘本内容也跟着“长大”。
比起台湾,中国对绘本的概念还处于摸索期,不过发展速度却非常迅速,一部份出版品有了自己的风格。(图:星洲日报)
绘本家也要逛街买绘本
即使是绘本家,陈盈帆也经常会逛街买绘本。
“和个性有关,小朋友有自己的品味和喜好。我的宝宝偏好车子和恐龙,作为家长我会根据他的偏好来买书,不会故意买他不喜欢的。”
在筛选绘本上,她会淘汰一些刻意强调道德说教,或是色情暴力、制作非常粗糙的绘本。她认为,绘本不必背负那么沉重的任务。
“绘本就是欣赏。你可以从绘图的美感、故事产生的情绪、社会人际关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但如果你一味说教‘百善孝为先’,等同于限制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样的,小孩子在画图,你逼孩子一定要画得很真实,也是在扼杀小朋友的美感。”
逛海外华文书市绘本漫画区
会客室采访结束后,我们趁空档时间溜出去逛书市,走一圈马、中、台的绘本、插画和儿童漫画区。
她指出,绘本文化源自西方,一百多年前就有了,因此无论是台湾、中国的绘本市场,翻译自西方的绘本比例还是占多数。
西方绘本起于18世纪的英国,最早的时候只有纯文字故事和童谣。一直到19世纪才有了插图。“《比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是经典中的经典,是第一本为小朋友而画的图书,从小朋友的角度出发,投射出儿童的心理。”
中国绘本方面,陈盈帆认为和台湾一样,翻译本比较多。“中国对绘本的概念还在摸索期,但他们的绘本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快就可以追上。目前中国出版的绘本里,有好些是台湾画家的作品,从繁体转为简体字。”
还有无限可能
马来西亚绘本才刚起步
看过马来西亚的绘本创作,陈盈帆感到有些许意外。
“马来西亚绘本颇有自己的特色,大概只有美术出身的人才能画成这样,细节、线条、画面的协调都很不错!”陈盈帆说,若要鸡蛋里挑骨头,就是排版上、美术设计上还有进步的空间。
“无论如何,原创还是最好的。绘本内容要从自己的环境和文化出发,这样小孩子读了才有共鸣。”她笑言。
走到书市另一头的学生漫画区,陈盈帆发现比起绘本,马来西亚原创的学生漫画的发展更加蓬勃,“小学生看的漫画很流行,而且都本地漫画家画的!”
她指出,学生漫画在台湾也十分受欢迎。不过探险、历史和地理的漫画,则是由韩国漫画译本补上,马来西亚在这方面却有很多自己的创作。
逛了书市里的绘本、儿童漫画区,陈盈帆总结说,马来西亚的绘本创作刚起步,这也意味着幼儿绘本还有扎根的空间,本地绘本作家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对外国还是本地作家来说,马来西亚绘本的发展有无限的可能。我真心希望马来西亚美术人才、绘本创作家投入创作,把绘本这一块发展起来。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做起来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她说。
陈盈帆小档案
陈盈帆,1974年出生于台北市,师大美术系毕业,纽约school of visual arts(sva)插画研究所肄业。2011意大利波隆那插画奖得主。对插画充满着研究与创作的热情,作品风格多变,电脑上色时用色厚重强烈,手绘水彩时偏好古典淡雅。擅长手绘结合电脑的混合媒材,图画中透露出温馨与幽默。最喜欢的是可爱小动物们。绘本创作16年,她的作品有《水獭找新家》、《祝福的酒》、《苹果甜蜜蜜》、《鬼门开》、《123到台湾》、《毛毛123》系列等。
陈盈帆翻阅本地绘本《兔爸爸不见了》,称赞马来西亚的绘本颇有自己的特色,细节、线条、画面的协调都处理得非常好。(图: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