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曾在专栏中介绍过食品包装上不同的日期标示方式,希望大家能对这些标示有较多的了解,世界各地民众不了解这些标示的情形其实相当普遍。近年有消费调查发现,在欧洲只有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能正确了解最佳食用日期的意思,同时也有高达三分之一的食品是因误解而遭丢弃,为了减少这些原可避免的食物浪费,德国拟对部份食物取消保存期限的标示。近年全球食物浪费的问题备受关注,以下我们也来谈谈这个大家切身的问题。
我对全球粮食问题的研究深感兴趣,长期一直关注国际间食物浪费的议题或新闻。统计资料显示,法国每年平均每人丢弃20~30公斤的食物,德国扔掉的食物甚至多达81公斤,整个欧洲的数字估计更高达1亿公吨,足够供2亿人食用,而且很大部份都是未变质、仍可食用的产品,甚至是尚未开封,这些都是原可避免的资源浪费。有见及此,德国政府过去几年就对这些浪费问题展开关切,试图透过教育让民众了解问题的严重性,鼓励购买较小包装的食物,尽量将食物吃完,希望能减少浪费,可惜最后的成效有限。
德国的食品可以使用此日期前食用(use before)及最佳食用日期(best before date)等标示,后者通常只作为产品新鲜度的参考,与安全性无绝对关联,超过这个日期并不等于食品已变质或不安全,但很多消费者会将该食品误解为不能食用而将之丢弃。在欧洲就有15~33%的食物是因上述原因而遭丢弃,可惜这些被丢弃的食品往往毫无安全疑虑。
由于以推广教育的形式,始终未能扭转浪费食品的行为,德国拟取消食品最佳食用日期的标示,理由是许多可正常摆放2~3年的产品(如:意大利面),即使过期数年仍然是可安全食用。其实,欧美各国也开始关注相关问题,法国在2016年就通过法案,禁止面积大于400平方公尺的大型超市丢弃或销毁未售出、但仍可食用的食品,且须将可食用的食物转赠慈善机构。
目前德国所提要取消的标示,主要是针对可长期保存的食品(如:盐、糖、醋、米、面等),考虑只标示制造日期,而不再标示产品期限,交由消费者自行判断是否食用,而一些容易腐败的生鲜食品(如:生肉、乳品等)则仍会标示安全食用期限。德国的配套方案是利用新的智能包装(intelligent package),然而很多相关的技术和应用目前都仍只在研发阶段。
德国的策略能否成功仍有待观察,但食物浪费的问题正发生在你我的身边,像是宴席后不难看到桌上剩下一堆食物,德国的动向不失为提醒众人减少食物浪费的一记鸣钟!
■减少食物浪费,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根据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的调查,一般家庭有三分之二的食物浪费是由于食物没有适当储存,变坏而被逼丢弃,另外三分之一的浪费是因准备或烹煮的食物过多,使得剩菜太多,最终被民众丢弃。要减少浪费,购买食物时不妨拟定采买计划,尽量买刚好的分量,容易腐败的生鲜食物尤其避免一次购买太多。紧接着,正确储存就是最重要的环节,新鲜食物要适当冷藏,能够冷冻的话保存时间更长。针对包装食品,可参照包装上的保存方法储存,避免食品直接受阳光曝晒或置于潮湿的环境,注意保存环境的温度,特别是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要避免反覆的解冻和冷冻,这些做法都有助延长食品的品质和保存时间。此外,若产品的标示日期属于最佳食用日期,只要保存得当,过期后也未必需要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