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失聪问题如今已经可以靠置入性工具得到很大的改善,不再如以往般是终身残疾,但也要视乎治疗时间来定夺修复效果,一旦听觉神经完全发育,即使装入人造耳蜗,帮助也不大。所以对于先天性失聪,应把握在婴儿时期治疗,好让听力恢复至最佳效果。
而后天的问题,除了严重头部创伤影响听力,最常见的就是长者耳背或重听。虽然可以通过助听器改善,但70%的人在装了助听器不到一个月就会放弃,原因不是因为听不清楚,而是太过清楚,反而变成了噪音,以致很多人都无法坚持下去。
人造耳蜗
助先天失聪孩子寻回听觉
先天性完全耳聋,在90年代,或更早的80年代之前诞生的婴儿可能还会发生,但之后因人造耳
耳鼻喉及人造耳蜗植入手术专科医生郭祯文(Dr.Koay Cheng Boon)表示,听障问题分先天与后天,有者可以用人造耳蜗帮助患者找回听觉,但一些全聋的人耳蜗也无补于事。
他表示,先天性听障主要是母亲在怀孕时胎儿不幸感染病菌,如德国麻疹、发高烧、钜细胞病毒(CMV)等,任何一种病菌都足以影响胎儿的神经发展,尤其是怀孕首3个月的第一阶段。
“其次是家族遗传,不过比率不多,在100名听觉有问题的婴儿当中,90%都是经由母体感染,只有10%是家族遗传。”
他指出,很多病毒感染是不明原因的,也可能是综合症,即身体其他器官也有缺陷,如唐氏儿的听觉通常都有问题。其次就是孩子在出生时缺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1000名婴儿当中,有2~3个听觉有障碍,影响程度不一。
郭祯文表示,先天性听障可以通过人造耳蜗来克服,包括神经系统不健全及耳蜗不健全,或耳蜗健全,但外耳不健全的人都可置入人造耳蜗。
他坦言,30年前先天性的听障问题是无法克服,但从70年代开始就已经发明人造耳蜗技术,80年代人造耳蜗已经相当普遍,所以基本上90年代出生的儿童已经不会有完全耳聋问题,病人有了选择性的疗法。
◎年龄越大,听觉效果大减
虽然人造耳蜗几乎可以达到与常人一样的听觉效果,但郭祯文表示,人造耳蜗的效果视患者的置入年龄而不一,最好在2岁之前就做置入手术,效果可以达90%,可以过正常生活;2至5岁,效果会较差,因为这个年龄的儿童听觉神经发育已经完成。
若是10岁以后才做人造耳蜗,听觉效果更是大减,即使患者听到声音,但因为从小没有学习发音及辨识声音,所以即使听到声音也很难辨识读音及学习发声。
“虽然如此,但能够听到外来声音还是比较安全,至少走在外面可以听到警告讯号,避开危险。”
郭祯文:先天性的失聪,最好在两岁之前为婴儿做人造耳蜗手术,听力将可以恢复至常人的九成。(图:星洲日报)
相较头部重创伤及内耳
病毒感染致失聪几率更高
至于后天性的听障问题,郭祯文表示,小孩通常是因为感染病毒,引发脑膜炎、腮腺炎(Mump,俗称猪头皮)甚至一般病菌都可能,从1岁到成年以后都可能会受病毒传染而影响器官功能,不过脑膜炎是小孩失聪的主要原因。
他表示,后天性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意外事故导致头部重创,伤到内耳。
尽管病毒感染而失聪的几率比意外事故高,而且完全失聪或听力变弱(接收到的声音很小声)可能性很大,但他表示,病毒问题若早发现、早治疗(即在发现后的数个星期内开始治疗),痊愈的机会很大,反之拖延时间越久,就会变成永久性伤残。
询及如何确定孩子在脑膜炎之后听觉是否受损,他说:“当孩子确诊为脑膜炎至痊愈后,父母必须仔细观察他们的听觉,如发现他们对别人呼唤没有反应或对外来声音没有以前那么敏感,就必须马上带他们做听力检测。但如果是婴儿就比较难以发现,所以我会鼓励他们在孩子出院之前做一个检测,以防万一。”
要如何区别普通发高烧与脑膜炎?他表示,脑膜炎除了高烧不退之外,也会出现神志不清、严重呕吐、抽筋,甚至昏迷,所以脑膜炎一定要住院留医,抽取骨髓检验才能确诊是否为脑膜炎。
他表示,感染脑膜炎及听觉能力受损的人,必须在6个月内接受治疗,否则耳蜗会硬化,相等于阻塞,无法把人造耳蜗电线置入,将会变成永久性伤害,所以痊愈后的半年是治疗黄金期。
好好保护耳膜
避免老来患重听或耳背
除了先天性及后天性的疾病与意外导致听障问题,郭祯文也谈到成人神经细胞随着年龄越大而逐渐退化,也会使到听觉能力减弱,也就是经常发生在老人家身上的重听或耳背状况。
一般上长者重听问题可以靠佩戴助听器改善,但也可以通过置入人造耳蜗来恢复听力。
他解释,听力随着年纪退化是正常现象,但一些长期在噪音环境下生活或工作的人,会使到退化情况提早出现。如工厂操作员、军人(枪击练习)、摇滚乐队成员或夜店员工,长期处于高分贝音量中,会损伤内耳细胞。
“若真的无法避免,也要做好保护耳膜措施,否则听力老化问题会提早报到。同时,避免长时间听随身听,尤其处身在很吵的环境,如搭火车或地铁,因为周围环境已经很吵,需要调节到更大声量才听到,长期下去对耳膜也会造成伤害。”
大部份有重听或耳背问题的老人,都会选择配戴助听器,但大多数的人却因为不习惯而丢弃一旁。
郭祯文表示,在为病人选择助听器时,会先测试他们的听觉能力。医学上是以病人所能接收到的声音分贝来区分。如说话声音是10分贝,喊话声音是20分贝,30则是嘈杂,如果病人只听到30分贝的声音,就等于说他们的重听指数是中等,需要配戴助听器。
不过,他也坦言很多老人家配戴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想戴,除了碍于外人异样眼光之外,“太清晰”是令他们无法适应的主因。
“以我所见,10个配戴助听器的人当中,有7个最终会放弃,因为戴了助听器之后,就好像把一个喇叭装在耳朵内,以前听不到的杂音,现在都听得非常清楚,以前是听不到,佩戴后则是太清楚了,很多人会不习惯,所以需要一段时间来习惯,通常我会建议病人坚持3个月,如真的不习惯再作打算。”
不过,他也说,现在的助听器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一些数码助听器可以隔绝高分贝的杂音,但还未做到可以完全隔绝。
挖耳垢、耳朵进水
一不小心或伤致耳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我们认为是正确或者长辈流传下来的小动作,都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我们的耳朵,导致耳疾。
1)挖耳垢:
从小父母就会帮我们挖耳垢,无论是固体状或流质的耳垢都必须定期清理,否则会阻塞耳朵。
郭祯文说,这是错误的观念,在西方医学语法中,没有“Ear shit”,只有“Ear wax”,说明了我们一直所指的耳垢或“耳屎”,其实并不是耳朵内的污物,反而是耳蜡,一层油脂,不让水或细菌跑进耳朵,平衡耳油,让耳朵不会过于油腻或干燥,是一层保护耳朵的油脂。
耳蜡在一段时间之后会自动从我们外耳排出,如一条天然的排水道,从内往外流,所以我们只需要清理排到外耳的耳蜡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地用棉花棒或其他工具去掏耳朵,否则耳蜡只会越推越进到内耳去。
2)耳朵进水:
冲凉或游泳时,不小心把水灌进耳朵,以致发炎。
郭祯文表示,原理与挖耳垢一样,就是因为我们经常挖耳垢,把原本在外耳的耳蜡往内推,原有防水作用的耳蜡防水线就不断往后退,才会使耳朵进水,甚至发炎。
◎耳朵有自然的清理系统
再者,耳膜是耳朵的保护膜,我们外在的伤害也只是伤到外耳,不会进到耳膜,所以不会有因为耳朵进水,发炎,而导致失聪的问题出现,这都是大家的迷思。
总之,耳朵有自然的清理系统,不需要刻意去清理,只要保持外耳清洁就可以了。反之,我们经常需要帮那些喜欢挖耳垢的病人清理堆积在耳内的耳蜡,否则会影响他们的听力。
在耳朵没有受伤或被刻意清理下,水或污垢都不会流到耳朵内部,所以不要闲来无事就挖耳垢,反而会适得其反,水会随着耳垢越推越内而流到耳道内部,形成所谓的耳朵进水问题。
郭祯文指出,耳蜗不是独立器官,是属于头颅一块硬骨,位于内耳深处,所以在做人造耳蜗手术时必须非常谨慎。(图:星洲日报)
知多点
助听器(Hearing Aid)与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都是听力康复的有效手段,同为听力辅助设备,又有哪些不同呢?
无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都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期。尤其是人工耳蜗,通过它直接感到的不是我们一般说话的声音,而是一种“人工形成的感觉”,所以人工耳蜗手术后,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适应,等到大脑的听觉皮层建立起一套对人工耳蜗产生的电脉冲理解为各种声音的条件反射后,才能有听觉功能,即听觉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