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兰莪.沙登17日讯)这曾经是一所让教师去上课时都会心惊胆战的中学,不止校风被认为很差,学生打架、逃学、收保护费时有所闻,甚至传闻有人在学校外围售卖毒品给学生。
然而这6年来,这所学校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学生变成尊师重道和有求知欲。一切从校长从主张藤条教育,最后选择放下藤条,对学生施予爱的教育开始。
台湾侨委会所属的海华基金会,刚颁发了第二届海外师铎奖给这所中学的校长戴庆义,这所国中,目前已经是沙登新村村民纷纷把孩子送进去受教育的史里肯邦安国中(史中)。
戴庆义(56岁)于1989年被派往沙登新村的史里肯邦安国中(史中)执教时,担任华文科主任,后来擢升为下午班副主任、第一副校长。
这段时间,面对纪律问题严重的校园,戴庆义选择做一名严师,面对顽劣的学生,他选择用鞭打的方式惩罚他们。
教师上课心惊胆战
当时学校的纪律问题究竟有多严重?作为这所学校的校友,且在史中执教23年的黄秋燕说,当年她师训毕业后被派往母校执教,心里是战战兢兢的。
她说,学校过去有很多负面新闻,教师如果被派到所谓的放牛班执教,都很担心。
批评学生反被挑战
她形容,学生会在课堂上睡觉、逃课,也曾试过学生在课室内追跑,教师毫无控制的能力。
“当我们批评学生的时候,一些学生会企图挑战教师,教师上课前总会担心,今天又要面对一些什么问题?”
黄秋燕说,但戴庆义上任后逐渐改变了学校的纪律问题,他亲自关切一些纪律问题严重的学生,说也奇怪,一些原本不爱上课的学生,竟然态度大改,愿意协助教师维持班上的上课秩序。
戴庆义要求所有教师记录下学生不守纪律的行为,课后交给相关负责的教师输入电脑,所有学生的一言一行被记录在案,问题严重的学生就会交给他亲自处理。
走入学生内心世界
戴庆义多年前获颁沈慕羽教师奖时,在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曾说,对于冥顽不灵的学生,他会采用藤条教育,虽然只打一鞭,但却是狠狠地打下去。
戴庆义谈起过去所主张的“藤条教育”时说,曾经在鞭打学生时,因为学生闪避,而打伤学生的手臂。
“我过后亲自为学生擦药,送学生回课室后,还不断回去关心他的伤势。”
然而,一而再再而三的鞭打似乎没有改变些什么,2009年,戴庆义被调往白沙罗万达镇国中4校担任校长。
万达镇国中4校是一所都市中学,戴庆义表示,这所学校的学生更缺乏爱,因为大多数学生父母平日忙着工作而不在家。
那时候开始,戴庆义选择放下藤条,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但仍然恩威并重。
2010年又回到史中任校长后,学生发现这名凶狠的校长放下了藤条,大家都非常惊讶。
课后留校循循善诱
曾经因为多次不去上辅导课,而被戴庆义鞭打的校友骆革怡说,中五那年发现戴校长“不打人了”,还曾问过校长,校长开玩笑说他要开始实行爱的教育了。
骆革怡说,奇怪的是,她和同学反而开始对不再打人的校长,感到心服口服。
骆革怡印象最深刻的是,校长每周会把一些班级轮流留下来,向学生循循善诱,告诉他们打架等行为都是不好的。
逐渐的,学校开始有了改变,毕业已经4年的骆革怡至今仍然心系母校。
她说,以前参与课外活动、办活动总是抱着交差和为了分数的心态,现在学弟妹更加爱着这所学校,这就是这所学校最大的改变。
团体活动改变学生
蔡贞琴(46岁)的儿子陈国培是史中的校友,当年也是几乎快被退学的“坏学生”。
她说,当年儿子叛逆、爱玩、不听讲,更瞒着她在中一就加入帮派,让她头痛不已。
“后来戴校长回来掌校后,开办了廿四节令鼓,别人告诉校长‘burger仔’(陈国培的外号)会打鼓,校长就召儿子加入鼓队。”
她说,儿子当时口气很大,校长问他会不会打鼓,他说曾经受邀去商场打鼓,还反问校长:“你说我厉害不厉害?”
蔡贞琴说,儿子加入鼓队后逐渐改变,十分听校长的话,如今在台湾念海青班即将毕业,让她备感欣慰。
史中的廿四节令鼓、合唱团、管乐团等活动团体,都有良好的表现。
订下严格纪律
戴庆义说,加入这些团体的学生未必都来自优秀班级的学生,很多都是中等或中下成绩的学生。
他对学生订下了严格的纪律,如果团员不遵守纪律,都会被惩罚。
为了参加团体的活动,学生不太会在学校制造问题,而忙着练琴、练歌、练鼓的孩子,专注在学习之中,更无暇制造纪律问题,学校的风气逐渐变好。
真正悔改愿给机会
根据规定,纪律分数被扣满100分的学生,就会被学校退学,戴庆义说,他会给真正愿意悔改的学生一个机会。
该校曾经有3兄妹因为各种问题,3人一起面对被退学的危机。
“经过了解后我才发现,其实这3兄妹面对家庭的问题,我告诉他们,只有努力完成学业,日后才能好好照顾妈妈。”
最终3兄妹都在史中完成了学业。
并非所有人都会获得这样改过自新的机会,戴庆义说,一般上这些几乎被退学的学生,他会让他们签下悔过书,承诺作出改变。
“如果他们没有悔改,最终还是会被退学。”
他认为,爱的教育要用的适当,如果一个平时没有太大问题的学生突然犯错,有时候只是一时冲动或想不开,应该给他们一个机会。
“但是如果一个学生不断犯错,又不会悔改,一直给他机会,学生会觉得校长好骗,只要假装悔改就不会被踢出学校。”
规定请安培养礼貌
史中是一所国中,但位于华人新村内,全校3423名学生中有3100人是华裔学生,让这所学校看起来更像一所国民型中学。
戴庆义将中华文化贯彻校园,为了培养学生的礼貌,他规定所有学生必须向师长请安。
“如果学生看到我却不请安,我会抓着他,向这名学生说早安,确保他也说了‘校长早安’后,才让他离开。”
久而久之,这所学校的氛围都改变了,学生懂得尊敬师长和礼貌,上课气氛有改善,校园内的归属感更加强烈。
史中的彻底蜕变和化腐朽为神奇,是戴庆义的努力和决心下才得以改变,但戴庆义也强调,这样的改变是全体“史中人”的配合下完成的。
从主张藤条教育到一名选择放下藤条的校长,戴庆义成功虏获学生和下属们的心,一起共同为史里肯邦安国中而努力。(图:星洲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