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时,穿着红色上衣、卡其色及膝短裤的吴少刚,精神奕奕,眼神锐利笃定。寒暄几句后,才从吴太太张慧萍口中得知吴少刚前几天才从赛场回到马来西亚。戈壁沙漠那一场赛事留给他的印记,除了脸上和手脚的晒伤痕迹,还有略显疲累的步伐。
“昨天是他的生日,55岁了。”吴太太张慧萍说。
吴少刚从19岁开始跑步,跑了36年。跑了多年的公路马拉松之后,他决定做一些改变,2006年他开始参与极限马拉松(Ultramarathon)。由于跑了36年,在开始极限马拉松比赛以前的体能储备,吴少刚并没有做太多的特别训练,只是多加了一点针对性的操练。
吴太太张慧萍陪着吴少刚到处参赛。
亚洲首位全球大满贯马拉松赛事跑者
吴少刚.赤脚跑者的哲学
“我开始跑马拉松就赤脚跑!哈哈哈!”1974年,吴少刚中学预备班,那时候中学生都是赤脚打篮球,他们穿着拖鞋,到了篮球场,拖鞋一甩,就开始打篮球,打了好多年。有一年他住的小镇办了一个越野比赛,他和打篮球的好友们相约一起参加比赛。
当时隔壁的小镇上有一个人经常赤脚跑步,跑过小镇的大路口,附近咖啡店里的居民,总是议论着这个人,“赤脚跑来了,赤脚跑来了”,所以大家都知道有这样的一个人。后来他的几个赤脚打篮球的朋友,就提议说“不如我们来赤脚跑,所以我们有大概3个人赤脚跑”。
结果这一跑,跑得还不错,吴少刚得第四名,“有个朋友还得第一名,哈哈!第二年,我还是赤脚跑,他反而穿鞋了,结果我跑第一名。所以后来就一直赤脚跑了。更后来赤脚跑的只剩我一个,其他的都穿鞋去了。”
接下来那两年,1980年到1981年,吴少刚在槟城念先修班,每天下午6点念完书之后,就出去跑步,都是赤脚跑。跑了两年多,后来去纽西兰的时候,因为太冷,所以才开始穿鞋,之后就一直穿鞋。直到2009年底,又重新发现了适合赤脚跑步的五指鞋,因为五指鞋吴少刚又回到了赤脚。
“赤脚跑步的时候,我都跑公路地面,也不觉得痛,其实我们脚底的皮肤柔韧性高,可以适应任何地面,久而久之就会知道要怎么跑。”
吴少刚表示,脚底是非常敏感的,踩到异物会有反应,比如踩到小石头,你会很快反应出来,身体会做出缩脚的反射运动,反而起到了保护脚底的功能,不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其实公路上有竖起的小玻璃概率很低,我们的公路是比你想像的干净许多,即使有玻璃碎片,都是一些平铺的小碎片。遇到那些玻璃,目测得到的话,自然会绕开。”因为赤脚的关系,跑者会更留意路面上潜伏的危险。
吴少刚认为,赤脚跑步是很多跑者很难克服的障碍,尤其是无法跨越心理障碍。“这其实和我们日常中遇到的障碍一样,面对障碍时,克服的方法就是坚持,比如说,你知道赤脚跑步是很好的,你只是需要时间去适应,看你愿不愿意花这个时间去适应,克服不了的原因主要还是没有耐心。”
吴少刚指出,赤脚跑步能够让双脚直接接触地面,赤脚的自由、不会被鞋子卡着脚趾、无束缚感,那种感觉会带来无限的乐趣。
“穿鞋反而会让反应变慢,因为鞋底将脚底与地面隔离,你没办法第一时间直接接触地面,反应就慢了。这种乐趣,你必须自己体验,尤其在你的脚底适应了之后,痛觉已经不能影响你的心智了,你就可以了解赤脚跑步的乐趣。”吴少刚接着说,跑步的时候,痛觉刺激身体产生大量肾上腺素、脑下垂体分泌较多的多巴胺,会让跑者非常兴奋。
“五指鞋让我重拾赤脚跑步的乐趣,因为一般的跑步鞋,是将脚趾绑在一起,跑步时脚趾不能伸展,也会互相摩擦导致脚趾间的皮肤更容易受伤,五指鞋可以减少这种摩擦,也可以增加脚板与地面的抓地力,就跟赤脚跑的时候一样。”他边走边活动穿着五指鞋的脚趾,示范跑步时,五指鞋带来的抓地效果。
唯一的信念--‘要跑下去’
“随着参加更多的赛事以及经验的积攒,适应能力会越来越好,过渡期也会越来越短。有时候觉得难的话,就放慢节奏,甚至可以坐下来休息、吃点东西,经验会告诉你,你该如何调整自己,调整之后再继续,那个感觉会好很多。”
吴少刚坦言,放弃的念头并不是太难克服的事。除非一开始的速度不理想,或者身体出了状况、受伤而影响进度。那时候就会想:要不要坚持下去。若坚持下去,可能冒着伤情加重的风险,如果后面还有接着来的赛事,就会毅然退出,为下一场赛事做更好的准备,这样才能恢复得更快。
如果接下来没有赛事,他会选择继续比赛,“即使来不及了,也要能多远就走多远,就让他们把我关掉吧。”
吴少刚完成北极赛事。
马拉松跑者的目光投注和思绪流转
吴少刚说,一般比赛每天只有两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主办方会设下一些驻点,准备好帐篷,有医疗人员驻守。
医疗人员会帮你处理外伤例如水泡,或者替跑者做松弛肌肉的按摩。其他休息时间就只能在路旁,看到一块合适的石头,躺下、闭上眼睛,休息半个小时,再继续。
“上次我在亚马逊的时候,就开始唱李逸的歌,70年代的歌手,因为大家都最熟,歌词能够背下来,所以就可以一直唱唱唱,唱完之后,咦?唱完啦!那就重新再来,哈哈哈哈!”吴少刚爽朗的笑声响彻整个公园,漫长的比赛,吴少刚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消遣。
吴少刚坦言,极限马拉松的时间很长,一定要专注在不同的东西,身体疲累的注意力才可以分散掉。跑步的时候,他会回忆起往事,一些美好的回忆,什么都不想反而觉得路途很遥远、枯燥;偶尔会注意自己的速度,需不需要加快;有时候也会跟其他跑者聊天,分散注意力;甚至也会看看风景、拿相机出来拍拍照等。
极限马拉松讲求的就是耐心和坚韧,在跑步里,吴少刚练就了非凡的意志力,他的坚忍、平稳、耐性,在整个访谈中全面体现出来,即使我不断问了一些蠢问题或者表现误解,他都很有耐性地重复讲述。
极限马拉松留给身体的印记
极限马拉松的难度是超乎你想像的,跑者没有准备好,导致比赛时身体出现的状况,都会让跑者完成不了比赛,甚至给身体招致损伤。
吴少刚在比赛的时候,曾经饮食出现问题,当时他没有胃口,觉得恶心,吃不下东西,甚至吃了东西反胃、呕吐。“可能因为天气太冷,可能开始冲刺时用力过猛。这些会让你全身乏力,不能进行,需要重新调整自己。”
除了饮食出现状况,吴少刚也经历过抽筋和尿血,“极限跑步让我更了解自己的身体,也会更注重身体健康,出现状况时会更加积极去做一些调理、调整的。那一次除了小便出血,还有很严重的抽筋、呕吐,这些状况都一起出现。”
第一次遇到尿血时,吴少刚是恐慌的,比赛结束后,他去看医生作体检,才知道是肾结石,激烈的运动导致小碎石掉出来,排尿时小碎石经过尿道,刮伤了尿道内壁。
退化性关节炎也是吴少刚现在最头疼的身体伤病,“2015年之后,开始出现这种伤病,影响了我的训练、比赛的成绩,这对我而言肯定是一个很大的困扰。因为一旦训练量上不去,肯定影响未来的比赛计划。”
“跑沙漠的时候,遇上沙尘暴,就只好停下来,闭上眼睛、嘴巴,蹲下来让沙尘暴过去,会有很多沙子进入鼻子、眼睛、嘴巴,肺里面没有吧,哈哈哈哈,我不太清楚,不过不影响比赛,因为我都有包着脸。”即使做了全身皮肤的防护,吴少刚的脸部与四肢,极地烈日留给他的吻痕,清晰可见。
沙巴神山
2011年沙巴神山登山比赛,对吴少刚来说是相对比较轻松的比赛,他装备轻便、神情自若地于神山上留影。
印度喜马拉雅山
吴少刚的其中一项极地马拉松,2012年印度喜马拉雅山222公里超级马拉松,平均海拔为4600米,最高海拔为5400米,主办方的车子尾随着参赛者,随时准备应对跑者出现紧急突发状况。高海拔的区域,别说跑步,就连走路也显得艰辛,非常容易出现高山反应,一般人若未受过专业训练,就在高海拔地区运动,随时被大自然反扑吞噬性命。
日本富士山
吴少刚拿着登山杖,绕着富士山区域那平静的湖面旁奔跑,这是他于2012年参加的环富士山100英里越野超级马拉松。
吴少刚无论在世界哪一场赛事,完成比赛后,总会举起马来西亚国旗,告诉全世界自己以马来西亚人为傲。他于2012年法国环博朗峰100公里超级马拉松上,脚踏五指鞋,手执马来西亚国旗,向世界宣布,Malaysia Boleh。
我会继续挑战
极限马拉松赛…………
当你想挑战自己,但身体还不具备应对挑战的条件时,可能就会遭遇失败。如果是一次失败也就罢了,吴少刚在跑步中遇到的挫折却是接二连三的失败打击,当时的塔信心全无,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
“当初我跑完100公里,跑完沙漠、北极之后,就想挑战更难的100英里越野,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等级跨度。所以在2011年,我开始跑,结果都是失败收场。”
2011年,吴少刚在法国100英里的赛事没有完成,因为身体适应不到那个强度。后来他不放弃,去澳洲又跑了一场,也是适应不了,无法完赛。澳洲之后的菲律宾赛事,遭遇同样的失败。“那一年,我连续3场失败之后,终于成功完赛的是一场在意大利的100英里越野。”
连续3场的失败打击吴少刚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耐心不足,当时他为了赶上参加美国恶水马拉松的那一场赛事,所以很着急地想要完成3场100英里越野。因为恶水的比赛有一个条件,就是参赛者必须完成至少3场的100英里越野,才有资格参加。
最终在2012年,他完成了这些无法完赛的比赛,重拾信心。目前为止,这一等级的赛事,他一共完成了7场。
经历了3次的失败后,他从失败的经验中,检讨自己,研究100英里跑法、针对性训练,提升身体适应比赛的力度,“在比赛过程当中的调整很重要,这也是经验的积累,让你知道如何方方面面地去应付比赛。”
最遗憾,今年未完成的赛事
目前让吴少刚最遗憾的事是,今年有几场赛事无法完赛,但他不会放弃明年继续参与。他也坦言,得看自己的身体状态、伤病这些都需要调理。“有时候忙于比赛,会疏于做一些日常的训练。就好像我的退化性关节炎,我需要更勤力去做训练,尤其是必须加强局部肌肉的训练,以防肌肉萎缩,帮助固定关节位置。”
今年失败的其中一场赛事是886公里的法国比利牛斯山脉极限马拉松。
这一场比赛失败的人很多,成功的人共有百分之二十,亚洲只有一个人完成。
另一场就是意大利的赛事————TDG巨人之旅,全程330公里,相当于攀登3个珠峰的高度,因为下坡太多,导致吴少刚右膝关节没办法承受,关节摩擦造成疼痛,导致速度缓慢,最后唯有选择退赛。
还有前几天中国的这一场赛事————八百流沙极限赛,在戈壁沙漠。原本是吴少刚有信心完成的赛事,却在最后关头、走了350公里左右的时候,走偏了,多跑了八点多公里。
“我和美国的Betsy一起,她也是一位传奇人物,我们一开始按照自己的节奏跑,总共有36个监察点,我们跑到第33个的时候走偏了,在最后关头走偏的话,我们不容许有太充裕的时间去纠正错误,我们就没法完成,这算是我一个比较大的遗憾。”
“可能是身体也出现了状况,可能是积累的疲惫,因为太多场赛事接连着,可能也是背包负重不太平衡,可能是膝关节比较弱,进而影响到髋关节,时间长了之后,我的身体就向前、左倾斜,还有背在身上的东西要重新调整,补给站多我就不用背那么多,吃好一点…………”吴少刚开始进入赛后检讨,专注地细数自己下一次的计划。
亚马逊丛林超级马拉松的奖牌,也是吴少刚最难忘的一场比赛。
吴少刚简介
毕业于日新中学,拥有CIMA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资深会员资格,马来西亚首位、唯一一位极地跑者。
在上海定居了二十余载,参加了无数场马拉松比赛,2013年3月成为马来西亚首位完成100个马拉松的跑者。他跑步的足迹遍布北极、南极、撒哈拉沙漠、亚马逊丛林、珠峰、马丘比丘、长城、美国恶水等地。
2008年时,亚洲首位完成全球大满贯马拉松赛事的跑者。
极地跑者
吴少刚
2016 TEDx Petaling Street
媒体伙伴:星洲日报
主题:敢动(Momentum)
日期:10月29日(星期六)
时间:9AM至6PM
地点:马华大厦三春礼堂
购票:tedxpetalingstreet2016.peatix.com
官网:http://www.tedxpetalingstreet.com
【快问快答】
Q.极限马拉松的跑者都吃些什么?
A.我的日常饮食并没有什么特别,喜欢中餐:一菜一肉一汤。
参赛时,我都吃米饭、方便面。我有一个自加热的煲,非常好用,把米、水加进去,不久你就可以吃到米饭,有回锅肉、卤肉饭,然后我也会带水果、饮料,全部放在存包里。
Q.最难忘的赛事?
A.应该是亚马逊的。那时候摔倒,左边的肩膀脱臼,吃了不少止痛药。比赛的时候,只能靠右手撑,还要过河,还要睡在吊床,脚掌水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伤口感染发炎,很痛。每一次过河都很痛,刺激了伤口。
Q.最欣赏的人?
A.我的上司,一位香港人。他是一位有智慧、很有爱心和耐心的人。我在他身上学了很多东西,尤其是事业上,可能某种程度来说,我身上也有他的影子。
Q.早餐吃什么?
A.一杯咖啡、一碗方便面。我这样吃几十年了。
Q.最爱的马来西亚食物?
A.asam laksa。我喜欢酸辣的口味。不喜欢太多脂肪的,咖哩有椰浆,asam laksa没有。
Q.最害怕的动物?
A.蛇。我在跑步的时候遇到过大蛇,经过它的时候会怕。
Q.跑步的时候最常和哪种动物打照面?
A.我在马来西亚跑步经常遇到的是山猪。
Q.最喜欢的作家?
A.村上春树。我买的第一部村上春树作品是《挪威的森林》,之后也买了不少。我最近在看他的《1Q84》。他写了那本关于跑步的作品,我读了觉得很有共鸣,他写的是很真实的,包括他跑步时在想什么,这些经历我也有。
Q.喜欢看连续剧吗?
A.连续剧是一个很容易着迷的东西,不管什么连续剧,我空闲的时候就会看,而且会沉迷。但是忙起来的时候就没看了。
Q.喜欢谁主演的连续剧?
A.有一段日子没时间看连续剧。后来重看的时候看了周润发的《上海滩》,在他不红之后,过了好多年,我重看这部戏,觉得“哇!周润发很帅呀!”
Q.去过的国家当中,最喜欢哪一个国家/地方?
A.丹麦。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出差时去的,不是比赛的时候去的。在丹麦的时候,觉得这个地方非常好,哪里好又说不上,只是有种强烈想定居下来的感觉。
【回到45岁时】
45岁的吴少刚在珠峰拍的照片。
我最想回到当初参加珠峰的那一年,2006年。珠峰是我第一次这么多年以来,再一次接触到户外环境的深刻经历。在珠峰,我每天爬山,这跟之前的长城赛事不一样,长城是人造的城墙,珠峰是大自然打造的场地,周边都很空旷,而我每天只对着两个人,一个是向导,一个是挑夫,整个世界的空间很大。在珠峰,我脱离了原来的生活空间,回到大自然里,顿觉世界是如此之大。眼前的山脉、巍丽的大自然景色,以及身边仅有的两个人,让我有回到原始人时代的错觉,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离开了繁嚣都市,在山林里生活的野人。珠峰把我体内潜伏的那一点野性召唤出来,我忆起了小时候在橡胶园里长大,山林郊野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日子,是我最怀念的过往。
珠峰的经验让我更向往去参加这一类的比赛,去亚马逊、沙漠甚至南极、北极,最后回到马来西亚。在珠峰的时候,那种大自然给予我的热情,非常强烈,让我非常向往回到在橡胶园里生活的那个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你经历越来越多,对生活的热诚会慢慢地减少,可惜也好、可悲也好,你会发现自己那种热衷于投入一件事的情怀,逐渐递减。
我参加了很多的极限马拉松,一直努力地在这重叠的经历中,尝试发掘更多的热诚,对我这个爱好的热诚,却可悲地发现,热诚这东西,总是会一点点淡化。所以我才会不断地挑战更高等级的赛事,以维护着自己在这爱好里找到的喜悦的热诚,即使它有时候只有那么一丁点的分量。当初最投入的那段日子,我至今回头看,都觉得那是最珍贵的回忆。也许是当时年轻的自己在工作上相对平稳,又在生活上找到自己最喜欢做的事,一切都那么美好顺利,现在的自己随着时间、年纪、经历增长,很多事情都看淡了,那股热情也就被淡化了。
我认为投入很重要,不管是什么事,只要投入,一定会有收获,即使是看连续剧也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又可以全心投入、热情地投入,是最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