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9/10/2016
大山脚伯公埕.带动兴旺
作者: zwei

大山脚市区的伯公埕自19世纪开始一片繁华,现有的玄天庙是从一座小小的神龛,在周围的贩商诚心膜拜,合力集资筹建下终于有了今天的规模。玄天庙的历史可以在庙里各处见到,最明显的是高挂在梁子上的牌匾,都刻上“光绪丙戊年”(1886年)的字眼,因庙宇香火鼎盛,牌匾保存至今仍完好无损,足以证明玄天庙的历史超过130年,成为大山脚地区内超过百年历史的古迹建筑物之一。


由于长年香火鼎盛,玄天庙内许多文物保存良好。(图:星洲日报)

“Mertajam”源自于赤木树

大山脚的马来文名字“Bukit Mertajam”后方的Mertajam,是源自于赤木树(PokokMertajam),主要是先辈当初开垦时,在山脚发现许多赤木树,就顺理成章称为“BukitMertajam”。大山脚由3座主要的山麓组成,“Bukit Mertajam”只是其中之一,也是当中最高的山峰,从槟城大桥向这座峰峦望去,它似乎在窥视川行的车辆与人群。

1950年代,大山脚市区十分繁华热闹,有人还把大山脚称为“卧龙山”,而山脚市镇就称为“卧龙镇”或“青龙镇”,尽显大山脚市区的与众不同。

早年凹地一片

说回被称为大山脚华商经济心脏的伯公埕早年是一片凹地,当山上的居民把他们耕种的丁香、豆蔻和鲜果的农稼背到玄天庙前贩卖时,也顺道背了石块、泥沙填埋凹地,然后建起一座神龛。因为相信神明庇佑,不只是玄天庙周围的贩商生意大好,在伯公埕前后的巴刹街和大街(拿督余水清路)商家生意也火红,使得玄天庙每天香火不绝。

美食汇集所在

今天的伯公埕已经是汇集美食的起方,而且,伯公埕的斜对面就是大山脚巴刹,任何时候都会有卸货送货,伯公埕的熟食小贩每天都在轮流贩卖,也带动了大山脚市区的兴旺。

这里的面食、饭粥,还有周围的每一个咖啡摊格,都具有不同的特色与味道。传统的手工米筛目(老鼠粉)、白云吞面、东炎面、烧腊饭、便粉、炒河粉、福建面、鸭肉粿汁、爪哇面、鸭肉粿条汤等,肯定能够满足大家的胃口。

大山脚伯公埕周围的熟食小贩每年只有一天全面休业,那就是除夕傍晚至初一傍晚。但是,玄天庙却依然开放,照样让善信趁农历新年到庙里上香膜拜。


从早市做到夜晚的手工米筛目陪伴了许多大山脚人成长。(图:星洲日报


玄天庙后方的广西福建面也是伯公埕特色美食之一,这里还有价格相宜的拉花咖啡。(图:星洲日报)

大山脚巴刹人潮熙攘

有批发和零售的大山脚巴刹,每天早晨到夜晚,甚至是午夜都可以见到车辆和工人出入。

很多蔬菜从外地送抵大山脚巴刹后,就交给批发商去整理和分配各类蔬菜,然后才送到零售商手中,一部份则留下来自己零售。懂得挑选时间出门的大山脚人,往往会在大山脚巴刹外买到比市价更低的蔬菜,但是,很多时候还是要看运气,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和家人口味的蔬菜。

可惜的是,俗称“楼顶”的大山脚巴刹2楼前年新春初五遭遇火劫后,重建或搬迁的消息一直流传,但是,威省市政局方面还没有定案,贩商只能继续在原地经营,一边等待市政局的通知。


在伯公埕旁的一年一度大士爷庆典,是大山脚市区最热闹的盛会。(图:星洲日报)

大士爷庆典闻名

伯公埕也以历史悠久的一年一度大士爷庆典闻名,每年农历七月初三开始,大山脚埠众盂兰胜会主导的15天庆典就会上演。

这场庆典除了对大士爷金身上香膜拜,也推动热爱华文教育和为教育事业的慈善工作,每年都会为威省唯一的华文独中日新独中筹款。这时候,日新独中会安排本身的学生轮流在大士爷殿前义卖彩票,至于到大士爷金身前膜拜的团体与个人,也会捐出款项给日新独中。

来到农历七月十七日的傍晚,伯公埕前就会开始聚集人潮,除了手握香烛的善信,还有许多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民众,纯粹只想参与这场盛会的结束。


两年前的新春正月初五遭遇火劫后,俗称楼顶的大山脚巴刹2楼已经荒置,楼下的贩商还在等待市政局的搬迁或重建消息。(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