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1/10/2016
【编采手记】林芷桑·“哥姐文化”夯!
作者: niki

第二波,这么快,又轮到自己写第二篇编采手记了呢。一听到倒数不到5人就到截稿期,开始琢磨题材,写什么好啊?还是那句话,要编辑写稿就是会有点晕乎乎的,一提到要写什么内容、字数就有点焦头的感觉。

近年来,网络上媒体上出现了一堆“哥哥姐姐”红人。“哥姐文化”卷席网络世界,以“哥、姐”出名的“网红”如雨后春笋般冒起。无论是身怀绝技或口出“名言”的素人,还是社会上的奇人轶事,只要被网民“发掘”贴上网络,很快地就被冠上什么哥什么姐。还有一些人为搏出位当“网红”,甚至不惜使出各种搞怪献丑;也有不少人自称“哥”、“姐”的。

最早的红“哥”红“姐”是谁,应该已很难追查了,但近年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2010年中国的“犀利哥”。“犀利哥”外型虽然邋遢头发凌乱,但造型独特,另类的混搭穿着被认为“潮爆了”,加上那双忧郁的眼神,饱经风霜的表情,被网民评为“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而大概也从这时期开始,网民习惯在网络红人的名字加上“哥”或“姐”的敬称。

在同一年,中国一个小女孩因为在节目上时常崩溃大哭,就被网民冠上“失控姐”。还有家喻户晓、因用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为标题,引起网民争相吐槽而被冠上称号的“芙蓉姐姐”。

在我国也有不少红遍全马的“哥、姐”级的网红,这里就随意提几个吧,例如拖车姐、Listen姐、Steering火爆姐、Bye Malaysia哥、Wiper哥、榴梿哥、6块姐、雨伞姐等。大家都还记得他们吗?

“哥”或“姐”本来是对自己手足的称呼,在别人名字后面加上“哥、姐”,则是对“年轻”长辈或上司的敬语;而在社会中,“大哥”一般是对领导人的尊称,“大姐”则常意味着能力较强势的女性。

不过近年来经过新世代的重新诠释,“哥、姐”被赋予了新的定义,网络甚至还流行这么一句:“要红给他红”,这里的“哥、姐”反而是负面的意义,与其说是网民对他们的讽刺,倒不如说是藉由“哥”或“姐”来把他们妖魔化,让网民或是社会有可以宣泄的目标。这一股热潮的确炒红了许多新人,然而紧跟在后却是更多的不光彩,这反映一些人为“成名”而选择极端或不择手段的社会风潮。

现代人多离不开网络世界,对于网络低俗文化,大家须寻找能激发思考、培养辨别能力的娱乐方式,否则现有的“娱民”方式,也许就会把一代人变成“愚民”。

另外,很不要脸的说,我在办公室里不知不觉也不知什么时候也被我那“想法很卡通”的左邻阿Zing冠上了“姐”

称号————桑姐。一旦有人起了个头,整个办公室的同事也跟风,就这么办吧。话说被冠上“姐”称号是因为工作上的快手+理性酷酷有点凶+数学计算好(常帮忙大家计算“先吃后付”的钱)。很不好意思,“姐”就是这样不小心当上了啦!哈哈…………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