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1/10/2016
舞蹈家黄结游的加影情怀
作者: meewei

加影曾经被赋予文化城的美誉,对资深的儿童舞蹈教育工作者黄结游来说,它不只是一个培育舞蹈新生代的摇篮,更是给予他很多的创作灵感,比如具有悠长历史的乌冷福建公会会所。

乌冷福建公会会所建于1932年,是当地锡矿家刘治国先生的故居。刘治国先生于1942年去世,这栋老房子辗转几手,包括日军入侵时曾把它当作总部,最终由刘治国的后裔在1985年,将之出售予乌冷福建公会,把老建筑原貌保留了下来。

老房子的设计东西合并,有欧洲建筑风格,又有南洋气息,在当地更是难得保存完好的战前历史建筑。

黄结游早前在乌鲁冷岳福建会馆舞蹈组给年轻一代教舞的时候,为了给小朋友更能投入,深入其境,大胆将公会后面的天井作为舞蹈创作排练场,就在那里排出了经典儿童舞蹈作品《团团转》晒衣服的情景。

黄结游深信,生活就是艺术与创作的源泉,而身体力行就会有表现的能力。

他不只在老建筑内排练,也带领学生走出会馆,穿着木屐走过大街小巷,穿越老街的五脚基。他的创作《Kik Kik Kok Kok》以木屐的声响“kik kik kok kok”命名,通过走在五脚基的声响,以展现对老建筑的关注。

那是1990年,这支首次参加吉打第十一届全国华人舞蹈节的儿童舞蹈荣获优秀奖,而“kik kik kok kok”后来更是成了儿童舞系列作品展演的代名词。

大半人生培育舞蹈人才

有“大马儿童舞蹈之父”之称的黄结游,用了廿余年的时间,把加影的舞蹈艺术气息建立起来。

作为开荒者确实不容易,80年代他在新加坡建筑发展公司当工地主管,月领薪水2800新币,这在当时算非常高薪。回马之后,他在福建公会成立舞蹈组,只有在周六日两天排舞,每个月仅领250令吉,或许是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心甘情愿地教了半年。

后来舞蹈课增加了,收入才渐渐有了起色。一直到加影育华小学、国中成立舞蹈组,福建公会才改为领养乐队、舞狮队、篮球队等。不过每逢庆典,有学生舞蹈演出,黄结游依然回来帮忙。

对他来说,福建公会充满了回忆。“每次来回顾过去。当时在天井排练的小学生只有8岁,现在都已经长大结婚了,有的还带着孩子来探望我。”黄结游笑言。

【加影福建会馆】


对于加影,福建会馆占了黄结游最大的记忆地图。(图:星洲日报)


福建会馆里的拱形彩色窗口。(图:星洲日报)


二十多年前,黄结游曾经在这道门拍过一张自己跳舞的照片。如今窗口换了,大门依旧在。(图:星洲日报)


福建会馆的天井对黄结游而言充满了回忆,1990年他就在这里排《团团转》儿童舞蹈,让小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找到乡村晒衣服的感觉。“那时候他们才8岁啊,现在都已经结婚了,带着孩子来探望我。”他笑言。(图:星洲日报)

【加影邮政局】


拥有百年历史的加影邮政局,是黄结游最喜欢的老建筑。“以前是木板的马来式高脚屋,很有味道。我寄东西、收东西都往这里跑,对我来说很多回忆。”(图:星洲日报)


黄结游指着邮政局后面的旧式楼梯说,“这些木板楼梯保留下来,还看得出以前高脚木屋的原貌。”(图:星洲日报)

【加影中街】


黄结游创于90年代、曾获多项大奖的儿童系列舞蹈《KIK KIK KOK KOK》木屐舞,为了展现走在五脚基的声响和对老建筑的关注,排舞期间就曾经带孩子们走过老街这一条小巷。(图:星洲日报)

【镇方寺戏台】


加影老街里的镇方寺戏台,白天有马来同胞卖冰品和小吃的档口,里面坐满了各族食客。(图:星洲日报)

我的日常──加影大街

加影过去是矿湖区,老街是唯一的大街。

这里是文化城,二战期间,当地人通过话剧、歌咏等艺文活动筹赈救中国;广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其中也不少是加影人。这里的学生非常激进,早前有两间华文中学,育华中学和华侨中学,艺文活动十分兴盛蓬勃,不过华侨中学被指为共产党宣传政治思想,遭到英殖民政府关闭,如今仅剩育华中学。黄结游三言两语,就把加影的过去和现在连接起来。

黄结游说,加影人从小到大,最喜欢走的就是大街。“大街是我日常必经之路,我在那里搭巴士回家。”

锡米山路与加影中街交界处的加影邮政局,是走进老街必经之地,也是黄结游最多回忆的建筑物。“以前我刚到加影,邮政局是木板屋,很有味道。寄东西、收东西都在这里,因此很多回忆。”

早期是传统马来高脚屋,加影邮政局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从外观看,前门经过装修成现代建筑,后方则保留了高脚木板屋的两座楼梯,同时也有英式的拱门。

从邮政局走下去,便是两排老店。有的是战前建筑,如标上“1917年”字样的老建筑;也有80年代、90年代的现代设计建筑,从不同的窗花、雕刻和柱子即可看得出年代的不同。这里的建筑新旧参半,原因是一些建筑曾因为失火或陈旧而重建。

“过去都是华人开的店,现在渐渐由印度人接手经营了。”根据他的观察,这可能和华人新生代往大型商场购物的习惯有关系,华人传统商店逐渐被淘汰,印度人依然有逛老店的习惯,因此反而兴盛起来。

“变迁也是生活的一部份,对我来说,并没有所谓好与不好。”

热爱土地是艺术创作元素

走下去,就是师爷庙和镇方寺。“刚过的中元节,就有传统粤剧大马粤剧名伶蔡燕香的演出。”黄结游自小就爱看歌仔戏、潮州戏,但那个看大戏的记忆,是在霹雳安顺。

师爷庙歌台有马来人的冰品档,卖的是Cendol、Rojak、马来面食,歌台下坐满了各族食客,这样的情景如今很少见。

“我们国家原来的样子就应该是这样。”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黄结游的创作融合各族的舞蹈艺术。

他的舞蹈信念正是──先热爱土地,热爱环境,热爱人民,热爱学生,就具备了创作的元素。“你没有热爱生活,单靠想像是办不到的。热爱会产生一种情感,对土地的眷恋和乡愁,那是很棒的创作调剂品。”

他用桌子上的Rojak来谈马来西亚本土创作,“Fusion只是把不同东西摆在一起;Rojak是通过酱料把各种不同的材料混合起来,不过你依然分得清楚黄瓜是黄瓜,黄梨是黄梨。我致力追求的是Blended的形式,把各种材料放在一起搅拌出来的一种新作品。”

然而,要创造出那样的作品不容易。黄结游认为主要是马来西亚依然是一个新的国家,或许再过50、100年会产生出那种融合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创作者也要及早去看这个东西,要有自己的想法。其实大多艺术家都很有想法,可惜只是想得出,做不出。”

因为能力不可及,就变成一种趋势──人们开始用很多语言去解释自己的舞蹈创作。

“这样就不对了。舞蹈本身就是要用舞步去跳出来,让人去感觉,而不是通过解释。”

【加影老街】


(图:星洲日报)

【快问快答】

Q.您最爱对舞蹈学生说的一句话。
A.嗨!呼吸灌通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Q.什么舞蹈在您心目中最有魅力?
A.用心跳舞最有魅力。

Q.不教舞的时候,您都在做什么?
A.读书,或阅读与文化艺术舞蹈相关的资料。

Q.教舞28年,您最大的人生体悟是?
A.学生的快速长大。

Q.最喜欢的舞蹈家?
A.德国已故当代女舞蹈家Pina Bausch,她的作品表现人性的黑暗与代表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Q.学舞是不是一定要长得很瘦才行?
A.不是,只要是热爱舞蹈的人就可以学舞,无关身材。

Q.将来从舞蹈教育领域退休,最想做什么?
A.写回忆录,以及继续舞蹈创作。

Q.回首过去,您最骄傲的事?
A.带舞者到国际舞蹈交流会。

Q.请用一句话来形容喜爱跳舞的孩子。
A.活泼可爱,人见人爱。

【回到15岁时】


15岁那一年的教师节,我在霹雳安顺三民中学代表圣约翰救伤队跳新疆土风舞《大阪城的姑娘》。(后排左一为黄结游)

70年代泛黄相片定格的笑脸,彰显著青春年少无忧无虑的生活回忆。

感激学校课外活动圣约翰救伤队的纪律训练和对急救知识的指导灌输,塑造了我人生正确的生活方向与目标,追随学哥学姐们的步伐,一步一脚印走向了服务社会的广阔天地,为该协助的人群得到即刻的援手协助,也从助人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满足与生命平等的价值观念。

在繁忙的课业与团队练习和服务社会之余,还有参与营火晚会舒解压力的余兴节目,在表演唱歌跳舞的自娱娱人中开发了个人对舞蹈艺术的着迷与喜好,启迪了另一扇未曾思索的领悟,更坚定跳舞是一种欢愉的体力劳作与思想层次的交流对话,渐渐地更呼朋唤友自导自演在校园内的舞台上翩然起舞。

嫣然回首我的人生确实比较幸运,做着个人喜爱的职业与工作,是上苍恩惠给我去分享舞蹈艺术知识和传承技艺,为下一代贡献这一代舞者的努力积累历史的厚度与丰富的文化资源。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