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3/11/2016
“555”小簿子当存摺.杂货店也是银行
作者: limlc

现代人使用的银行提款卡和信用卡在五十年代是个零概念,居民闻所未闻,甚至连银行都属于高档机构,大城市才有,小市镇找不到,因此当时只有两排街的马口,谈到银行,连门都没有。

那么胶工的钱存放在哪里呢?

据老马口说,当时的一些杂货店是变相银行,许多胶工的钱都存放在这些杂货店。杂货店老板有一本“银行簿”给客户作记录银码,只不过这本没有商业法定地位的存摺,只是一本只有20页的“555”小簿子。

这本不起眼的小簿子,承载了历史的纪录,也承载了一个时代华社的信誉。

小簿子首页写上客户的姓名,内页志明存款的数目、日期及双方的签名,但存放钱是没有利息的,双方的信用就建立在簿子上的签名,只要客户出示簿子提款,杂货店老板就如数付给客户。

唐希光:马口60年代才有银行

马口同成宝号前少东唐希光告诉《花城》社区报,存款簿子上的老板签名都是以毛笔挥写,存户则用钢笔签,一些则以盖手指印当签名。

“那个时候,从来没听过有人因信用出现问题而争执的事件,信用这两个字,在那个时代,解决了胶工存款的烦恼。”

唐希光指出,当时商家若要进行融资和存款只有到芙蓉,因为当时芙蓉才有银行,可是当时交通很不方便,去芙蓉一趟就等于出国一趟,非常不容易。

他说,芙蓉的银行也很少,记忆中只有2间,即渣打和华侨银行,当时进入银行的人,除了商人,其他顾客都是非富即贵。

到了60年代后期,马口才有银行,第一间银行是合众银行,开在马口大街门牌1号,它的出现,对马口人来说是一件大事。

自此以后,马口金融界起了很大变化,首先,到杂货店存款的客户开始减少,最后绝迹,融资进入马口后,对商场有如注了一支兴奋剂,带动市场脉络,为往后的发展打下基石。

潘保佃:物资贫乏精神富足

也是老马口之一的潘保佃披露,那个年代,人民口袋虽没钱,但精神富足,因为欲念少,容易满足,父母出粮多几个钱就高兴极了。

他说,孩童的童年生活充满乐趣,同伴多的时候可以玩“老鹰捉小鸡”和“火烧屋”游戏,“记忆中,玩伴还可以玩挑棍、抛石子、跳飞机、拉弹弓,其中最经典的是‘捉豹虎’,谁的‘豹虎’是‘头王’,很快便传开而一举成名。”

他认为,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这些民间小游戏成了孩童一种精神上的富足象征,更是集体的回忆,至今仍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胶工爱到戏院消遣

潘保佃表示,园丘胶工最大的生活乐趣还是到山芭打山猪、抓四脚蛇和猎捕果子狸,既紧张又刺激,乐趣无穷。

当年的快乐戏院和宝石戏院是胶工最主要的消遣场所,无工开时,工人就会到戏院看戏,有好戏上映,戏院人山人海,抢戏票的火爆场面,令人难忘。

他回忆说,戏院为了避免“黄牛党”,限制每人只能买三四张票,但“黄牛党”却分批出击,或买了又买,使买不到票的民众,最终还是要荷包大出血。

这个当年的“经典”镜头,随着快乐和宝石戏院先后结束营业后,如今往事只待追忆。


马口大街50年代街景,图中的孩童,恐怕现在已垂垂老矣。(图:星洲日报)

园丘工人在工余之暇,在树底下睡觉,难得偷来浮生半日闲。(图:星洲日报)​

马口园丘中午的景象,对许多曾在园丘生活过的人,此景有似曾相识之感。(图:星洲日报)

园丘时代供应食水给园丘工人饮鲜的的抽水机,至今依然完好并继续操作,见证了时代的演变。(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