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滔滔我不怕,撑起舵儿往前划,撒网下水把鱼打,捕条大鱼笑哈哈,嗨哟伊哟伊哟哼嗨哟…………”
这首耳熟能详的捕鱼歌节奏轻快,描绘了渔民乘风破浪的艰辛,还有打渔收成的喜悦。
这样的景象在三面环海的马来半岛实属常见,从北到南有无数个渔村,然而高渊港口(Sungai Udang)却显得一枝独秀。
要在狭窄的养鱼场板条上进行日常养鱼作业,“功力”不得不深厚。(图:星洲日报)
这个位于槟城最南端的小渔村,拥有全马最大规模的海上箱网养鱼场,除了供应本地乃至亚洲市场,备受好评的优良产品更出口至全球。看似朴实无华,实则蕴藏内涵,高渊港口高人处处,温情满满。
坐落在吉辇河下游的最后一个河口,高渊港口恰好处在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处。
富饶的沿岸地势盛产海鲜,尤其肥美多汁的海虾,早期日捞可得千公斤,冷冻虾与虾米业更是大旺,因此得名“虾河”(Sungai Udang)。老一辈形容,当时有一种说法可以描述这种盛况:若是欠银行债,就养虾吧,总有得赚。
然而温室效应与海洋污染,加上第二大桥的建造,生态大肆破坏,虾的产量已大大不如从前。相关行业每况愈下,业者纷纷结业或是转战其他领域。
渔民虽乐天知命,却也不随遇而安,80年代,当虾量处于高峰时,渔业的未来发展被提出讨论。加上消费者对海鲜的要求愈加提升,海上箱网养鱼业的概念逐渐建立。如今高渊港口出产丰富的肥美海产,为渔村奠下了最重要的经济模式。其中一名海上箱网养鱼业的佼佼者,就是永顺泰鱼行的老板周童泰。
周童泰是现任高渊港口乡委会主席,也是养鱼业者的佼佼者,为人诚恳低调,颇受村民爱戴与尊敬。(图:星洲日报)
周童泰自小聪明伶俐,比对了父亲捕鱼每日所得后,初中毅然停学,跟着父亲出海捕鱼。后来觉得自己不是捕鱼的料,回到陆地寻找机会。十多岁自荐当免费学徒,跟着前辈到城市做批发,从旁观察与学习海产买卖的贸易行销。
“一步一脚印慢慢学习,尔后研究海产的运输与养殖。先尝试在家里养,然后在海上设置养鱼场,随后做批发。”
在80年代,养鱼业者寥寥无几,没有竞争,也没有交流。视野放远的周童泰率先意识到“活鱼”市场的庞大,瞄准国际市场做出调整。以香港市场为例,从高渊港口到香港历经10天水路,然后需确保活鱼在陆地上存活至少30天,以便可批发进内陆各大城的餐馆。
“就算是人,要从码头搬到轮船、陆地、上船,再到内陆等地,光想就很折腾。这要求很严格,我们想方设法去符合。直接活鱼批发的市场除了香港,还有亚洲各国。若把处理后的鱼计算在内的话,我们的货源供应是远至澳洲与欧美等国。”
高渊港口的海上箱网养鱼场约有175户,居全马之冠。饲养的鱼类繁多,如金目鲈、银鲳、红鱼等。后来发展的陆地养鱼场则约有50户,占地800依格,百分百养殖市场需求量极高的金目鲈。
作为第一代养鱼业者,白手起家的周童泰可谓经验丰富。无私的他不畏竞争,广邀养鱼业者加入讨论与分享,带头组团到国外考察与取经,引入新技术,在省钱省力避风险的前提下,提升鱼类存活率与良好品质。高渊港口占尽地理优势,他认为,养鱼业还有更上一层楼的空间,集思广益尤其重要。
旅游业也是趋势,他特别希望可以集中推广养鱼业,让城市人了解,吃的每一口鱼肉,其实都是养鱼业者的心血──大概需时2年,才能养成4公斤。套一名养鱼业者的话:以前随便养都能有90%的存活率,现在是捧在手心上养,却因天灾人祸,仅有30%的鱼会活下来。
蛤蜊近期盛产,对渔民来说是意料外惊喜。经过好几次抽取海水进行清洗之后,蛤蜊才销至市场。(图:星洲日报)
繁忙的码头市场,路面湿答答,走在上面要加倍小心。(图:星洲日报)
大胆创新,养鱼业创出一片天
养鱼业的蓬勃发展连带推动村内的经济脉动,间接促使人口不像其他渔村般迅速流失。部份年轻人深造后在外地工作与定居,绝大部份则因从事渔业而留在村内。多数后代是顺理成章继承父业,庄荣顺因兴趣使然,初中停学后从打工开始投身养鱼业,尔后才接手父亲的养殖业务。
庄荣顺年纪轻轻,对养鱼业具有非一般的热诚与期许。(图:星洲日报)
笑容腼腆的庄荣顺才37岁,却拥有近20年养鱼经验。他大胆尝试,创新研发,修改原有的箱网规格,调整喂养的鱼苗与模式,进一步稳定产量,扩大规模。
也是养鱼公会总务的他不违言,人为的海洋污染是养鱼业最大挑战。扔进海里的垃圾会纠缠箱网,鱼儿的活动空间因此变少。或是污染导致海水变质,鱼儿缺氧致死。庆幸该处的地理环境优势,在槟岛与大陆的包围下形成天然港湾,免受大风浪侵害。
原定出海至养鱼场的那天乌云密布,逼不得已改至隔日出发。午后两点,带着咸味的海风有点凉,浪有点大,庄荣顺让我们上了船,还有几名缅甸劳工、几箱鱼苗。庄荣顺熟练地用单脚操控驾驶器,往北驶去。
在箱网内的红鱼被妥善照料,健康又活跃。(图:星洲日报)
庄荣顺的养鱼场设在北方,不远处就是第二大桥。这里的海域较深,适合箱网养殖红鱼。(图:星洲日报)
鱼苗不能一下子全都撒进箱网,需视乎鱼儿的食用状况而决定,相当考验耐心。(图:星洲日报)
养殖的鱼每天需喂食一到两次,在气候较凉爽的早晨或午后,否则会因水温太高,鱼儿躲在水底不愿浮上来,撒下去的鱼苗会随着浪潮漂走。零星偷窃偶有发生,养鱼场上养有恶犬,同时也有劳工寄宿在海上。
庄荣顺喜于向高难度挑战,饲养的多是存活率较低的红鱼。“红鱼市场比较大,但难度也相对高。寄生虫比较喜欢吸附在红鱼身上,而红鱼抵抗疾病的免疫力薄弱,也较容易缺氧。一般的存活率介于15%至50%,若是低于15%,就是亏损了。”
他常年关注国内外最新农业消息,食安问题导致全球忧心忡忡,他准备申请政府推行的卫生认证,以符合养鱼环境的卫生标准。但他强调,若能简化卫生认证的申请规格,鼓励更多养鱼业者参与,才能带来更佳效果。
“我已成家,是2个孩子的爸爸。行行出状元,希望靠着自己的努力可以创出一片天。”
从海上到餐桌,鲜味上桌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在高渊港口绝对不可错过尝海鲜。
从海里到餐桌,鱼、虾、墨鱼、螃蟹等原有的鲜甜,完美地保留。这里的海产蹦跳生猛,肉质饱满、弹口,现捞现捕。渔船一靠岸,海产就送到餐馆,简单的烹调就能带来鲜美与满足。
谢闻新腼腆低调,呈献了8道色香味俱全的高渊港口海鲜佳肴。(图:星洲日报)
“海村中泰海鲜”不是村中开业最久的餐馆,却是名气最旺的,皆因香港著名美食家兼作家蔡澜刚刚前来品尝。老板是谢闻新,38岁,年纪轻轻但已有二十多年经验。这家餐馆营业才几年,却因食材新鲜、厨艺了得而声名远播。
谢闻新端上好几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有甘香螃蟹、辣椒蒜头炒墨鱼、蒸蛋虾冬粉、干贝凉瓜、酸柑蒸蛤蜊、泰式罗惹及潮州蒸斗昌,每一样都香味扑鼻,每一口都满是鲜味。
问他招牌菜是哪些?他说,看顾客喜欢吃什么,他们就煮什么。
谢闻新是在港口落户的外地人,少年时期在当厨房助手,学成后自立门户。出生在山城的他,实则比较喜欢看海,除了爱上这里的舒适与友善,也情定港口,娶了当地女孩为妻,在这里落地生根。
甘香螃蟹。(图:星洲日报)
蒸蛋虾冬粉。(图:星洲日报)
潮州蒸斗鲳。(图:星洲日报)
酸柑蒸蛤蜊。(图:星洲日报)
鱼鳔,华人最爱
鱼鳔是硬骨鱼类的器官,能在缺氧环境中辅助呼吸,调节身体密度,在水中上升或下沉。鱼鳔富含胶原蛋白与维他命,有美容、补钙的好处,加上口感滑嫩,因此广受食客喜好。许亚玉在十几年前就投入鱼鳔手工制作,生意还算不赖。
取得鱼鳔后,先把血管及粘膜刮除,用盐水洗净,然后以冰块浸泡过夜。隔日煮熟后,需曝晒两三日成透明长圆形薄片,才算大功告成。晒干的鱼鳔坚韧有光泽,可在室温收藏好几年,自然泛黄实属正常。
许亚玉说,鱼鳔取自石甲鱼,品质较佳。农历新年前半年,是订单高峰期,华人喜欢在团圆饭的火锅中加上几块泡发后的鱼鳔。前几年曾爆发过假鱼鳔事件,影响了生意。庆幸消费者都能辨别真伪,不至于把假鱼鳔都吃进肚内。
制取后的鱼鳔需经过手工专门处理,洗净及晒干后才能出售。(图:星洲日报)
许亚玉从事鱼鳔制取与买卖多年,坚持原汁原味的鱼鳔才是最上等的货色。(图:星洲日报)
油炸后的鱼鳔香脆可口,不管是下火锅还是沾辣椒酱吃,都十分美味。(图: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