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9/11/2016
微笑之都巴科罗市·微笑舞动面具嘉年华
报道/摄影:本报 苏斯敏

如果一座城市会有表情,你希望她向你展露出甚麽样的面貌?

是欢喜丶是哀怨丶是悲伤,还是充满神秘感?

不管是哪一种表情,这座城市的人,时时刻刻都要迎上一张张挂满笑脸的面具,来笑看浮世和人生百态。

若相对於灵魂来说,皮囊充其量也不过是一副面具;所以,最重要的是,皮肉和灵魂都同时在笑,才能显现出人性善良和亲切的本质。

东南亚有一座城市,世人称之为“微笑之都”。这个优美名称的背後,隐藏了非常深远的涵意,因为市民都拥有难以抹灭的前尘往事和集体回忆。

它──正是菲律宾的巴科罗市(Bacolod City)。

巴科罗市是以每年10月第三周所举办的面具嘉年华(Mass kara Festival)而闻名,也足以激发世人去探索一副副面具背後所隐藏的神秘色彩。

星洲日报这次应菲律宾旅游部的邀约,在该部(马来西亚与泰国)市场总监拿汀王珊盈的率领下前往菲律宾采访。

一行人从首都马尼拉转乘菲律宾廉价航空公司──宿雾太平洋航空(Cebe Pacific Air)约1小时15分钟,抵达了Bacolod Silay国际机场。机场距离巴科罗市区仅有大约20分钟的车程。

我们满怀兴奋和期待,走进了这个充满欢乐色彩的“微笑之都”;不管是在购物广场或在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各类与面具有关的装饰和周边商品丶手工艺品,置身其间,很难不感受到整个城市充斥着浓得化不开来的节庆气息。

到底甚麽是面具嘉年华?其实它可分为街舞(Street Dance)和广场表演(Arena Dance),皆以比赛形式进行,其中的赛事又分为校际组别与乡镇组别,各别在Lacson街和Public Plaza广场进行。

这场年度盛事,是由巴科罗市政府主催,并由众多私人机构赞助,所以是官商联手打造。

首日的校际比赛,吸引了11支队伍(包括7所小学与4所中学)参与,至於次日举行的城镇比赛则吸引17支队伍参赛。

在正式比赛之前,大会精心策划了电子面具嘉年华(Electric MassKara),它是在夜间以花车游行的形式呈献。在夜幕笼罩下,大批舞者在花车上闻乐起舞,活泼跳脱的肢体语言,在光影的投射下显得更加明亮动人,像极了夜间的精灵。

值得一提的是,旅游部也精心策划和安排记者参观巴科罗举世闻名的古迹遗址,令人感受到巴科罗城市的脉膊和人们的律动。


舞者佩戴精心制作的面具和厚重的头饰,加上五彩缤纷的装扮,在强劲音乐伴奏下,在大街上默契十足不断摇摆身躯,非常亮丽吸睛。(图为今年的冠军得主兼三连冠Barangay Granada队)


每个舞团规定必须要有至少40名舞者,而评审的评分制度是60%街舞,40%广场表演。(图:星洲日报)


10月21日晚上,来自菲律宾巴科罗市Barangay Singcang舞者在Lacson街举行的电子面具嘉年华中,站在布置得美仑美奂的花车上载歌载舞,向公众炫耀他们的头饰和装扮。(图:星洲日报)

【嘉年华会的典故】

早在1980年,菲律宾发生金融危机,百业萧条之下,糖价大跌,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年有一艘载满巴科罗居民的渡轮沉没,只有少数人幸存,一连串的惨故和经济重创,使得该岛弥漫诡异的悲伤气氛,後来政府决定策划举办面具嘉年华,以鼓励人民用微笑来看待经济不景气,赶走悲伤。


MassKara是由两个西班牙文字拼凑而成,Mass是意寓“很多人”,Kara则是“脸”,串组起来就是很多张脸孔。这场嘉年华盛事,今年已迈入第37届。(图:星洲日报)

Talisay City的“The Ruins”

它是一座废埕,建於19世纪末西班牙殖民时期。这座拥有独特建筑风格和气派十足的建筑物,曾是贵族的家,当时在菲律宾是数一数二的大豪宅。

当年屋主Mariano Ledesma Lacson为了纪念已逝妻子Maria,以夫妻俩名字的首个字母“M”为建筑装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於Mariano抗拒日军占用其豪宅作日军总部,忍痛纵火烧屋,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建筑物外墙依然坚固未被破坏。

巴科罗政府为维护古迹而重新整修该建筑物,并开放为观光景点。

每当夕阳西下,阳光洒在废埕外,使它焕发出金黄色的光芒,也增添了浪漫风情和美感。

内格罗斯岛博物馆
(The Balay Negrense Museum)

这座博物馆坐落在名为锡莱市(Silay)的小殖民市区内,始建於20世纪初糖业兴盛时期。整栋建筑物纯粹以木与石头建造,充满热带风情。

从房子中可看出Negros人曾经拥有的富庶,和地主奢侈的生活。里面有12间房间,是屋主特别建造给他12名孩子居住。

过去16年来,这座老屋已成为博物馆,开放予民众参观。博物馆每天开放(除了周一与一些公共假日),开放时间从上午10时至下午5时。

巴科罗市新政府中心(New Government Center of Bacolod City)


这座新政府中心已成为巴科罗其中一个地标建筑物。令人惊讶的是,建筑物外的造景别具一格,人造水池上各种雕塑品和装饰物,与蓝天白云互相辉映,美不胜收。


巴科罗(Bacolod)开埠于19世纪初,是菲律宾盛产蔗糖的城市,故又有“蔗糖之乡”美称。车子徐徐开进蔗园区,可以看到工人在烈日当空下,挥汗如雨搬动甘蔗的景象。(图:星洲日报)


甘蔗收割时期,一路上可以看到各种重型罗里来回不停运送甘蔗。(图:星洲日报)

【後记:劳动的价格?】

在巴科罗的行程中,我和媒体朋友一直是坐在小型观光巴士内,至於最後一天,在主办当局安排了前往Talisay City参观Balay ni Tana Dicang博物馆後,终於被安排二人共乘一辆三轮摩哆,在沿海一带的Bantayan Park绕走一圈,亲身感受到有如乘坐嘟嘟车的乐趣。

车夫朱威尔是道地人,三轮摩哆是他买下的交通工具,每天清晨5时载客至晚上9时,这麽一骑已有9年。

他边载我们兜风边说,乘客每趟只收7比索(Piso,折合为70仙),而他每天添满一次油,需要大约150比索(约为15令吉)。这一天的油量可供他一天载客使用,所以他必须不断载客,才可以赚回成本。

他说,周六和周日可赚取500比索,平时天数则可赚取300或400比索。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