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收音机是我太太的生活良伴。
好几次,太太听到Ai-FM电台介绍“La La Li La Tam Pong家族”乡音短剧,就取笑我说:“你的La La Li La Tam Pong。”太太的这番话,是在调侃我常将La La Li La Tam Pong的童年记忆挂在嘴边。
童年住的阿依淡甘榜,除了下雨,差不多每天下午,屋子前面总会传来孩子“La La Li La Tam Pong”的玩乐声:La La Li La Tam Pong,阿伯卖Apong(印度锅饼),Apong无laku(不畅销),阿伯卖番薯,番薯轮落海(滚下海),阿伯吃狗屎。
许多传统游戏如过河、吃肉、跳绳等,多是以La La Li La Tam Pong童谣作为分组方式,一般都是四五个或以上的人数,围个圈子,每念其中一句,各自出示手背或掌心不同手势,区分黑白不同组别进行游戏。
使出La La Li La Tam Pong黑或者白的手势之前,玩伴心中早已各有盘算。遇上自己好友是某游戏的高手,更会互打眼色,好让彼此打出同样手势,结成一组以提高胜算。
同样的游戏童谣La La Li La Tam Pong,在不同州属、不同族群或不同的方言群,都有各别不同的版本,只是节调没有多大的差异。
槟城与吉打、玻璃市版的La La Li La Tam Pong同样是闽南译音,不过差别在槟城的“阿伯卖Apong”,吉打、玻璃市的“阿伯卖Bangku”。
La La Li La Tam Pong,阿伯卖Apong,Apong无laku(不畅销),阿伯卖Bangku(矮凳子),Bangku King Kong翘,阿伯死翘翘。
虽然两种版本各异,不过La La Li La Tam Pong的最后一句:“阿伯吃狗屎”或是“阿伯死翘翘”,讥笑和“诅咒”阿伯,谣句带有贬义,在童年时期,却被孩子们视为开心的事,念到最后一句,声量特别高吭,特别高兴似的。
童玩展展示的游戏童谣La La Li La Tam Pong。(图:作者提供)
友好即Ai-FM电台“乡音考古”节目主持人张吉安在今年T E D x茨厂街年会分享时,提到La La Li La Tam Pong,让我回想好多年前,受他邀请上他主持的“乡音考古”节目分享传统游戏时,一位在电台工作的马来女同胞,与我分享马来社会的La La Li La Tam Pong版本,大意指一位母亲在桶里分娩,出来的是墨鱼孩子,谣句鬼马有趣。
La La Li La Tam Pong, Mak Minah Balik Kampong, Beranak Dalam Tong, Dapat Anak Sotong。
去年配合吉隆坡东方人文艺术馆联办马来西亚第一届童玩展,以La La Li LaTam Pong为活动主题。来自雪隆一带的朋友,听到北马闽南版的La La Li La Tam Pong,感觉有趣,一些长辈也用在地广府版的La La Li La Tam Pong凑和现场的童玩乐趣。
La La Li La Tam Pong,食饭唔配餸,阿妈打吾唔会痛,阿爸打吾屎忽痛。
几句简短童谣,带出孩子没配菜吃饭被父母亲鞭打的画面。与现代社会相比,慈母严父的旧年代,身为父亲的比母亲管教孩子还要来得严厉。
同样的,眼看当前红黄黑青的时局乱象,犹如La La Li La Tam Pong,谁是谁非?谁黑谁白?身为局外人可能难于参透了解。不过,参与“游戏”的人,出手之前,是黑是白,自己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