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1965年之前,砂拉越达雅人并没有统一在这一日庆祝,他们过去会在稻谷收成后,择定一个日子来庆祝丰收节,后来英殖民政府为了统一丰收节的日子,游说各个长屋及达雅族群统一这个节日。
基于稻米约在5月期间收成,大家因此统一6月1日庆祝,并将“丰收节”改成“达雅节”,成为砂拉越的公共假期。
1980年代,政府举办大型达雅节嘉年华活动,形式就像庆祝国庆日一样隆重。
砂拉越人口最多的族群是达雅族(Dayaks),达雅族指的是伊班人(Iban)及比达友人(Bidayuh),这两个民族也是南砂居民所熟悉的土著,多住在郊区的甘榜或长屋。
“达雅人”是英殖民布洛克时期就已有的称法,伊班人当时也被称为“海达雅人”,而比达友人则被视为“陆达雅人”。为何会有海陆之分?一般认知是伊班人主要住在河边的长屋,他们曾是砂拉越第一任白人拉惹詹姆士布洛克的军力来源,当时的詹姆士布洛克并没有英国军队,他收服及征服伊班人后,把他们编制成军队,利用他们攻打其他不服从英国拉惹的伊班人及其他原住民。
“海达雅人”是古老的叫法,现代人多称他们为伊班人,鲜少会称他们为“达雅人”或“海达雅人”了。
猎头族、长屋、泛灵信仰是一般人对伊班人的印象。伊班人祖先过去还被认为是“海盗”。据悉,伊班人的祖先威猛好战,英殖民官员经常以“讨伐海盗”的名义,出兵征服不顺从的伊班人,当时的伊班人是否真的是“海盗”?或只是英殖民政府征服原住民的出兵藉口?
生活越现代化,传统文化越退化
早期,伊班人抵抗外敌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及族群,当时的环境,不同原住民之间还会发生争夺土地的事件,胜出的民族会占据河边肥沃的土地,败落的民族则只好往内陆迁移,深入森林里,如比达友人就因此被称为“陆达雅人”。在不同民族的战事中,伊班人较为占上风,因此抢到可以获得河流及水源的最好土地。
在各种战事期间,伊班男子会以割下敌人的头以示勇猛,这些男子被视为长屋的战士,并获得长屋最美丽及贤淑女子的青睐。割头的陋习已在布洛克时代被拉惹所禁,因此“猎头族”如今只是一个古老祖先的故事。部份传统长屋,迄今还有保留祖先传下来的人头,并已成为游客到长屋做客展示的“古董”了。
时代的变迁,传统长屋也开始变化了,许多马路可直接通往的长屋,已经转型变成水泥长屋,结构及设计还十分摩登及豪华,如同市区的排屋。由于交通方便,城市及物质文化的入侵,许多长屋已开始向城市人看齐,生活逐渐“现代化”,传统民族文化“退化”。
在没有马路可通、只能用水路前往的偏远长屋,则还保留古老长屋的模样,Nanga Sumpa就是一个比较传统的长屋。
发展生态旅游,留住未来
我在2013年6月第一次参加Nanga Sumpa长屋的达雅节庆典,可惜这座老长屋已在2014年5月13日被一场大火烧毁。
这座长屋位于斯里阿曼省,距离古晋车程5个小时,而且还需要搭3个小时的长舟才能抵达。这座长屋有约十多个住户单位,没有自来水及电流供应,居民饮用溪水及使用发电机过日子。
长屋位于森林深处,前面是一条清澈的溪流,它靠近峇当艾国家公园,是野生红毛猩猩的生活范围,生态资源很丰富,因此吸引很多外国人到此处拍摄野生动物、研究雨林及展开动物科学研究等。
该长屋居民的饮食自给自足,除了会在附近土地种植山稻、在森林采集野菜及打猎取得兽肉,他们也与一家旅行社Borneo Adventure合作,长屋旁盖了一间供游客留宿的旅舍,旅行社与长屋经营生态行程,旅行社负责招揽游客,培训居民工作,让居民可以驾长舟载客、担任森林向导、示范传统舞蹈、售卖织布、手工艺品及篮子等获得金钱。这种做法达到双赢的效果,长屋年轻人不一定要离乡背井到城市工作赚钱,他们可以留在长屋从事生态旅游的工作。
庆典尽显长屋居民特色
互助合作
那年在Nanga Sumpa庆祝达雅节时,刚好遇上长屋其中一个住户为女儿办婚礼,来自另一座长屋的男方一行亲朋戚友在5月31日敲锣奏乐搭长舟抵达长屋,出席晚上的婚礼及隔日的达雅节,十分热闹。
主办婚礼及庆祝达雅节是整座长屋居民的大事,长屋出动所有居民一起煮食及办活动。“互助合作”是长屋居民的特色,无论是收割稻米、准备食物都是大家一起来帮忙。
长屋设有许多住户单位,每个住户彼此都有一定的血缘关系,长屋的年轻男女到了适婚年龄,他们期待能够嫁娶其他地方的男女,因为如果对象是来自同一座长屋的话,那很可能会近亲结婚,血缘相近,很高比例会产下智障的孩子,这不利于整个族群的人口。
男方一行人从遥远的地方而来,他们登上Nanga Sumpa长屋前都要接过及喝下一杯米酒,进了长屋后也要喝上其他居民所递上的米酒。
长屋安排居民组成乐队,一对年轻男女换上伊班人传统服饰,一边跳舞一边喝上他人不断递上的米酒,欢迎男方迎亲队伍的到来。
绕舞生命树
抽刀取树上礼品喻丰收
伊班人重视社交活动,长屋有一条共用的长廊是主办庆典活动及接待客人的地方。伊班人可以说是最欢迎外来访客的原住民,他们对待上门的客人十分热情,一定会拿出米酒及最好的食物给客人食用。
伊班人喜欢酒量好的客人,一直敬酒是他们招待客人的方式,他们将米酒倒在一个小杯里,然后递到一个客人的手里,等客人一口喝完了,他们再拿回小杯再倒一杯给下一个客人,倒酒的人一直倒酒,并不断把小杯递给他所看到的人,大家一起轮流喝米酒。
一番歌舞后,大家围在一起坐在长廊的地上,继续享用米酒、竹筒饭及传统糕点,这只是下午点心。到了正餐时间,一行人又走进长屋住户单位内,享用米饭、野菜及兽肉。大家坐在地上,互相传递食物领取自己想要吃的食物。
长屋居民的煮食方式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男男女女在长廊外的露台切割及料理猪肉,有人负责起火烧竹筒饭及烤猪肉,现场飘浮的柴烟夹带着美食的香味,阵容颇为壮观,这些居民长期一起合作办事,彼此都有默契。大批访客抵达,在没有煤气炉及电流电器的情况下,他们也能弄出一席的食物,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长屋在晚上为新人举行婚礼,大家坐在走廊上,见证新人交换戒指、切蛋糕、歌舞节目登场、喝米酒及享用食物,一群人互相聊天、喝酒增加热闹气氛,直到很多人再也无法支撑而告别回房睡觉,但还是有一群人仍然聚集在长廊唱歌喝酒,一直到凌晨三四点,音乐才停止。
6月1日当天,长屋长廊还进行类似嘉年华的系列娱乐活动,吸引男女老少围观,这也是长屋少年及儿童的欢乐时间,他们参加各种游戏节目,尽情玩乐,度过达雅节的第一天。
印象最深刻的是,长廊中央的一棵树,这棵被称为“生命树”(ranyaitree)的树是以树干为主干(通常是一棵尼巴棕榈树),然后在主干的枝条上挂上许多礼品或汽水、零食等等,以象征长屋的稻米丰收,大家围着“生命树”跳起战士舞,包括模仿犀鸟及雉鸡的舞步,又是跺脚,又是转身,把飞禽的姿态融入在优美的舞步里,叫人赏心悦目,一番跳舞后,舞者会抽刀割下其中一个挂在树上的礼品带回家,以示“丰收”。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