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格的装潢,舒适的环境,让人可以带着轻松的心情踏入咖啡馆,翻开了食谱才发觉,原来这是素食咖啡馆。
星洲日报的〈时尚记事簿〉发现,素食馆近年来也和“咖啡馆”元素接轨,在新山一带可以发现不少以咖啡馆形式经营的素食馆,刷新了人们对“素食馆”的既定印象,认识到素食也可以很多元,而不是一成不变。
素食咖啡馆以轻松的氛围,吸引人们踏入店内,体验新式素食美食。(图:星洲日报)
非素食者普遍对素食抱有“戒心”,认为许多素料都是由面粉、面筋和其他化学原料制成,所以不愿轻易踏出“第一步”。
在茂奥斯汀花园的素食咖啡馆负责人之一廖俊伟受访时说,如今市面上的素料皆以大豆纤维和菇类制成,主材料都是天然食材,而不是绝大部份人所认为的“不健康”食材。
廖俊伟(右起)和搭档郑仲珉,以健康自然的食材,制作各种素食,希望藉此打消非素食对素食的既定印象。(图:星洲日报)
廖俊伟:适合非素食者
廖俊伟说,在发现到非素食者对素食所抱有的戒心后,该店烹煮的素食,都尽量选用自然食材,如菇类和谷类,并用香料调味,做出接近非素食者口味的食物。
一开始并无餐饮经验的他,在确定转换跑道以后,先从小贩开始做起,在获得了食客的肯定后,才兴起了开店的念头。
“我们这家餐馆的主题是以‘图书馆’为主,因为我们希望可以像图书馆一样,收藏各种风格、不同国家的美食。”
为了契合“图书馆”主题,该店特别装了一扇“书墙”,食客用餐时,也可以阅读书架上的书,消磨时光。
他表示,该店一开始是以售卖甜品为主,随后才逐步增加小吃和主食,其中又以咖哩羊肉椰浆饭、咖哩干捞面和三菇六婆面最受顾客欢迎。
他说,椰浆饭是他和团队花了极大的心思才成功研发,尤其参峇辣椒更是考功夫,因为不能使用虾米、葱、蒜这类辛香料,所以耗时许久才找到口味相近的香料替代,制出大众所熟悉的参峇辣椒。
符国光希望通过咖啡馆的经营模式,将新式的素食概念传达给非素食者,让他们对素食有另一种体验。(图:星洲日报)
符国光:绿色原木色为主
店面走“自然风”路线
另一家在新山茂奥斯汀花园经营素食咖啡馆的符国光受访时说,希望通过咖啡馆的经营模式,将新式的素食概念传达给非素食者,让他们对素食有另一种体验。
他说,为了营造舒适的环境,该店的装潢都走“自然风”路线,以绿色和原木色泽为主,桌椅之间的间距也拉远,不让顾客用餐的时候感到压迫。
“这样的模式也意外的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有些人甚至是不知道我们是素食馆,在踏进来翻阅菜单后才发现。在我们介绍了之后,才恍然‘原来素食也可以这样做’。”
一人份的苦瓜素鸡丁饭还搭配了饭后水果,让食客摄取足够的蔬果纤维。(图:星洲日报)
这道椰浆饭是素食咖啡馆的“人气美食”,征服了不少食客的味蕾。(图:星洲日报)
素料营养成份高
他也说,从不少非素食者口中了解到他们对素食的“既定印象”,即素食都使用大量的素料,而素料都是面粉和面筋所制。
“其实不然,现在的素料其实营养成份高,又环保,因为它们都是用大豆、蘑菇、鸡蛋和五谷类制造的。面粉还是会有,但它只是幅食材,就好像做面包不能没有面粉一样,不需要过于抗拒。”
他表示,咖啡馆一开始是以西式餐点为主,但市场反应不佳,随后才转为中餐为主,西餐为辅。
他说,由于华人的口味依然是要饭、面和菜,所以在转换了菜肴的路线后,生意也慢慢步上轨道,为了维持新鲜感,该店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推出新菜色。
“像是我们的石锅香桩饭、咖哩羊、素脚醋、烤豆腐等,都是很受顾客欢迎的菜肴。”
他表示,为了配合一些素食者,该店的面包类食品都不含鸡蛋,一些有鸡蛋的菜肴也会注明,并且可以配合素食者做出一定的调整。
用料丰富的烤豆腐让人看了十指大动。(图:星洲日报)
无蛋面包口感特别,加上芝士和马铃薯组成的内馅,让食客为之惊艳。(图:星洲日报)
盛在石锅内的香桩炒饭,一上桌就散发美味香气,用来盛饭的石锅还能起到保温作用。(图:星洲日报)
为了让保持新鲜感,业者不时会推陈出新,研发新菜色。(图:星洲日报)